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四小時,26歲的賀晨曦成功獲救;
一百六十四小時,61歲的老人李明翠獲救;
一百九十六小時,61歲的老人王友瓊獲救;
兩百十六小時,35歲的電廠女工崔昌會獲救……
路,至關重要。
溫總理指示說,要盡快打通通往重災區的道路!
指揮部命令:要不惜一切代價打通道路!
現在講述的還是隸屬於許勇那個集團軍的部隊的故事。
時間再次回到刻骨銘心的5月12日。當日18時,正在高原駐訓的工兵團接到命令:即刻趕赴汶川縣抗震救災。克服任何困難、不講一點條件,全團當晚星夜兼程。
S月13日,在許勇帶領的三十三人的突擊隊出發後,該集團軍炮兵團政委何洪田也奉命率兩百名官兵將道路打通至紫坪鋪水庫大壩,並在大壩左岸搶建臨時碼頭,為大部隊從水路突人映秀建立出發陣地。隨後,他又帶領官兵乘衝鋒舟,突進漩口,急行軍六公裏趕到映秀。此後,源源趕到的官兵沿此道路進入,成為震中救災的主力部隊。
為打通水陸兩個通道,讓更多官兵和大型裝備進入映秀實施救援,該集團軍工兵團官兵晝夜兼程,克服雨夜路滑等閑難,於5月14日16時全部抵達指定位置,在紫坪鋪水庫前集結完畢。
紫坪鋪,岷江上遊一個普通的地方,於2003年建成了一座造福於民、潤澤萬方的國家重點水利樞紐工程後,現在又成了南線救援部隊的橋頭堡,他們在此實施著集團軍製訂下達的水陸並進訃劃。
S月is日黎明時分,工兵團開始鋪架漕渡門橋——種重達數噸,鋼結構,在水麵E可以迅速形成通過大型機械設備的較穩固浮物。
要駕駛這麼大一個諾亞方舟不是件容易的事。當時的岷江峽穀,飛石不斷,遍布暗礁,湍急的江水夾雜著漂浮物飛奔而下,稍不注意,就會舟翻人亡。
畢業於長沙工程兵學院的蘭江鴻,是該團舟橋營營長,但在進人工程施工時,他的技術職務是門橋長。架漕渡門橋不複雜,但有風險;很簡單,但需要速度。兩個小時後,四個載重八十噸的漕渡門橋結扣而成。不少官兵的手掌被剮破,血流不止。為防止因淺灘多、流速大、地形生疏造成門橋擱淺,官兵們用衝鋒舟反複進行探路,確定了一條固定航線。
15日8時許,蘭江鴻箭步躍上門橋,洪聲下號令:離岸!
鉤篙手利索地將鉤篙插入水中,奮力一推,承載著重型工程機械和救災物資的生命之舟起航了。兩艘汽艇,一前一後牽引、頂推著門橋逆流而上。
靄靄晨霧中,清風掠過江麵,讓挺立在船頭的蘭江鴻打了一個寒戰。
很快,門橋鑽入一片大峽穀,岷江兩岸絕壁如斧劈刀削,風光似鬼斧神工。正當大家被這雄峻險美的風光吸引時,餘震再次發生。兩岸岩壁的巨石抖落,呼嘯著砸向江麵,濺起數丈高的浪花。
好險!正當以為躲過了這一險情時,不料,汽艇操作手心一慌、手一偏,汽艇發生偏離,陷入了湍急的漩渦中,劇烈晃動著,被洶湧的江水甩向左側山壁。
快解開汽艇鋼索!蘭江鴻一聲大吼。汽艇操作手聞聲迅速解開牽引著門橋的鋼索,開足馬力穩住艇身並轉向,汽艇終於從漩渦中掙脫出來。
一路險情不明,官兵們沉著應對,一次次化險為夷。三個小時後,門橋順利抵達開設在阿壩鋁廠的臨時碼頭。
可水流太急,沒法靠岸,水機連戰士盧琨一急之下跳上岸使勁拉緊纖繩。門橋成功靠岸,他卻感到腳底劇痛,低頭一看,一根鐵釘深深刺進腳掌。
聽說解放軍開來了救命船隻,受困群眾立即圍過來。官兵們按照重傷員、輕傷員、老人、婦女兒童的順序,組織他們登上門橋。第一趟,就運出受困群眾六百多人。
救災物資急等運進,受困群眾急等救治,官兵們晝夜不停駕駛著四艘漕渡門橋穿行在岷江峽穀中。腳天天泡在汪水裏,官兵們很快出現爛腳、爛襠,但無_人退縮。
公路遭到顛覆性的破壞,原來的公路高架橋落入了幾百米的深淵,一時難以修複。天公偏又不作美,餘震不斷發生、泥石流任性肆虐。近在咫尺,可災區群眾與不斷增加的傷員還是出不來;觸目皆是,但一支又一支的救援隊伍、一批又一批的救援物資還是進不去!漩口幾乎要被壓塌了。
17日18時前必須打通!這是死命令!
