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ߔ7\u0003清廷命令抗法前線各路軍隊停戰撤兵時,前線將士聞訊,群情激憤。張之洞接連電奏緩期撤兵,竟遭李鴻章傳旨斥責,說馮子材和王德榜如果不乘勝收兵,不但會破壞全局,而且可能孤軍深入,戰事前景莫測。馮子材和王德榜被迫將隊伍撤回。

左宗棠本已在福州抱病,準備告老返回湖南,接到各地督撫轉過來的急件,和各地群情激憤的信報,無法控製憤怒的情緒。他說:“李鴻章,你這樣做,怎能稱得上國家棟梁!”

一股鮮血從他嘴裏噴湧而出,他昏過去了,從此臥床不起。

左帥要歸天了,他的安危牽動著許多人的心。光緒發來慰問電說:“皇天福佑,左卿康好。”慈禧念左宗棠為國忠心,在佛祖麵前為他祈禱。這個老眼昏花的婦人發來一封慰問電:“天恩庇護,左卿安好。”

醇親王在電報中說:“上蒼添壽,大帥延年。”李鴻章心中百味雜陳,也為這位強硬派對手的彌留而惋惜,發來急電:“為國攝重。”

左宗棠臨終前給清廷留下一封口授奏章,請求皇太後迅速批準大力修築鐵路、興辦礦務、製造船炮,以圖國家富強。

中法戰爭,法國不勝而勝,中國不敗而敗,中國的百姓進一步看清了朝廷的腐敗無能,看到了中國麵臨的各種威脅。

中國,在水深火熱中煎熬。

9月5日清晨,七十四歲的湘陰人左宗棠停止了呼吸。他是在福州北門黃華館欽差行轅任上去世的。他一死,意味著大清王朝最後的頂梁柱倒下了,這大廈還能維持多久?

左宗棠死了,左公行轅標著“肅靜”、“回避”字樣的燈籠。已被罩以白紗的長明燈代替,沉重的死亡氣息,壓得人透不過氣來。這盞盞白燈,宣告著時代強音的終結。這是一個奮起抗爭、抵禦外侮的時代,左宗棠是中流砥柱。而這個風光了半生的男人,終於退出了曆史舞台。

法國人鬆了一口氣。他們吃過左宗棠的大虧,知道他是雄獅。一頭獅子領著一群羊,個個是獅子。左宗棠一死,便群龍無首了。

英國人鬆了一口氣。英國領事在上海租界豎有“華人與狗,不許入內”的牌子,左宗棠發現了,下令侍衛將其立即搗毀,並沒收公園,逮捕人犯。左宗棠麵容飽滿,威嚴無比。隻要他進入租界,租界當局立馬換上中國龍旗,外國兵警執鞭清道。左宗棠死了,他們就不需要對中國人那麼恭謹有加了。

俄國人鬆了一口氣。左宗棠把他們從新疆趕走,把他們侵占的伊犁收回,“壯士長歌,不複以出塞為苦”,準備與俄軍決一死戰。左宗棠一死,中國少了一根硬骨頭。

李鴻章鬆了一口氣。一個月前,他在天津與法國簽訂《中法會訂越南條約》,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喪權辱國條約,是世界外交史上空前絕後的奇聞。左宗棠領銜反對,他說:“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他還說:“李鴻章誤盡蒼生,將落個千古罵名。”

死,對於死者來說,是結束。但對活著的人,是一種絕望的痛苦。大清的中興重臣,一個一個地死了。大清氣數盡了。

左宗棠的靈柩停放在福州市鼓樓廣場,停殯一個月,供人瞻仰。國葬在福州舉行。

慈禧太後此時的心情十分複雜。“中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言猶在耳,可左宗棠走了。走了也好,這個漢人太強硬,太無拘束,甚至在萬壽聖節也不參加行禮。但態是要表的,要不然還會有誰去為清廷賣命呢?

9月27日,清廷詔諭立即派發各省:追贈左宗棠為太傅,賜予“文襄”諡號,賞治喪銀三千兩,入祀京師昭忠祠和賢良祠。

就在慈禧太後下達詔諭後的一個夜晚,福州暴雨傾盆,忽聽一聲劈雷,東南角城牆,頓時被撕裂一個幾丈寬的大口子,而城下居民安然無恙。

老百姓說,左宗棠死了,此乃天意,要毀我長城。

清廷於10月份下詔在台灣建省,台灣成為中國的第二十個行省。

11月28日,《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在北京交換批準。

同一個月,虎門湘軍守將王大章舊傷迸發,在軍營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