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這樣一段故事(1 / 2)

諸葛亮奉劉備之命到達江東勸說孫權共同抗曹,魯肅帶他前去會見孫權。諸葛亮見孫權碧眼紫髯,一表人材,自知難以用言語說動,便打定主意要用言語激他。

寒喧之後,孫權問道:“曹兵共有多少?”

諸葛亮答:“馬步水軍,共百餘萬。”

孫權不信。

諸葛亮說:“曹操在兗州時,就有青州軍二十萬;平定河北,又得五六十萬;在中原招新兵三四十萬,現在又得荊州兵二三十萬:如此算來,曹兵不下一百五十萬。我隻說百萬,原因是怕驚嚇了江東之士。”

魯肅聽後大驚失色,一個勁兒向諸葛亮使眼色,諸葛亮卻裝看不見。

孫權又問:“曹操部下的戰將有多少?”

諸葛亮說:“足智多謀之士,能征慣戰之將,不下一二千人!”

孫權道:“曹操有吞並江東的意圖,戰與不戰,請先生為我下決心。”

諸葛亮說:“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又新破荊州,威震天下,現在即使有英雄豪傑要與他抗衡,也沒有難以取勝,所以劉豫州才逃到這裏。希望將軍您量力而行:如果能以吳、越之眾與他抗衡,就不如早一點與其絕交;如果不能,為什麼不依眾謀士的主張,向他投降呢?”

孫權道:“就如您所說的,那麼劉豫州為什麼不投降曹操呢?”

諸葛亮說:“當年的田橫,不過是齊國的一名壯士罷了,尚能篤守節義,不受侮辱,更何況身為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仰慕的劉豫州。事業不成,這是天意,又豈能屈處人下?”

孫權聽了,勃然大怒,退入後堂。眾人都笑諸葛亮不會說話,一哄而散。魯肅則一個勁埋怨諸葛亮,批評他藐視孫權。

諸葛亮笑道:“我自有破曹良策,你不問我,我豈能說?”

魯肅聽罷,趕緊跑到後堂告訴孫權。孫權回嗔作喜,又出來與諸葛亮相見,並設酒宴款待。經諸葛亮一番實事求是的分析,孫權果然進一步堅定了抗曹的決心。

激將法也就是古代兵書上所說的“激氣”、“勵氣”之法和“怒而撓之”的戰法。前者是對己和對友,後者則是對敵。激將法用於盟友時,多半是由於盟友共同抗故的決心不夠堅定。諸葛亮對孫權用的便是此計。激將法用於敵人時,目的在於激怒敵人,使之喪失理智,做出錯誤的舉措,以便己方有可乘之機。

諸葛亮使的“激將法”是循序漸進的。他先拿曹兵人多勢眾說事兒,嚇唬孫權,然後假意勸說孫權投降,最後還不忘拿地位、人品、名聲來“威脅”孫權,終於把孫權說“急了”。 等孫權真心動怒以後,諸葛亮這才不緊不慢地拿出“良策”勾引孫權,這時孫權自然按著諸葛先生獻出的妙計乖乖“就範”了。

看清對象再選方法。

說完了孫權,再說一說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