15日中午,工兵團八百多名官兵和炮兵團兩百名官兵南北夾擊,合力搶修最後六公裏的陸路。
南麵,工兵團團長王健帶領官兵奮戰不息。
北麵,炮兵團官兵在政委帶領下艱苦作戰。
南麵,挖掘機、推土機、裝載機……十餘輛工程機械同時展開作業,馬達轟鳴震響。
北麵,鐵鍬、鏟子,官兵們一刻不息,揮汗如雨。
兩個團的官兵頂風冒雨,迎著餘震中滾滾的山石,在六處近千米長的滑坡路段上,艱難地挖淤泥、推巨石、墊路基。多少次,剛清出一段路麵,又被滾滾而下的泥石流吞沒,官兵們毫不氣餒,操起工具又衝上去。團長王健多次與巨石擦肩而過,但他從未後退半步。參謀長唐兵規定操作手兩班倒、多休息,自己卻站在駕駛室旁隨時提醒駕駛員,連碗方便麵都顧不上吃。
人忙起來,連疲勞與饑餓的時間都沒有。
但,可惡的天氣卻以逸待勞,不放過一點作惡的機會。眼看道路就要打通,一塊巨石成為攔路虎,巨石周圍塞滿厚厚的泥漿,工兵團的推土機都拿它沒辦法。機器沒辦法,人上。官兵們紛紛脫下雨衣,拿起工具跳下泥潭,一鏟一鏟把泥漿鏟掉,挖空巨石下的泥土,然後眾人合力,巨石終於被撼動了。
路,一寸一寸地在延伸。但不合時宜的雨,卻下個不停。泥石流再次衝下造成塌方,淹沒了剛才的所有辛勞。
5月17日,許勇迅速趕到現場。
今天下午6點能否全線打通?許勇問他的工兵處長。
工兵處長說:我們本來可以提前修好的,誰知餘震後又滾下成噸重的大石頭,堆了幾百米……
我不問過程,我隻要你6點準時通車這個結果!許勇厲聲打斷。
是!工兵處長答道。
作為軍長的許勇,他著急啊!當他第一時間看到映秀鎮——這個曾徑宛若世外桃源的小鎮變成慘不忍睹的人間地獄,多少生命掙紮在死亡邊緣等待救援時,那慘烈情形深深震撼著身為將軍的他,讓他更深切地領會著生命線的含義。當時,在與先期到達的二十二人突擊隊會合後,將軍立即組織官兵就地展開救援工作。可是,路,還是路,原本應是通途,現在卻從中作梗。外麵的救援物資運不進來,裏麵受災群眾送不出去,食品、飲用水、藥品等極度短缺。大型機械運不進來,輕裝快速趕來的部隊,隻攜帶了簡單的工具,用鐵鍬鏟、用手刨顯然不能解當前救援行動的燃眉之急。後勤補給更是難以維係。雖然有直升機空運,但比起需求,簡直是杯水車薪。部隊官兵已幾天吃不飽肚子了,三十個人才能領到四瓶礦泉水。饑餓困乏的戰士們隻好去接山上流下來的泉水,這在汙染嚴重的災區是相當危險的。
看到工兵處長跑步離開,許勇的心情也非常複雜。他何嚐不知,為搶通這條臨時公路,先期到達的炮兵團與隨後趕來的工兵團的官兵們已經精疲力竭。一些士兵在等待爆破的間隙,就躺在路邊的碎石泥漿裏睡著了他們的手上腳上全是血泡,他們的肚子裏卻沒有填過一頓熱飯。有的戰士從投入救災以來就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雙眼血紅,神色瞧悴,可他們還是一刻不停地奮戰在第一線。他心疼,不忍,但他沒有權力在這個時候心軟。隻有讓這條路活起來,災區人民才能活出來!這是一條關係到幾千名老百姓安危的生命通道啊。必須讓官兵們發揚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精神,必須讓部隊發揮更大的戰鬥力!
