第3章 錯誤的美德(3 / 3)

當他開始說話的時候,我們特別擔心。但就在這個節骨眼上,離他最近的那個人湊近他的耳朵,低聲告訴他,他的裝束打扮的某個細節給弄亂了。

這導致他敗下陣來。

龍樹立即變得局促不安。對嘲笑的恐懼——這種恐懼在膽怯之人的身上是如此強烈——戰勝了他,他結結巴巴,語無倫次。此時,他認為自己覺察到了聽眾眼睛裏的譏笑,這使得他在極大的尷尬中徹底敗下陣來。就這樣,他落荒而逃,而如果不是對輿論的過度恐懼導致他把一件可能根本沒人注意的小事放大為一個過錯的話,他多半會贏得這場辯論。事實上,我們當中很多人指責他旁邊的人導致了他的窘迫。

膽怯幾乎總是混亂心態的結果,因為它常常源自於對自己所渴望的同情覺得懷疑。

盡管如此,膽怯者還是害怕那些感情外露的人;當這些人接近自己的時候,他總是避之唯恐不及,同時感到痛苦不堪,因為自己不能克服那種妨礙這種親近的窘迫。

他心底裏渴望這種親近,但又不能下定決心作出身體上的努力,就連想到這樣的努力也足以讓他止步不前。

如果不是確信自己不能作出實現自己願望的努力,從而使這些願望化為泡影,那麼,又是什麼導致了這種困難呢?

再往下讀幾頁,我們發現了一則非常有趣的逸事,在這個故事當中,源賴朝用一個生動的比喻勾畫出了膽怯者的心態。

他說:有一個人成了技巧嫻熟的畫家。他擅長在一張薄薄的紙上畫飛翔的大鳥,他在這方麵無人能及,在描繪植物上也沒有一個人比他更有技巧,他筆下的花卉草木仿佛漂浮在深色的水上,就像溺水者的臉,光亮照在臉上。

有一天,他試著畫一幅讓觀看者恐怖驚駭的畫像,因為他想在一本關於魔法曆史的書中用它做插圖。

他首先勾畫一個在最可怕的噩夢中見過的令人恐怖的頭顱,然後賦予他筆下的人物以可怕的特性。

幾天之後,當他在夜幕降臨時分走進自己的房子時,猛然看到他所創造的那個怪物,他驚恐莫名,一下子呆住了。盡管他竭盡所能地戰勝這種感覺,但恐怖感還是越來越強烈,直到有一天,他讓人從自己的房子裏移走了這幅畫。

膽怯者正像此人一樣。

他誇大並強化了焦慮的原因,而這種焦慮僅僅源自於他的想象;他從微笑中看到了嘲諷,從漠然中看到了輕蔑。

從別人的一舉一動當中,他認為自己覺察到了令人不快的批評。他像害怕批評一樣害怕讚揚,前者讓他吃夠了苦頭,後者讓他害怕,因為那迫使他作出回答,把他置於令人同情的困境當中。

膽怯者飽受的折磨之一是憂慮。那是一種持續不斷的憂慮,總是覺得自己低人一等、招人嘲笑;當後麵一種擔心讓他憂懼的時候,他最終隻好到孤獨中尋求庇護,因此避免跟任何外部影響發生接觸。

源賴朝說:膽怯者一個最主要的折磨是臉紅。任何時候,最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足以讓他麵紅耳赤,因此使他們更加引人注目,而這正是他們所害怕的。

膽怯之人的膽怯心理使他很在乎別人的看法,很容易導致他害怕人們在眼下談論的話題與最意想不到的時候出現的臉紅之間作令人不快的比較。

如果正在討論的話題是某個人的話,這樣的窘迫就更加厲害了。而且,當困境由於害怕而變本加厲的時候,膽怯者一聽到有人提到這個人的名字,就必定會覺得熱浪翻滾,伴隨著麵紅耳赤。

對自己經曆過的這種苦惱的記憶,隻會增加這一傾向,這種記憶如此經常地出現,以至於成了一種實實在在的困擾。

當他處在精神孤獨中的時候,就更是如此,因為膽怯總是伴隨著感覺的極度脆弱,那是不斷自我剖析的結果。

這種專注的力量,通常很有價值,但對膽怯者來說卻是致命的,因為它使他們不斷跟自己的幻想作鬥爭,從而使他們的痛苦變本加厲。

它往往使他們驚惶不安,尤其因為他們總是比心智健全的人更加準確地預見到了別人的敵意或冷漠。

此外,我們已經看到,他們馬上把冷漠想象為敵意,把敵意想象為迫害。

從這些事實當中,我們得出結論:當源賴朝說過分的謙虛是錯誤的美德時,他說出了真理,因為這種謙虛源自於虛榮、自負和缺乏活力。

根據他的教誨,我們在上一本書中寫下了下麵這句話,這句話再怎麼重複都不為過:

活力是萬物的最高目標,世界屬於充滿活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