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譯]

從前,漢代統治天下的時候,公孫弘、匡衡等人都被大家稱為儒學大師,但是他們最終也未能為漢王朝建功立業。那些超群絕倫、才華超眾、舉世聞名的官員正是那些出身卑微的小官吏之中的賢才。

趙廣漢是屬於河間郡的低級官員,尹翁歸是屬於河東郡的獄吏,張敞是郡縣太守的佐史,王尊擔任涿郡的書佐。這些人都是擁有傑出的才智和謀略,能夠清楚地分辨出是非對錯,可以允許他們到地方擔任軍事將領,或者讓他們在朝廷中擔任宰相。因此,這些人出現在身份低賤的小官吏中是有一定原因的。

一般來說,這些身份低微小官員從小就開始學習法律法規,長大後更是熟悉了解如何處理法律案件。奸詐狡猾的豪強都害怕他們,所以都規規矩矩的,遵守規章製度。他們對官吏處理事務上的規矩、方法、如何變通,以及如何掌握刑罰輕重,沒有一樣不熟悉的。因此,當這些人被任命為官員之後,那些豪強刁民和奸詐狡猾的官員徇私舞弊的現象,全部都暴露得一清二楚,是不可能瞞得住的。

如果上級官員能夠因材施教,根據他們每個人的才能選用他們,並且以禮相待,這些人也清楚知道,他們之所以可以得到王公大臣的賞識,發揮自己的才能,是因為他們自始至終都沒有自暴自棄,招來罪過,毀掉自己的未來。

在這個時候,即使是讀聖賢之書的人和那些擁有良好品德的人也都願意當小吏。雖然其中也有一些人太過於縱容自己,知識犯下重大罪行的人,但是總的來說也隻是極少數的人。但是,那些有傑出才能的人就可以取得一番成就。

【原典】

今之吏胥則不然,始而入之不擇也,終而遇之以犬彘也。長吏一怒,不問罪否,袒而笞之;喜而接之,乃反與交手為市。其人常曰:長吏待我以犬彘,我何望而不為犬彘哉?是以平民不能自棄為犬彘之行,不肯為吏矣,況士君子而肯俯首為之乎!然欲使之謹飾可用如兩漢,亦不過擇之以才,待之以禮,恕其小過,而棄絕其大惡之不可貰忍者,而後察其賢有功而爵之、祿之、貴之,勿棄之於冗流之間。則彼有冀於功名,自尊其身,不敢モ奪,而奇才絕智出矣。夫人固有才智奇絕而不能為章句名數聲律之學者,又有不幸而不為者。苟一之以進士、製策,是使奇才絕智有時而窮也。使吏胥之人,得出為長吏,是使一介之才無所逃也。進士、製策網之於上,此又網之於下,而曰天下有遺才者,吾不信也。

[注譯]

現在如今,小官吏的情況已經不是這樣的了。在剛開始挑選的時候,不做什麼區分,良莠不齊,到最後,又會們像對待豬和狗一樣對待他們,肆意的欺負淩辱。

上級官員一發脾氣,不管小官吏有沒有犯下罪過,都會將他們的外衣脫掉,用竹板之類的東西抽打;如果上級官員高興了,就會平等地對待他們,但是最後卻和他們勾結在一起,狼狽為奸。

那些身份地位的小官吏經常說:上司對待我像對待豬和狗一樣,我還有什麼希望不做豬狗一樣的事情。因此,連普通百姓都不願意自暴自棄去做連豬狗都不如的事情。他們是不願意去做小官吏的,更不用說那些讀過聖賢書,和品德良好的人呢?

但是,如果我們想讓這些小官吏自求上進,就像兩漢時期那樣成為一個有用之才,也不過隻是根據他們的能力的高低來挑選他們,以禮相待,原諒他們犯下的一些小錯誤,懲罰那些罪大惡極,惡貫滿盈的小官吏,然後選拔那些德才兼備、功績突出的小官吏,給他們授予官職,賜他們爵位,給予他們豐厚的俸祿,不要讓他們落魄成為閑散之人。

這樣一來,他們就會因為希望獲得名利富貴,就會變得自尊自重,不敢強取豪奪,一些擁有賢能的人才就會脫穎而出。有些人原本有很好天賦,但是他們卻無法學習一些詩詞訓詁、名物製度、算數騎術和音韻聲律等學問,還有一些人不幸沒有機會從事關於這類事情的工作。

如果僅僅隻是通過進士科舉考試和皇帝親自出題考試來選拔人才,那些擁有極高天賦和超高才能的人有時就會感到非常窘迫。如果允許小官員擔任級別比較高的官員,就不會遺漏任何一個人才。

進士科舉考試和皇帝親自出題測試從上層選拔人才,相關官員還會通過這種方法從下層選拔人才。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一點,我就不會相信太難下賤還有人才不能夠得到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