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們不要像英國人一樣,認為自然和藝術的創造物證明了上帝的智慧,我們應該從這些創造物中了解:通過觀念而來的一切東西,通過心智而來的一切東西,即使讓心智達到了理性的地步,可是與直接來自於意誌的東西比起來,心智產生的東西仍舊隻是拙劣的東西而已,這種直接來自於意誌的東西並不通過觀念而傳達,自然的創造物就是這種來自意誌之物的例證。
這是我的論文《論處於自然界中的意誌》的主要旨趣。
2
在沒有受過哲學訓練的人之中,包括所有不曾研究過康德哲學的人即大多數外國人,同樣也在許多當今德國物理學家及其他專家之間存在著古老的根本錯誤的心物對立觀念。
因為他們還是基於自己的一套看法來從事哲學思考。基於這種錯誤的對立觀念就催生了許多唯心論思想家和唯物論思想家。後者主張,通過物質的形式和內容可以產生萬物。因此也產生人類的思想和意誌;而前者則極力反對這種說法。
不過,事實上,雖然這個世界確實有許多無意義的觀念和幻想,然而卻沒有精神,也沒有物質。一塊石頭中力的作用像人類大腦中的思想一樣,也是完全不可解釋的,這個事實表明石頭中也有精神或思想的存在。
基於這個理由,我會告訴這些爭論者:你們相信自己認知到的死的東西,即缺乏一切性質的完全消極的東西,因為你們認為自己能真正了解溯源於機械效果的一切東西。但是,如果你們不能將物理和化學效果歸結到機械效果的話,就無法明確了解這些物理和化學效果,機械效果本身也是一樣。由重量、不可入性、內聚力、硬性、剛性、彈性、流動性等等產生的種種表現方式——正如其他東西一樣神秘難解,其實,也像人類頭腦中的思想一樣神秘難解。
如果物可以(你不知道為什麼)落到地上,也就可以(你也不知道為什麼)具有思想。機械學中可以真正徹底了解的東西,不論做什麼解釋,都不能超出純粹數學的性質之外;就是說,隻限於決定它的空間性和時間性。可是空間性、時間性以及支配二者的法則都是先天地被我們所知,因此也隻是我們知識的形式,也隻屬於觀念的範圍。
因此,從根本上看,決定它們的東西是主觀的,不含有純粹客觀的東西即不含有獨立於知識之外的事物本身,甚至在機械學上,如果我們越過純粹數學的東西,如果我們接觸到不可入性、重量、剛性、流動性、氣態,就會碰到那些像人類思想和意誌一樣讓我們驚歎不已的表現方式,就是說,碰到那些無法理解的東西,因為所有的自然力量都是無法探測的。你們都知道物是什麼,都了解物的性質,想以物來解釋一切,想把一切東西都歸結為物,但是物又在什麼地方呢?
如果你們假設人類腦子裏存在著“思想”,正如我們早已說過的一樣,你就不得不承認所有石頭中也有思想。相反,如果你們所謂的死的和純粹被動的“物”,也能像重量一樣產生力的現象,或像電一樣產生吸引排斥和火花的現象,就也能像神經組織一樣從事思想活動。總之,一切表麵的現象都可歸結為物,但一切物也都可歸結為思想。因此兩者之間的對立是虛假的對立。
3
在所有科學中,讓大眾印象最深刻的,莫如天文學。人們對牛頓近乎盲目的崇拜,簡直讓人無法相信,尤其是在英國。幾年以前,時報稱他為“人類中最偉大的人”,1815年(據《觀察報》的報導),一位貴族出750英鎊高價,買了牛頓的一顆牙齒,裝在自己所戴的戒指上麵。
對這位數學大師的崇拜竟然達到如此可笑的程度,原因在於:牛頓曾確定質量的運動,並把這種運動歸因於產生這種運動的自然力量,人們便以質量的重要性作為衡量他的功勞的標準(其實,這一點並非牛頓的發現,而是羅伯特·胡克的發現,牛頓隻是用數學來加以證實而已)。否則,我們就無法理解為什麼他會比其他將某一特定結果歸因於某一自然力量的人得到較高的榮譽,或無法理解為什麼不把拉瓦錫看得和他一樣高。
另一方麵,把牛頓看作“第一個明確表述了重物的運動是機械問題的人”(《大英百科全書》)。把某些特定現象解釋為各種不同自然力量的聯合行動,甚至發現這些自然力量隻是這種解釋的結果,這個工作遠比隻思考兩種自然力量的工作困難得多,遠比隻考慮像重力和下落性質這種在無阻力空間單純運動力量的工作要困難得多。數學的準確和天文學的精確度,就是建立在其內容單純的基礎之上,由於天文學和數學的精確性本質,世人驚奇地發現人類居然能夠宣布無人發現過的行星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