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自我檢測病情(1 / 3)

糖尿病患者應時刻關注自身健康狀況,定期檢查對患者是很重要的,這有助於監控病情的發展,為藥物的使用提供依據,增加藥物的療效,減少不良反應(低血糖等)。如果檢查發現並發症還可及時治療。

糖尿病患者定期檢查方案

糖尿病患者定期檢查指標如下表。

需要注意的是,血糖監測,若糖尿病患者用胰島素治療或病情不穩定需要調整藥物劑量時,血糖監測次數需要更多,應測全天血糖譜一天7次,包括3餐前、3餐後2小時及睡前等,每周測2天。

患者應將檢查結果作詳細記錄,並注明檢查的日期,同時也要記錄下自覺症狀、每餐的進食量和熱量、工作活動情況、有無低血糖反應的發生。這些都會為醫生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提供重要的參考資料。

如何看懂化驗單

一般情況得了大病,免不了要和各種化驗單打交道,糖尿病亦不例外。因此,學會看化驗單就成了每一位糖尿病患者的基本功。下麵,就對糖尿病實驗室檢查(包括糖尿病患者的尿液、血液、胰島功能以及其他檢查項目等)做一些簡單分析。

醫院檢驗化驗單

尿液

尿液檢查方法簡便且樣品容易獲得,可以在實驗室進行,或者由患者自行檢測。尿的檢測常常是糖尿病診斷的第一步檢查。

尿糖(U-GLU)

當血糖濃度增高到一定程度(≥8.9~10.0毫摩爾\/升)時,腎小管不能將尿液中的葡萄糖全部吸收,尿糖就會增高呈陽性,化驗單上用“+”號表示。尿糖可以反映出血糖的情況,但它還受許多其他因素的製約,有時二者並不一致。因此,尿糖檢查僅供參考,不能作為判定糖尿病的依據。

尿酮體

正常人尿中每日排出丙酮40~50毫克,用一般方法難以測出。當血中酮體增加時,尿中排出的乙酰乙酸和β-羥丁酸明顯增加,就會出現尿酮體陽性。尿酮體檢查是篩查試驗,其結果陽性也可能是由於不能進食、嘔吐造成的;結果陰性也不能完全排除酮症,故準確性較差。可靠的試驗是測定血中β-羥丁酸的含量,超過0.5毫摩爾\/升,就提示有糖尿病酮症。

尿微量白蛋白(UAER)

糖尿病腎病早期改變是腎小球基底膜增厚、濾孔增大及電荷屏障消失,使分子量較小的血漿白蛋白容易濾過到尿液中。因此尿白蛋白排泄率是診斷早期糖尿病腎病的重要指標。尿微量白蛋白超過3.0毫克\/24小時,或20微克\/分鍾,則提示有早期腎損害。此時如能嚴格地控製血糖、血壓並配合其他治療,腎功能多半可以恢複正常。

血糖(BS)

血糖是指血中的葡萄糖。空腹血糖(FPG)是指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時除飲水外未進任何食物)於早餐前抽靜脈血所測的血糖,它間接反映基礎胰島素的分泌功能。空腹血糖正常值3.9~5.6毫摩爾\/升;餐後2小時血糖(P2hPG)是指進食後食物對胰島β細胞產生刺激後β細胞分泌胰島素的能力,可間接反映胰島β細胞的儲備功能。餐後2小時血糖正常值4.6~7.8毫摩爾\/升。空腹血糖在6.1~7.0毫摩爾\/升為空腹血糖受損(IFG),餐後2小時血糖在7.8~11.1毫摩爾\/升為糖耐量受損(IGT)。空腹血糖受損和糖耐量受損統稱為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7.0毫摩爾\/升或餐後2小時血糖≥11.1毫摩爾\/升即可診斷為糖尿病。

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

口服7.5克葡萄糖,之後分別在半小時、l小時、2小時及3小時采血測血糖,並畫出相應的血糖—時間曲線,即為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

