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是江東主戰派的核心,但他和諸葛亮“不對付”。剛一見麵,就故意對諸葛亮說“宜降不宜戰”這樣的話,讓諸葛亮無法再次使用對付孫權的老辦法。
魯肅不知是詐,便與周瑜當麵爭辯了起來。
諸葛亮一見如此,便裝作主張投降的樣子,說:“我有一計,既不必牽羊擔酒,納土獻印,也不必親自渡江;隻要派一名使者,送兩個人到江北給了曹操,百萬大軍就會卷旗卸甲而退了。”
周瑜聽了很好奇,就問道:“用哪兩個人?”
諸葛亮說:“我在隆中時,就聽說曹操在漳河新建了一座十分壯麗的樓台,稱之為‘銅雀台’,並且廣選天下美女置於其中。曹操原本就是個好色之徒,他很早就聽說江東喬公有兩個女兒,長曰大喬,次曰小喬,都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曹操曾經發誓說:‘我一願掃平四海,以成帝業;一願得江東二喬,置之於銅雀台,以樂晚年。如此,雖死也沒有什麼可恨的了。’可見,他率百萬雄兵,虎視江南,其實不過是為得到這兩個女子。將軍何不去找那喬公,用千金買下這兩個女子,派人送給曹操。曹操得到她們之後,心滿意足,必然班師回朝。”
周瑜道:“曹操想得到二喬,有什麼證驗沒有?”
諸葛亮說:“曹操的小兒子曹植,下筆成文。曹操曾經命他寫了一篇《銅雀台賦》。賦中的意思,單道他家合為天子,誓娶二喬。”
周瑜道:“先生還能記得這篇賦嗎?”
諸葛亮說:“我愛其文采華美,曾經把它背了下來。”說完,當即將《銅雀台賦》背誦了一遍。講到“攬‘二喬’於東南今,樂朝夕與之共”,還加重了語氣。
周瑜聽出詞賦中的句子果然是想要得到江東二喬的意思,勃然大怒,站起來指著北方大罵道:“老賊欺人太甚!”
諸葛亮連忙勸阻說:“當年漢朝皇帝曾以公主和親,今天為了退敵,這民間的兩個女子有什麼可惜的呢?”
周瑜氣憤地說:“先生有所不知,大喬是孫伯符(即孫策,孫權之兄,此時已死)的未亡人,小喬正是我周瑜的妻子。”
諸葛亮佯裝惶恐道:“我確實是不知此事,矢口亂說,死罪死罪!”
周瑜道:“我與曹操老賊誓不兩立!希望先生助我一臂之力。”
於是,二人遂訂下聯合抗擊曹軍的大計。
諸葛亮的“激將法”又一次“得逞”!
激將法是眾人皆知的計謀,既可用於己,也可用於友,還可用於敵。激將法用於己的時候,目的在於調動己方將士的“殺敵”激情和鬥誌,是一種效果顯著的反向激勵。運用激將法之前一定要看清對方是什麼人,最在乎的是什麼,認準要害才能一“激”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