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閱讀指導

這首詩寫了一個似真似幻的情景。一位母親守在搖籃邊上,搖籃裏是熟睡的嬰兒,顯然是因為操勞過度,她迷迷糊糊地打起盹,恍惚間,接二連三地進入到夢境當中。

一排雁字倉皇的渡過天河,

寒雁的哀呼從她心裏穿過,

\"人啊,人啊\"她歎道,

\"你在那裏,在那裏叫著我?\"

黃昏擁著恐怖,直向她進逼,

一團劇痛沉澱在她的心裏,

\"天啊,天啊\"她叫道,

\"這到底,到底是什麼意義?\"

道是那樣長,行程又在夜裏,

她站在生死的門限上猶夷,

\"煩悶,煩悶\"她想道,

\"我將永遠,永遠結束了你!\"

決斷寫在她臉上,──決斷的從容,......

忽然搖籃裏哇的一陣警鍾,

\"兒啊,兒啊\"她哭了,

\"我做的是什麼是什麼夢?\"

詩寫了三個夢。三個夢之間似有一定的聯係,從白晝到深夜,母親經曆了孤獨、恐怖,最後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以致決定結束生命。可以這樣說,這三個夢的演繹發展過程就是母親在人生困擾中走向死亡的過程。

最簡單地說,\"母親\"就是當時中國無數艱辛地生活著的母親的代表。詩人正是通過對\"母親\"遭遇的描寫寄予了他對廣大的中國婦女──那些\"為奴隸的母親\"們的無限同情。\"母親\"的人生體驗及其最後棄絕生命的果斷又概括了所有現代中國人的人生感受。

但是,母親最後還是沒有就這樣決絕而去,嬰兒的啼哭喚回了她的生命,這一\"故事\"本身也具有二重性,嬰兒當然代表著稚嫩的年輕的生命,母親放棄了自我解脫的企圖,以自己生命的痛苦為代價哺育他的成長,這本身就是對生命的熱愛。那麼,母親的苦難便是偉大的、壯麗的;但是,這繈褓中的稚嫩的生命畢竟又不等於母親自己的生命。疲乏已極的蒼老的生命不僅得不到應有的休憩,反倒還要繼續為他人熬幹自己的最後一滴血,這不能不說又是非常殘酷、非常悲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