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關於中國人的重新定義(2 / 2)

看來這是非常有必要弄清的大是大非問題。

正如我書中寫到的其實我們中國人自己並不知道自己是誰那樣,中國人真該知道知道自己到底是誰了。

我想,從李琬若個人所經曆的美國歲月與美國政治中,中國人應該明白以下幾點:一是我們不能再像過去盲目地否定自我或者盲目地張耀自己;

二是我們不能再凡事隻顧自己不顧集體而且尤其要關心整個民族與族裔的尊嚴.

三是我們不能再沒有遠見地光抓小而忽視抓大抓長遠抓影響全局的崇高利益與全體利益,四是我們不能再不講究參與、不講究合作、不講究謀略、不講究信譽、不講究通情達理與積極向上。

其實,還可以列出長長的我們不能再……什麼什麼的。這我們不能再……隻是一種象征惠義的說法而已。

從李琬若個人和整個在美華人一百多年所經曆的種種榮辱命運,我們可以總結出千百條教訓與經驗來,但有一點我想作為中國人應該自省的是造成很多榮辱命運的原因,恰恰屬於我們自己韻問題,那就是一個人的骨氣和個族裔的骨氣,這常常決定了一個人和一個族裔自我生存環境好壞的根本。白人們天性傲慢自大,因為他們有資本,但他們的資本也是建立在幾百年來他們不懈努力奮爭的堅強骨氣上,如果五月花號船上的人在踏上北美這塊土地後一直不能挺立著做人,那麼他們盎格魯——撒克遜的後裔們就不可能於後來征服印第安人而成為美利堅台眾國的主宰者。同樣,如果不是廣大的黑人們有骨氣地聯合起來與奴隸主和白人們作英勇無畏的鬥爭,那麼今天的黑人依舊隻能在美國甚至在全世界被當做黑鬼而賣來賣去。最明顯的是猶太族人,如果不是他們用心築成鋼鐵長城,那麼以色列國在這個世界上將永無立足之地。

更加深刻的道理是如果不是盎格魯——撒克遜的白人們,加上黑人們、拉丁人,再加上猶太人們和墨西哥等幾十個族裔人的共同骨氣,那麼這個世界上就根本不會有今天美國的如此強大。

我很欣賞李琬若的那份真誠,她一再強調自己假如要揚眉吐氣地在美國做個讓人瞧得起的中國人,那麼她首先必須認認真真、一絲不苟地當好一名優秀的美國人。其道理很簡單,你做不好一個婆家的媳婦,又怎麼可能做好一名忠孝有加的好女兒呢々

世界和人類越來越接近大同和講求融合,今天的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要想獲得自己良好的生存與發展環境,那她就必須為別的國家與民族創造良好的生存與發展環境。為別人創造良好的生存與發展環境其實就是在為自己獲得空氣與陽光。

至於中國人到底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海外華人而言——我們喜歡還稱他們是中國人(這一點李琬若的經曆充分證明了你無論怎麼改變國籍或者更換語言與習性,隻要你改不了黃皮膚黑眼睛,你就永遠不可能不被人家視作中國人),在我寫完本書最後一個宇時,其實結論和定義已經產生,隻需等所有的海外華人自己去細品。說到我們本土的中國人,我也不想多說,從李琬若他們那些生活在海外的廣大華人所經曆的榮辱命運中,我們也會找到真正的答案。

廣大讀者如果從本部作品中獲得這一點收獲,我想我和本書的主人公李琬若也便心滿意足了。

最後我要說幾句寫完本書後的幾點感觸。

第一是我極其地佩服李琬若,她的愛國之心已在書中昭然,還有一點是隻有我采訪者與寫作者知道的,那就是她血脈裏的激情與熱情實在令我驚歎,我們相處的日子裏,有時我們一天要對話二十個小時,她依然是那麼精力充沛,尤其是談政治和海外華人命運時。她是一個非常認真的人,幾乎將我拖垮。如果不是看在她曾經擁有和創造的海外華人光輝形象份上,我是會徹底地放棄本書的出版。但願她能傾聽到我從心底深處發出的這聲善意的呻吟。

第二句話是在本書寫作過程中出現了太多反複,使幫助我一起工作的幾位親愛的朋友、編輯同誌也跟著受了不少累,我在心底對某些親愛的朋友留下一份濃濃的情感。自然我也應該感謝我的家人她們同樣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中為我寫作所做出的種種犧牲和付出。

最後句話,我期望本書不僅能讓中國的讀者認真地看一遍——尤其是政界的讀者,因為多了解些美國政壇內情與構成,會對處理中美關係大有好處——而且我更期望美國讀者特別是美籍華裔們和那些製定政蘸的白宮官員與國會議員們也能夠看一看,那樣誰都會從中找到一些有利於自己以往不解的答案。

2000年冬至2002年春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