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譯]
任命宰相的方式顯然不同於任命軍事將領的方式。一般說來,大多數將領都很有天賦,但是又很愚笨遲鈍,德行一把。他們並不是那種注重道德禮儀,正直有禮貌,不能被隨意冒犯的人。
因此,對於軍事將領來說,沒有必要在禮儀上對他們做到完備周到。當然,如果將領做出違反犯規紀律的事情,也不能根據一般情況對他們進行懲罰。這是為什麼呢?
性情豪邁、無拘無束和忽視小節是將領們的一般特征。漢武帝接見大將軍魏青的時候,經常都是坐在廁所裏。在對李廣利奉命攻打大宛國時,將軍們的凶殘和貪婪導致許多將士死亡的罪名也是置若罔聞,不加以追究。這就是任命軍事將領的做法。
對於宰相來說,情況就不一樣了。身為宰相必須是要有氣節、清正廉潔、公平公正、待人有禮的人擔任,這個職位不可以讓那些性格豪邁、不受約束、容易違反規則的人擔任。因此,古代君主對宰相給予特殊禮遇,然後嚴格要求他們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在古代,當宰相要朝見天子的時候,天子需要從自己的寶座上站起來以表示尊敬;當宰相在路上遇到天子的時候,君主需要下車;當宰相生病的時候,君主需要親自趕赴宰相家中慰問;當宰相不幸去世,天子應該親自趕到相府表示吊唁。
君主以如此慷慨的態度對待宰相,然而,宰相犯下了罪過,君主同樣也不會輕易寬恕他。一旦天象變化無常,水災旱災頻繁發生,社會動蕩頻繁,百姓流離失所,宰相就會自動辭去職務;宰相不稱職,一接到君主罷免他的敕令,宰相便會立即換上普通百姓的衣服,離開宰相府邸;如果宰相有其他方麵的過錯,他就會坐著母馬拉的簡陋馬車回去反思自己的過錯。
君主隻有做到對宰相以禮相待,然後才能夠對宰相嚴格要求,這樣才能讓宰相沒有怨言;另一方麵,因為君主對宰相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君主對宰相的優待並不過分。
如果君主對待宰相的禮節不周到,但是要求嚴格,宰相可能就會說:皇帝對待我的禮節如此簡單,但是對我的要求卻非常嚴格,這是不是有點太過分了。君主對宰相的要求不高,但是對他卻很有禮貌,宰相就會變得鬆懈懶惰,不願意勤勉地處理政治事務。
因此,禮儀是為了維護宰相的意誌,對宰相的嚴格要求是為了防止宰相懈怠,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讓以後要成為宰相的人忠於朝廷,不會估計自己的個人利益得失。
【原典】
吾觀賈誼書,至所謂\"長太息者\",常反複讀不能已。以為誼生文帝時,文帝遇將相大臣不為無禮,獨周勃一下獄,誼遂發此。使誼生於近世,見其所以遇宰相者,則當複何如也?夫湯、武之德,三尺豎子皆知其為聖人,而猶有伊尹、太公者為師友焉。伊尹、太公非賢於湯、武也,而二聖人者,特不顧以師友之,以明有尊也。噫!近世之君姑勿責於此,天子禦坐,見宰相而起者有之乎?無矣。在輿而下者有之乎?亦無矣。天子坐殿上,宰相與百官趨走於下,掌儀之官名而呼之,若郡守召胥吏耳。雖臣子為此亦不為過,而尊尊貴貴之道,不若是褻也。夫既不能接之以禮,則其罪之也,吾法將亦不得用。何者?不果於用禮而果於用刑,則其心不服。故法曰:有某罪則加之以某刑。及其免相也,既曰有某罪,而刑不加焉,不過削之以官而出之大藩鎮。此其弊皆始於不為之禮。賈誼曰:\"中罪而自弛,大罪而自裁。\"夫人不我誅,而安忍棄其身,此必有大愧於其君。故人君者,必有以愧其臣,故其臣有所不為。武帝嚐以不冠見平津侯,故當天下多事,朝廷憂懼之際,使石慶得容於其間而無怪焉。然則必其待之如禮,而後可以責之如法也。且吾聞之,待以禮,而彼不自效以報其上;重其責,而彼不自勉以全其身,安其祿位,成其功名者,天下無有也。彼人主傲然於上,不禮宰相以自尊大者,孰若使宰相自效以報其上之為利。宰相利其君之不責而豐其私者,孰若自勉以全其身,安其祿位,成其功名之為福。吾又未見去利而就害、遠福而求禍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