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些賢者才子不能夠做到遵守規則,做不到穿著得體,言語也不夠富有文采,但是他們的才幹確實可以在這方麵發揮出來,因此他們非常適合擔任這一官職。

【原典】

古者,天下之國大而多士大夫者,不過曰齊與秦也。而管夷吾相齊,賢也,而舉二盜焉;穆公霸秦,賢也,而舉由餘焉。是其能果於是非而不牽於眾人之議也,未聞有以用盜賊、夷狄而鄙之者也。今有人非盜賊、非夷狄,而猶不獲用,吾不知其何故也。夫古之用人,無擇於勢,布衣寒士而賢則用之,公卿之子弟而賢則用之,武夫健卒而賢則用之,巫醫方技而賢則用之,胥史賤吏而賢則用之。今也,布衣寒士持方尺之紙,書聲病剽竊之文,而至享萬鍾之祿;卿大夫之子弟飽食於家,一出而驅高車,駕大馬,以為民上;武夫健卒有灑掃之力,奔走之舊,久乃領藩郡,執兵柄;巫醫方技一言之中,大臣且舉以為吏。若此者,皆非賢也,皆非功也,是今之所以進之之途多於古也。而胥史賤吏,獨棄而不錄,使老死於敲榜趨走,而賢與功者不獲一施,吾甚惑也。不知胥吏之賢,優而養之,則儒生武士或所不若。

[注譯]

國力強盛、人才眾多的古代國家,也就隻有齊國和秦國兩個國家而已。然而,當管仲擔任齊國宰相,協助齊桓公的那段時期,他曾經推薦兩名盜賊擔任官員。秦穆公統治西戎的時候,還是一位具有賢能的君主,他提拔由餘為上卿大臣。

這是因為他們能夠非常清楚地分辨出正確和錯誤,說話做事幹淨利落,可以不被大多數人的意見所幹擾。這麼多年來,從來沒有聽說過有人嘲笑管仲任命盜賊,以及秦穆公重用從夷狄來的由餘作為上卿大臣的做法。

現如今的社會中,有一些人才既不是盜賊,也不是夷狄等少數民族的人,但是他們仍然沒有辦法得到重用,我不知道這其中到底有什麼樣的原因。

在古代,君主挑選任用人才的時候,從來不會考慮他們是否擁有什麼權勢。普通百姓和貧窮的讀書人因為他們具有才能所以得到重用。王公大臣的子女如果擁有才能也會得到重用。隻要有才能,武士和供人驅使的士兵也會得到提升任用。巫醫或者那些懂得醫藥養生的人如果具有才能也可以被選為官員。一些負責管理文書的小官員和那些低分卑微的低級官員,如果他們擁有優秀的才能,也可以提拔重用。

那麼,現在的實際情況究竟是如何呢?一些普通百姓和貧窮的讀書人可以通過在一尺見方的紙上書寫一些文章韻律,而且還是抄襲別人已經寫好的作品就可以享受到豐厚的收入;王公貴族的孩子們通常在家裏麵悠閑度日,對食物沒有任何擔憂,當他們成為官員的時候,坐在一輛由高頭大馬拉的馬車上,聲勢很大,氣勢逼人;一些武士和士兵之所以能夠成為官員,僅僅是因為他們在為主人服務的時候謹慎周到,或者是因為他們為一些高級官員或者顯要人物效勞過。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他們的官位也會不斷上升。有的甚至擔任藩鎮,和郡縣的軍事官員,負責統領軍隊。一些巫醫和懂得醫藥養生的人,因為他們偶爾能夠說對幾句話,大臣就會舉薦他們去做官。

如上所述,這些人並不是什麼天才,或者建立功勳的人,從這一方麵,我們可以看到,現在要比古代擁有更多選拔人才的方式。然而,一些負責管理文書的小官員和身份低級的小官員卻被排斥不重用,導致他們一生總是被驅使和鞭打,為官府奔波勞碌,他們的才能和抱負無法得到充分發揮。我對這種現象感到非常的困惑。國家不懂得負責管理文書的小官員的才能,如果善待、重用他們,他們可以做出許多儒生和五十根本無法趕上的偉大事情。

【原典】

昔者漢有天下,平津侯、樂安侯輩皆號為儒宗,而卒不能為漢立不世大功。而其卓絕雋偉震耀四海者,乃其賢人之出於吏胥中者耳。夫趙廣漢,河間之郡吏也;尹翁歸,河東之獄吏也;張敞,太守之卒史也;王尊,涿郡之書佐也。是皆雄雋明博,出之可以為將,而內之可以為相者也,而皆出於吏胥中者,有以也。夫吏胥之人,少而習法律,長而習獄訟,老奸大豪畏憚懾伏,吏之情狀、變化、出入無不諳究,因而官之,則豪民猾吏之弊,表裏毫末畢見於外,無所逃遁。而又上之人擇之以才,遇之以禮,而其誌複自知得自奮於公卿,故終不肯自棄於惡以賈罪戾,而敗其終身之利。故當此時,士君子皆優為之,而其間自縱於大惡者,大約亦不過幾人,而其尤賢者,乃至成功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