正常值參考標準:空腹血糖3.9~6.1毫摩爾\/升,血糖在口服葡萄糖0.5~1小時達高峰,峰值<8.89毫摩爾\/升,2小時後血糖<7.8毫摩爾\/升,3小時後血糖恢複正常。

對空腹血糖正常或可疑升高,及餐後2小時血糖可疑升高等疑有糖尿病者,均須依賴葡萄糖耐量試驗才能做出最後診斷。

糖化血紅蛋白(HbA1C)和糖化血清蛋白果糖氨(GSP)

血糖易受外界因素幹擾,當時化驗隻能反映即刻的血糖水平,不能反映采血前一段時間內的平均水平。而糖化血紅蛋白可以反映采血前2~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其正常值為4%~6%。糖化血清蛋白果糖氨反映的是此前2~3周內的平均血糖水平,其正常值為1.5~2.4毫摩爾\/升。這個檢測結果可以增加糖尿病檢查的準確性。

胰島素釋放試驗

口服葡萄糖75克,測定餐前及餐後血漿胰島素水平。

正常值參考:空腹正常胰島素值為5~25微單位\/毫升,服糖後1小時上升為空腹的5~10倍,3小時後恢複至空腹水平。

臨床意義:1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分泌嚴重缺乏,餐後胰島素分泌也無明顯增加,胰島素釋放曲線呈無反應型或低平曲線。2型糖尿病早期,空腹及餐後胰島素水平可正常甚至略高,但胰島素分泌高峰往往延遲至2~3小時後出現;2型糖尿病晚期,由於患者胰島β細胞功能趨於衰竭,其胰島素分泌曲線可與1型糖尿病相似。

在指導用藥方麵,如果存在胰島素抵抗,治療上應控製飲食、加強鍛煉、減肥,選擇改善胰島素抵抗的藥物,如雙胍類及胰島素增敏劑;如果胰島素分泌嚴重缺乏,則應及時加用胰島素治療。

C-肽釋放試驗

C-肽與胰島素是等分子釋放的,因此,測定C-肽的量就能反映胰島素的水平。C-肽分子要比胰島素穩定,在體內保存的時間比較長,這對測定胰島功能來說較為有利。測定C-肽可以不受注射胰島素與否的影響。所以C-肽是反映自身胰島素分泌能力的一個良好指標,有助於鑒別糖尿病患者得的是1型還是2型糖尿病。

正常值參考:健康人空腹血漿C-肽值為0.8~4.0微克\/升,餐後1~2小時增加4~5倍,3小時後基本恢複到空腹水平。

血脂

我國糖尿病學會要求,糖尿病患者血脂應控製在:總膽固醇<4.5毫摩爾\/升,甘油三酯<1.5毫摩爾\/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1毫摩爾\/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2.5毫摩爾\/升。

糖尿病相關抗體

包括穀氨酸脫羧酶抗體、胰島細胞抗體和胰島素自身抗體等,主要用於糖尿病的分型。健康人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這3種抗體均呈陰性。1型糖尿病多呈陽性,其中,穀氨酸脫羧酶抗體診斷價值最高,其陽性率高達90%且可持續多年。

一定要重視血糖監測

血糖監測是進行糖尿病管理的有效手段,是糖尿病綜合治療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心理治療、血糖監測、運動治療、藥物治療、飲食治療已被國際糖尿病聯盟定為糖尿病治療的5大要素。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血糖監測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有助於患者及時全麵地了解血糖控製的情況,判定臨床治療效果;有助於患者找出血糖控製不佳的原因,如飲食、運動、用藥等問題,為指導和調整患者的飲食、運動、用藥等提供科學依據;有助於患者隨時掌握血糖波動情況,及時發現低血糖或高血糖;有助於患者減少糖尿病各種並發症的發生和發展。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重視血糖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