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書敘
【原典】
人有言曰:\"儒者不言兵\"。仁義之兵,無術而自勝。使仁義之兵無術而自勝也,則武王合用乎太公?而牧野之戰,\"四伐攻、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齊焉。\"又何用也?《權書》,兵書也,而所以用仁濟義之術也。吾疾夫世之人不究本末,而妄以我為孫武之徒也。夫孫氏之言兵為常言也,而我以此書為不得已而言之之書也。故仁義不得已,而後吾《權書》用焉。然則《權書》,為仁義之窮而作也。
[注譯]
有些人說過:\"一個信奉儒家的儒生不應該談論兵法,因為仁義的軍隊,不講究戰略戰術也能夠取勝。\"
如果仁義軍隊不講究戰略戰術就能夠取勝,那麼周武王為什麼要用薑太公的計謀呢?在牧野之戰中,周武王和他的仁義之軍,經曆了四五六七次戰役才取得勝利,停止了戰爭。如果這裏沒有使用正確的戰略和戰術結局會怎樣呢?
《權利》是一本談論軍事兵法的書,是為了實現仁義這個最高目標的一種手段。我痛恨這個世上的庸俗之人沒有看透事情的本質,誤以為我和孫武是同樣人。孫武寫了一本兵法的書,隻講行軍打仗的一般規律,而這本書是我不得不寫軍事上的事情。因此,當仁義不能正常實行時,就有必要使用我的《權書》。也就是說,《權書》是為了解決缺乏仁義和技巧而誕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