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糖尿病患者必須定時去醫院抽取靜脈血監測血糖,這給患者帶來許多不便,有些患者怕麻煩,很長時間不去查一次血糖,釀成了本可避免的嚴重後果。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和血糖測量儀的不斷改進,目前,患者在家中通過使用血糖測量儀進行自我監測血糖已經成為了可能。現在的血糖測量儀不僅方便、安全、質量有保證,而且其準確性也大大提高,得到臨床的認可。在開始自我監測前,患者應由醫生或護士進行檢測技術和檢測方法的指導,包括如何操作血糖測量儀,何時監測,監測頻率、如何記錄檢測結果及檢測結果不正常時應采取什麼措施等問題。患者對檢測結果要做好詳細準確的記錄,複診時,將檢測結果告知醫生,以便醫生了解病情和對治療方案加以調整。
目前,仍有許多糖尿病患者對血糖監測不夠重視,沒有不適感覺時,就不做血糖監測,隻有出現症狀時,才想起來檢測血糖,這種做法顯然不對。血糖輕度升高時,患者往往沒有任何症狀,但是長時間高血糖會引起一係列慢性並發症。還有,許多老年糖尿病患者由於感覺遲鈍,盡管血糖很高,但沒有如口渴、多飲、多尿等明顯症狀,如果平時不注意血糖監測,往往會導致嚴重後果。再就是,磺脲類藥物繼發性失效在臨床上很常見,如果長期不監測血糖,藥物失效了也不知道,吃了也等於沒吃。所以,沒有良好的血糖監測作保證,就談不上良好的血糖控製,隻有治療與血糖監測並重,糖尿病治療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血糖監測的時點及意義
理想的血糖監測應當是全天候實時監測。我們可以選擇一天中具有特定意義及代表性的若幹時點,通過測定其血糖值來反映全天血糖的變化情況。一般地說,血糖檢測根據時間的不同,可分為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隨機血糖(如睡前血糖、夜間血糖等),不同時間檢測到的血糖,具有不同的臨床意義。
空腹血糖
嚴格地講,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禁食8~12小時之後於次日早餐前所測的血糖(通常不超過早晨8點),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不在此列。這是因為血糖受多種因素影響,在清晨空腹時檢查能較大程度地排除這些影響,反映真實病情。
空腹血糖主要反映患者在無糖負荷刺激狀態下的基礎胰島素的分泌情況及患者前一天晚上所用藥物對整個夜間乃至次日清晨血糖的控製情況。對於長期使用降糖藥物的患者來說,空腹血糖的良好控製具有重要的意義。
◎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禁食8~12小時之後於次日早餐前所測的血糖。
空腹高血糖有3種常見情況:一種是黎明現象。正常人在夜間12:00以後,生長激素和皮質醇的生成增加,該激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由於每個人在不同階段產生的生長激素多少不同,故黎明現象不是每個人都會發生。可在夜間12:00和早7:00各測1次血糖,早7:00血糖高於夜間12:00血糖1.0毫摩爾\/升以上者可診斷;一種是蘇木吉現象。蘇木吉現象常發生在夜間,是由於用胰島素過量後引起低血糖,機體為了調整血糖,便產生了大量升糖激素,使血糖升高。特點是淩晨3:00左右血糖低於3.9毫摩爾\/升;還有一種就是藥量不足。其特點是睡前血糖高於空腹血糖或與空腹血糖相差無幾。原因是晚間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用量不足或進食過多。
需要注意的是,測空腹血糖最好在清晨6:00~8:00取血,采血前不用降糖藥、不吃早餐、不運動。如果空腹抽血的時間太晚,所測的血糖值很難真實反映患者的治療效果,其結果可能偏高或偏低。
餐前血糖
餐前血糖是指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反映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的持續性。餐前血糖可指導患者調整將要吃入食物的量和餐前注射胰島素或口服藥的量。
餐後2小時血糖
餐後2小時血糖指早、中、晚餐後兩小時測定的血糖,主要反映進餐後胰島β細胞的分泌能力及飲食治療和藥物治療的綜合治療。另外,測定餐後2小時血糖還有助於早期發現2型糖尿病。
睡前血糖
睡前血糖主要反映胰島β細胞對晚餐後高血糖的控製能力。監測睡前血糖主要是為了指導患者夜間用藥或注射胰島素劑量,避免夜間發生低血糖。
淩晨3點血糖
監測淩晨3點血糖有助於鑒別空腹高血糖的原因,究竟是黎明現象還是蘇木吉現象,因為這兩種情況的臨床處理截然不同。
如何安排血糖監測的次數
血糖監測是確保血糖控製安全達標的必要手段,血糖監測的次數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治療的類型、血糖控製的程度、短期內治療是否需要調整,是否有其他突發疾病或特殊情形,如妊娠、手術等,但血糖的檢測還有很多規律和技巧,過多監測血糖對血糖控製幾乎無任何附加益處,血糖監測太稀疏又達不到效果。一般來講,對血糖控製要求越高、血糖越不穩定,越是需要加強血糖監測。
對於血糖控製較穩定的患者,血糖監測的間隔可以較長些,可以每隔1~2周選擇一天,查空腹血糖及餐後2小時血糖。
當患者近期血糖常常偏高時,應及時監測空腹血糖及餐後2小時血糖,以便較準確地反映出患者血糖升高的水平。如患者近期經常出現低血糖,則要注意檢測餐前血糖和夜間血糖,必要時,還要在一天的不同時段測4~6次血糖,以了解患者一天24小時中血糖的變化規律。
◎血糖監測的次數安排則要根據糖尿病患者的具體病情而定。
但是,對於血糖控製不達標或病情不穩定、血糖忽高忽低的糖尿病患者、計劃妊娠或妊娠期的糖尿病患者、經常發生無症狀性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如老年患者或合並嚴重神經病變者)、處於應激狀態(如感冒發燒、嚴重感染、急性心腦卒中、嚴重創傷及圍手術期)的糖尿病患者、最近診斷的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習慣有所改變(如運動、旅行、飲食習慣改變等)的糖尿病患者、調整治療方案期間的糖尿病患者,則每隔3~4天就要監測一次全天血糖譜(4~8個時點),以便準確地了解患者全天血糖的波動情況。
需要提醒的是,接受胰島素強化治療的患者(如帶胰島素泵者),特別是在調整胰島素劑量、更換胰島素劑型或注射次數等情況下,應每日測定5~8次血糖(“5次”是指空腹、3餐後2小時及睡前血糖;“8次”是指3餐前後、睡前及淩晨3點的血糖);口服降血糖藥物治療的患者,在開始服藥的前兩周,每周連續3天,每天測5次血糖,以便了解不同時間內血糖情況,確定適宜的藥物及劑量。血糖穩定後,每周隻需測1天的早餐前、餐後2小時和睡前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