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軍的勝利極大鼓舞了台灣民眾,參軍者日益增多,抗日義軍準備乘勝收複彰化。

彰化地勢險要,日軍拚死抵抗,炮火猛烈,義軍幾次進攻都沒有成功。湘軍在彰化城外屯駐下來,日夜進攻。日軍接連遭到打擊,沒有反擊之力,隻好龜縮在城內等待援軍。台中附近的居民紛紛聯莊,協同抗日,一時之間,台中抗日形勢看好。

10月份,日軍從遼東半島抽調第二師團,從國內抽調後備部隊,包括憲兵和炮兵,總計兩萬多人,到達台北。接著,在台北東瀛書院成立南進軍司令部,籌劃進攻台南,南進軍總兵力達到四萬人。

日軍分陸海三路大舉南犯。清廷下令嚴禁增援台灣。湘軍和義軍打算采取速戰速決的戰略,進攻彰化。城內日軍拚死抵抗,重創湘軍和義軍。三千多中國壯士為國捐軀。林義城率部再次發動攻擊。由於彈藥補給困難,義軍隻好放棄彰化。

王德標和蕭三發所部分別在安平和打狗兩個港口設防,日軍海陸聯合作戰,湘軍在重創日軍後撤退。接著,這支部隊和義軍在西螺溪、中浮州等處迎擊日軍,接戰不久,就撤退到鬥久鎮。隨後,湘軍在西螺鎮與日軍進行巷戰。

在日軍的猛烈攻勢下,湘軍和義軍被迫退出鬥久鎮,撤退到大莆鎮,在防禦戰中擊斃日軍近衛師團的師團長山根少將。

王德標和徐驤、林義城商議,鑒於日軍來勢凶猛,不能硬拚,決定巧布地雷陣。由於布設的連環地雷殺傷力很大,嘉義地雷戰炸死日軍七百多人,抗日義軍大獲全勝。

日軍被激怒了,集中炮火猛轟嘉義城,城中軍民傷亡慘重。王德標和徐驤分別率部在城頭守備,戰鬥前所未有地慘烈,雙方都損失慘重。中午,日軍攻破西門,湧進城內,王德標和徐驤率部退守曾文溪。

日軍部署兩個師團水陸合攻台南。形勢對義軍越來越不利,曾經嚴辭拒絕日軍誘降的劉永福感到大勢已去,想通過英國駐台領事向日軍求和。日軍勝券在握,拒絕了他的要求。

不久,抗日義軍與日軍在鹽水港激戰,湘軍又在二層溪襲擊日軍騎兵。隨後,湘軍與義軍在王爺頭與日軍第四混成旅血戰。

劉永福集合手下將領商量對策,沒有結果。同時,日軍進入安平炮台,守軍頑強抗擊。到夜裏,日軍發動更猛烈的進攻。

10月20日,劉永福違背誓言,拋下正在與日軍殊死搏鬥的抗日軍民,帶著十名隨從,乘英國商輪逃回廈門。劉永福一走,台灣抗日武裝群龍無首,頓時大亂。

僅剩下七百多人的湘軍、義軍和高山族同胞,在溪屋莊與進犯台南的兩千名日軍遭遇。這裏離台南府隻有四十裏,雙方展開最後的決戰。

日軍仗著優良裝備,馬步炮兵並進,瘋狂射殺,許多中國勇士戰死在陣地前沿,毫不退讓。抗日部隊受到日軍猛烈炮擊,終因力量懸殊而失敗,徐驤中彈身亡。湘軍名將王德標與義軍頭領簡精華下落不明。有人說,王德標化裝逃回了福建。也有人說,王德標看透了世態炎涼,削發為僧了。

打狗、鳳山和台南相繼失陷。

日軍攻入台南以後,陸續占領了台灣各重要城市。

11月,日本宣布台灣“全島平定”,發布台灣住民刑罰令、台灣住民治罪令和台灣監獄令,籌建台北監獄。

在四個多月的台灣保衛戰中,日軍付出了巨大代價,一名師團長、一名親王和四千八百名官兵死亡,二萬七千人負傷,比日軍在甲午戰爭中死傷的人數多了將近一倍。駐台湘軍和台灣抗日義軍,在沒有任何補給的情況下,取得這樣驕人的戰果。

從1874年起,到這年為止,左宗棠開辦的福州船政局經費短缺,生產萎縮,二十多年隻造船二十來艘,平均每年不到一艘。但是,在這個困難時期,中國的造船技術穩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