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君主想要培養出具有傑出才能的人,就需要給予他們一定的權力,授予他們爵位,提供給他豐厚的俸祿,施於他們巨大的恩惠,要求他們去處理天下的政治事務,抑製他們平時那些自我放縱的思想,因為他們對於聲音、美色,吃食的欲望已經得到了滿足,所以他們不再需要放縱自己之後才能獲得快樂。

然而,現如今的天下卻有些不同,擁有傑出才能的人才並沒有多大的權力,官職很低,俸祿也非常少,而且這樣的人群占有大多數,他們是如何在不違反禮儀的情況下去尋求快樂的呢?執法官員是如何能夠嚴格依法行事,不給予寬恕,使他們感到非常舒適和快樂的呢?

現在,國家對於這些人嚴懲不貸,也是非常嚴格的;如果對於這些人突出的要求太高,並且施於嚴厲懲罰,那麼他們就會有逃到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的想法。

唉,當國家和平安定的時候,我們不去對他們施於恩惠。一旦國家遭遇了不幸,邊境地區發生戰爭,或者出現非常令人頭痛和棘手的問題,這個時候我們就算降下詔書,獎勵那些人才,給予那些富有才能之人尊貴的官位和豐厚的俸祿。然而,在這個時候,這些人對朝廷已經感到非常失望了。

此外,這些人並不是純粹忠誠於朝廷的人,他們怎麼可能願意默默無聞、碌碌無為、無所事事呢?

【原典】

周公之時,天下號為至治,四夷已臣服,卿大夫士已稱職。當是時,雖有奇傑無所複用,而其禮法風俗尤複細密,舉朝廷與四海之人無不遵蹈,而其八議之中猶有曰議能者。況當今天下未甚至治,四夷未盡臣服,卿大夫士未皆稱職,禮法風俗又非細密如周之盛時,而奇傑之士複有困於簿書米鹽間者,則反可不議其能而怒之乎?所宜哀其才而貰其過,無使為刀筆吏所困,則庶乎盡其才矣。

[注譯]

周公姬叔旦在輔佐周成王的時候,當時的天下被稱為太平盛世。四方周邊的少數民族也歸順了中原王朝,王公大臣們都盡忠職守。

在當時那個時候,即使是才華橫溢之人也沒有地方可以施展,而且當時的禮儀和習俗尤其完美,淳樸敦厚,朝廷內外上下以及天下各地的百姓沒有人不遵守的,然而在當時的\"八議\"製度中仍然存在\"議能\"這一條規矩。

更重要的是,天下現在並不是一個和平繁榮的年代,周圍四個方向的少數民族還沒有完全向中央王朝臣服,朝廷中的王公大臣並非都能夠履行職責,禮儀法則風俗不算周密,與周朝的盛世根本無法比擬。

然而,擁有傑出才能的人卻被官府安排各種任務,被隨意驅使,還要被生活中的負擔困擾。相反,朝廷的執法官員並不考慮他們的傑出才能就寬恕和原諒他們。我們應該同情愛護他們的才能,原諒他們犯過的錯誤,不要讓那些狡猾刁鑽的小官吏侮辱折磨他們。這樣做的話,很有可能讓這些人能夠發揮他們的才能。

【原典】

或曰:奇傑之士有過得以免,則天下之人孰不自謂奇傑而欲免其過者,是終亦潰法亂教耳。曰:是則然矣,然而奇傑之所為,必挺然出於眾人之上,苟指其已成之功以曉天下,俾得以贖其過,而其未有功者,則委之以難治之事,而責其成績,則天下之人不敢自謂奇傑,而真奇傑者出矣。

[注譯]

有一些人會說,才華橫溢的人犯下了錯誤是可以被原諒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天下還有誰不想說他們有傑出的才能,因此就可以得到赦免呢?這樣做的最終結果隻會破壞法律,擾亂教化。我想是的:上述說法也是正確的。不過,擁有傑出才能之人所做出的行為必定會與普通人的行為差別很大。

如果根據他們已經做出的功績向天下百姓宣布,以便他們能夠贖罪。對於那些尚未做出功績貢獻的人,應該讓他們去做一些非常困難的事情,並且要求他們取得某些成就。這樣,全天下的人都不敢說自己擁有傑出的才能,真正具有傑出才能的人也因此能夠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