必須不講任何條件地打通道路。從都江堰沿岷江,經漩口,過映秀,到汶川約有九十公裏路程。這裏曾於2007年建成通車了都汶高速,全程八十二公裏,使兩地之間僅需一個多小時便能溝通。但現在,這一切早已不複存在。
在仔細勘察後,許勇果斷決定:暫時封鎖道路,放足炸藥,強行炸開通道!
炸藥雷管緊急運上,工兵們大膽心細加快作業。
一,二,三!在整齊的號子聲中,數十名官兵一齊發力,轟隆一聲巨響,山石終於滾落山穀,全線道路就此搶通。工兵團和炮兵團官兵在五公裏長的戰線上,揮動鎬鍬,奮戰五十多個小時,共挖14.8萬立方米,成功在規定時限完成—r上級賦予的生命線搶通任務。
就這樣,新的生命通道在戰士們的手中一米一米地向前延伸,希望在一米一米地向災區抵近。
經過幾十個小時不間斷的艱苦努力,17日下午5點30分,由都江堰市通往重災區映秀鎮的生命通道終於全線打通了!
公路沿線一片歡騰,戰士們的淚水,和著汗水、雨水一起盡情流淌。
20點,第一批軍車開進映秀,聽見馬達的轟鳴聲,看到耀眼的車燈,整個映秀鎮沸騰了。
解放軍來了,解放軍來了!
被困五天五夜的群眾呼喊著、奔跑著,擁上前來,把車隊圍得嚴嚴實實。幾天來苦苦支撐的映秀鎮鎮長蔣青林,望著載有幾十名傷員的軍車緩緩駛向山外,淚水奪眶而出:路通了映秀有救了!
道路打通的消息傳到指揮部,軍委首長稱讚他們:打了_一個漂亮的攻堅戰!
就在緊鑼密鼓打通南線紫坪鋪碼頭一鋁場渡口一映秀鎮的水路、陸路生命線的時候,西線,也正經曆著同樣的戰事。軍分區、人武部組織強大的民兵力量和後續趕來的兄弟部隊一起,曆經艱辛,於15日貫通了馬爾康一理縣一汶川一線。
5月15日,另一支武警部隊的救援探險小分隊也從映秀向汶川縣城迸發。
這天,武警部隊司令員吳雙戰上將再一次向武警四川總隊下令,必須以最短的時間,從映秀出發打通向汶川的生命通道。
武警四川總隊將這項任務交給了成都武警指揮學院。
正在映秀抗震救災的成都武警指揮學院從兩千多名幹部學員中挑選出六名強悍的勇士,組成六人救援探險小分隊。這六名隊員由三名教員和三名學生組成,教員有政委馬毅,幹事熊先浩、王林,學生有劉可、喬誌平、趙新雲。
15日下午5時,六勇士帶上藥品、急救包、幹糧和水緊急出發了。
出發前,指揮學院院長餘成拉著馬毅的手,沉重地說:幾支兄弟部隊都對這條路探險過。由於嚴重塌方,道路艱險,都退回來了。我希望你們能完成任務!一定要活著回來!
沿著岷江逆流而上的213國道和317國道基本坍塌,走出映秀鎮街口,嚴重的山體滑坡已把公路攔腰截斷。餘震中隨時都有石頭翻滾下來。王林負責聯絡,馬毅政委負責全麵指揮,熊先浩負責攝像,記錄地貌和災情,三名勇敢的學員背好裝備,注意觀察山體震動。出發不到三公裏,他們就遇到了餘震,亂石飛滾而來……
這時,一些誌願者紛紛撤回!馬政委跟大家強調:我們最緊要的任務是把路探準,給首長提供救災的決策依據,我們一定要勇敢而科學地完成任務!並給大家示範科學的行走姿勢。
他們在爬行中不時發現路邊有很多車輛,被亂石埋在下麵。他們都要想辦法看看車裏人是否還活著,在映秀通往汶川的八公裏處,六勇士從廢墟堆裏刨出了七輛車,但車裏人都遇難了。六勇士不時從身邊遇難者的遺體前爬過。艱難的前行中,他們就一個信念:打通這條生命線!
