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的心情也好了不少,至少這次終於能鬆一口氣,長途跋涉最終還是實現了目的。不過文七的心中卻更加沉重。
首先皇家書院做為漢朝儒教的最大聖地,精英絕不會少,在這種地方,不是精英的話根本沒有任何一個人重視你,你就隻能淪為默默修煉的墊腳石,仰望別人發光發熱。
再者,一路上的見聞中,他明白他領悟的《杏壇經》是儒家至寶,他偶然間參透那塊石板就成了一個懷著重寶的弱者,強者會紛紛來奪,甚至以防他將來騎在別人頭上,讓別人失去地位和威嚴。他們會聯合起來不惜一切滅掉他。
皇家書院的確是儒家至尊書院,卻不是最大的,城東城南城北還有三家大書院,分別是:白鹿,文廟,春秋三個大書院,現在四家書院中,皇家書院憑借皇帝親立,白鹿書院憑借宗師頂峰的大儒人數多,文廟憑借孔子曾經的影響力,春秋憑借著六藝之中“書”藝有絕藝鎮院,地位一直相持。
假如以後他憑借《杏壇經》成為了萬眾矚目的新人,其餘三個書院就不能無視皇家書院做大,就會聯合起來滅掉他。
第三,就是最重要的一點,修煉一途太過緩慢,往往需要大機緣和耐性,現在他得到了《杏壇經》這樣的大機緣,缺少的就是耐心。因為他要報仇就要不停的壯大自己,李大先生那樣的實力已經很厲害了,背後再來個天命境界的,那可是神一樣的存在。列國百家都不敢拿他怎麼樣,他如何對付?
大家在歡呼,在慶祝。
他們把文七拖起來拋上高空,接住,又拋上去,他們真是太高興了。文七的心裏卻始終高興不起來,他身懷大仇大任,責任太大。
現在總算解決了老師交代的第一項任務:將師弟們安全帶出城,找一個好的歸宿。
皇家書院裏,分為上中下三個年級,幾十個班,在這裏的學生有十來歲的黃口孺子,十七八歲的弱冠青年,三四十歲的大齡學生,還有一直在修煉但依然還是老學生的六七十歲的人。當年孔子發現聖地杏壇,再次開壇講學,之後帶著學生在列國遊說,對儒教的影響很大,雖然沒有在根本上讓儒家被人再次接受,卻提出並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其中一點就是有教無類這種重要思想,那些老儒生盡管年紀大了,他們依然有機會來學習儒門大術,修習太和元氣。
他們拜年紀還小的夫子為師,大多數都在中級班。
下級班的人大多以小孩子和青年為主,他們來自各國的書院,有的也是長安城裏的名家大族,高官子弟。還有的甚至是異國的王。
但是上級班人數極少,總共五個班,若非修為達到中堂前後是不可能升級的,另外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天賦極佳,就連夫子都不敢小覷的學生才能破格進入上級班。
小胖以及其餘九個師兄弟都來到了下級班接受煉氣的法門修煉,而文七剛進入皇家書院就被安破格排到了上級班,這件事在書院裏引起不小的波瀾。
當文七和魚夫子並肩而行進入書院的時候,正在散心修習的儒生們簡直要瘋狂了,曆來還沒有哪個學生有與老師並肩而走的資格。
“這是什麼人?”
“還用猜?一定是皇太子殿下了,否則怎麼能有這麼高的待遇?”
“非也,此人名叫文七,也不過是塞外城市來的凡夫,他隻來了一天就被安排到上級班裏,和那些高手一同聽課。”
“難道這個叫文七的有亞聖之體?”
“得了吧你!亞聖之體千年不遇,九域也就那麼幾個,百家的諸子把他們都寶貝的不行。我看他像是魚夫子的遠房親戚。”
“我也覺得不可能是亞聖之體,不過還是很羨慕,像我們來了五六年,還是在下級班,人家第一次來就到了上級班。人比人,氣死人啊!”
關於“魚夫子遠房親戚”這個說法還是比較受人同意的,現在整個皇家書院裏,大到夫子院長,小到門衛都是這麼認為了。
上中下三個等級的班級在三個不同的學區裏,一天過去了,文七已經熟悉了這裏的環境,也被安排了一個房間。
上級班都是天才,各種上等待遇,夥食八菜一湯,一人一居室,房間裝修布置的也好。
日落黃昏,夕陽西沉。
這本是該休息的時候,卻是上級班上課的時候。
這是一片杏林,七八顆粗大參天的古銀杏樹將學院圍了起來,成了一個天然的教室。這裏的地上立著幾個青銅燈台,燈火將這裏照的很亮。
文七還是來晚了一點點,他本以為自己來的夠早了,因為他是看著太陽落山算好時辰立刻就來的,沒想到這些人比他更早,更準。看來這些人能被稱為上等學生絕不是徒有虛名,文七苦笑一聲,迎上了魚夫子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