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事兒,實在是麻煩。
就說吃飯。中國人是最愛請客吃飯的。南方北方,都一樣。但如何吃,吃什麼,卻不大相同。北方人請客吃飯,總是整一桌子菜,盤子疊盤子碗摞碗。那些菜,往往也都很實在,整個的雞整個的鴨,整個的豬腿或羊腿,總之是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南方的盤子就要小得多,菜的分量也少很多,幾乎一筷子就可以夾完,但花色品種則比較豐富,一隻雞可以做好幾種菜,一條魚也可以兩吃或者三吃。於是北方人就瞧不起南方人了,認為他們小氣。南方人也看不上北方人,認為他們傻氣。最好玩的是,他們都認為對方虛偽。北方人說,弄那麼一點點菜,讓人不敢下筷子,這是請的哪門子客?虛情假意吧?南方人則說,明明吃不完,還要不停地上菜,這是讓人吃還是讓人看?虛張聲勢嘛!那麼到底誰虛偽?其實誰也不虛偽。北方人認為,既然誠心誠意請人家吃飯,就得讓人能夠放開肚皮吃,這樣才實在。南方人則認為,實實在在地待人,就用不著鋪張浪費。菜嘛,夠吃就行,弄那麼多幹什麼?如果是自己家裏人吃飯,有這麼擺譜的嗎?沒有吧?再說,弄那麼多菜,豈不把人家當成了飯桶?還是能吃多少弄多少的好。這可真是“南轅北轍”,猴吃麻花兒—滿擰。結果,他們雖然都很實在,卻又都被認為是虛偽。
你看,同樣是中國人,南方北方就大不一樣。中國人,是不是很難說得清?
作者簡介
易中天(1947—),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文學、藝術、美學、心理學、人類學、曆史學等研究,著有《美學思想論稿》、《藝術人類學》等著作,並撰寫出版了“易中天隨筆體學術著作·中國文化係列”四種:《閑話中國人》、《中國的男人和女人》、《讀城記》和《品人錄》。著作有《易中天品三國》、《帝國的惆悵》、《易中天品漢代風雲人物》等。
心香一瓣
豈止是中國人難以說得清?每一個人,每一個民族和國家,不也是難以說得清嗎?人性本來就是一部複雜而有趣的書,一生一世也讀不完、讀不透。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世界處於永恒的變化發展之中;“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矛盾又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每個時代的人都處於複雜的社會關係之中,都要受到社會大環境和所處的具體環境對其性格的影響和塑造。
中國有悠久的曆史和文化,地域廣袤而複雜,中國人的性格也不能以一概之。要讀懂中國人,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