三公裏過去了,七公裏過去了,不管是行走還是爬行,他們的行進速度一刻比一刻加快。一路通過衛星電話,斷斷續續向映秀彙報情況。
六勇士一路行走到銀杏鄉,看到這裏房屋倒塌,鄉親們驚恐萬分。見到武警官兵到來,鄉親們如盼到救星,紛紛擁至武警們身前。
馬政委把鄉親們集合到一塊,鄭重地對他們說:鄉親們,我知道你們受苦了你們放心,黨和政府—定會以最快的速度來解救你們,給你們送藥品和物資,你們不要驚慌,先待在原地。說完便叮囑村幹部維持秩序,安撫群眾,並教授他們一些急救知識,留下一些藥品。
時間有限,他們還要繼續趕路,盡快探清前方的情況,他們在銀杏鄉隻做簡短停留就開始了趕路。來到下一個鄉鎮桃關鄉,桃關鄉同樣受災嚴重,情況跟當初進入銀杏鄉時一模一樣。勇士們在給鄉親們做了安撫工作後又馬不停蹄地趕路。過了桃關鄉,來到岷江大橋。眼前的岷江大橋已被震得搖搖欲墜,隨時有坍塌的危險。
怎麼辦?
遊過岷江去嗎?
但是現在特別需要保持體力。
最後,他們采用險招,六人小心翼翼地爬上了大橋,手拉手,一路艱險終於到了對岸。
當大家慶幸逃過了一劫時,餘震又來了,此時他們正站在岸邊山腳下,餘震導致山體抖動,從山上滾落的飛石夾雜著泥土洶湧地往下墜,勇士們無處可逃,隻能在飛石下艱難地躲閃著,他們身上都多處被碰傷擦傷。餘震過後,大家發現熊先浩被埋在一堆泥石中,隻露出了個頭痛苦地呻吟著,大家齊心協力將他從泥石中解救出來。
可熊先浩固執地賴在地上不肯起來,他說:不要管我!你們繼續趕路,我跟著你們隻會連累你們,前方的鄉親還盼著你們,指揮部更急需你們報告災情,你們快走!
怎麼勸也沒用,最後其他五個人硬是將熊先浩抬著上了路。
繼續前行,來到一條隧道前,隧道口被山體滑坡的飛石封住了''''他們的前行又曼到了阻擋。如果不通過隧道,就意味著要翻越一座大山。但山上已滑坡,無路可走。他們隻好將封住的隧道口掘出一個小洞,馬政委帶頭鑽了進去,大家打起手電,在黑暗中摸索前進。隧道裏偶有滯留的汽車和行人,馬政委給這些人分了些幹糧和礦泉水,告訴他們,一定要堅持,後麵的救援部隊馬上就會趕來。走出隧道,他們來到下羊店鄉。
在那裏做完安撫工作後,勇士們正欲繼續趕路,沿途一個危房內,傳來一個小女孩的求救聲:叔叔,救救我!
六人循聲而去,看到一個小女孩的雙腿被坍塌的空心板壓住了,女孩不停地哭泣。見此情景,他們急忙用盡全力將空心板抬起,救出了女孩,並將她送到鄉醫院搶救。
5月16日23時,一行六人經曆艱難險阻終於到達汶川,圓滿地完成了探路查災情的任務,他們沿途共救治群眾兩百三十餘人。
讓我感動不已的是,S月29日熊先浩蘇醒過來說的第一句話便是:隻要能救出震區一位父老鄉親,我就是犧牲了也無所謂。
在這裏,我還要講述武警水電和交通部隊打通搶通生命線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關於武警水電三總隊九支隊獅子坪項目部一百三十名官兵的——
5月12日上午,武警水電三總隊總工程師陶然大校從成都出發來阿壩州理縣獅子坪水電站項目部蹲點檢查工作。剛放下行李,地震就發生了。
地震發生後,武警水電九支隊副支隊長、獅子坪水電站項目部主任李川立即查找人員,檢查設備,展開自救。半個多小時後,確定項目部除營房全部震裂,人員設備完好無損。
震後一個小時,陶然與李川共同主持召開項目部全體幹部會議,決定立即由中隊長王安軍帶領部分官兵及設備從駐地古爾溝出發,沿317國道向東推進至理縣,疏通道路並及時救助受困群眾。
這是一個極其大膽和果斷的決定!
通信中斷,無法與上級取得聯係。
震中在哪兒?災情怎樣?一切的一切,一無所知。
更何況沒有接到上級的明確指令,擅自行動,這是軍中大忌,後果顯而易見。
但陶然與李川顧不了那麼多了。災情就是命令!
實際上,此對震中汶川通往外界的三條公路——西線國道317線馬爾康至汶川段、南線國道317線汶川至都江堰段、北線國道213線汶川至茂縣段瞬間被毀,萬山叢中,麵積廣大的汶川大動脈被生生切斷,大量人員失蹤,大量百姓受傷,大量群眾在寒風冷雨中無棲身之所。
連接汶川至阿壩州首府馬爾康的317國道,修建在邛崍山脈的半山腰上,上邊是陡峭的山崖,下邊是雜穀腦河湍急的河水,山路崎嶇,如羊腸盤繞。地震發生以前,這裏就時常塌方飛石,過往車輛、行人無不小心翼翼。
這裏一半以上的路麵被垮塌的山體掩埋,大部分路基嚴重撕裂,最大的裂縫長達一百多米,深達一兩米。由於餘震不斷,不時有巨石從山上滾落,一陣風刮過,都會讓碎裂的山體再次垮塌,如果稍不留心,向死神奪路的官兵不是被飛石擊中,就是被因機械轟鳴擾動而滑落的塌方掩埋。
雖然前方的道路十分艱險,但一百三十名英勇的水電官兵,還是帶著挖掘困難了,
後來,這樣的消息陸續傳來,指揮部領導半信半疑。通信阻隔,他們無法證實有無這樣的施工隊伍,更不要說了解這是哪支隊伍了。
當然,指揮部的同誌多麼希望這個消息是真的啊!
帶著疑問,四川省軍區、阿壩州一行多位領導來到距離汶川縣城約三公裏的理汶公路上,實地了解打通理縣到汶川生命線的是哪一支部隊。
這是一支怎樣的隊伍啊!
所有的官兵都蓬頭垢麵,每個人都像是從泥漿裏爬出來一樣,隱約可見的大型設備上有一麵被飛石撕毀的紅旗,上麵有武警水電部隊''''幾個大字。
而此時,擺在這支隊伍麵前的是通往汶川咽喉要道的最後一個攔路虎——一塊四百多立方米、足有一輛大客車大小的巨石,上邊有近萬方隨時可能發生危險的塌方體。
看到如此的情景,抗震救災指揮部的領導認為,排除這樣的險情,至少需要兩天,順利的話,三天之內,救災物資就能運抵汶川。
兩天顯然太長了,陶然與李川他們這樣認為。看著後麵緊跟的車隊,看著棄車前奔的搶險部隊,他們急了o特別是當他們聽說震中汶川許多鄉鎮被夷為平地後,他們更急了o
必須盡快消滅這個攔路虎!
然而,如果整體爆破如此大的巨石,就會引發新的塌方,還會影響到周圍村民的安全;陶然與李川他們經過慎重研究,製訂了對外震動影響較小的對角布孔、深孔爆破的方法。
在中隊長王安軍的指揮下,由六名爆破手組成的鑽機爆破組立即投入戰鬥。
打炮眼的鑽機上來了,但沒有水,幹鑽對人的身體有相當的危害。若到遠處運水,至少要多用一倍的時間。
那就幹鑽吧!不知誰說了句。
於是,公路上鑽機隆隆,石粉紛飛。
s月is日21時30分,隨著一聲巨響,通往汶川咽喉要道的這塊巨石被成功爆破。
僅僅六個小時,在這段三公裏長的亂石堆中,一條簡易通道便粗具規模,由此直達震中汶川的西線通道被徹底搶通。
一條救災生命線點燃了所有人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