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揖的好處(2 / 2)

對於某些人來說,作揖還有一個最後的好處,就是晉見大人物時比較能派上用場。握手大體上是一種平等之禮,不管雙方孰尊孰卑,也不管雙方內心中或傲或謙,至少在表麵上,就握手這一行為本身來看,雙方是平等的,都得伸手,以示相互的尊重。按通行的規矩,大人物還得先向小人物伸手,預付真實或虛假的誠懇,現代文明風範就是如此溫暖著我們。問題是,常有些權勢者沒有這種教養,端著架子,拉著腔調,根本不屑於與小人物握手。碰到這種人,你怎麼辦呢?你總不能死皮賴臉搶上前去把他或她的手抓過來握一通吧?你總不能沒有任何表示就冷清清地見麵或告辭吧?你想分到一間小小的住房,或者你想晉升科長,你想把兒子塞進學校重點班,你想套購和倒賣國家計劃物資,這些活動怎麼禮貌而順利地進行?在這種時候,你很可能會想起作揖,甚至會情不自禁地作揖。作揖適用於不平等的交際。作揖可以有回禮,也可以沒有回禮,還可以沒有回禮但得到一句“免禮啦”之類的隨意安撫,因此它可以成為阿談者、巴結者、攀附者、奉承者、邀寵者的單向禮貌。有些人把難度較大的公關,說成是“到處作揖”,就是這個道理。

顯然,作輯的最後這一條好處,是奴隸的好處。

中國音譯過很多外來詞。英語中有kowtow,則是中文“叩頭”的音譯,因為英國以前根本不存在這種禮節,無法音譯。“作揖”也是中國特有的國粹,看來也隻能音譯過去,豐富他們的字典,讓他們再長一點見識,領略神奇的東方文明。我得再一次說,我衷心希望西方人能喜歡這一個詞,能愛上作揖,並將其推廣全球,蔚為風氣,進一步美化人類的禮儀——當然,我希望在那個時候,上述第五條好處已不再為世人所需。

作者簡介

韓少功(1953-),小說家。湖南長沙人。初中畢業後到農村插隊,1978年入湖南師範學院中文係讀書,畢業後在省總工會工作。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小說《歸去來》、《爸爸》及散文隨筆《心想》、《夜行者夢語》等。

心香一瓣

作揖與握手,兩種不同的社交見麵禮節,看似簡單,卻有著相當大的學問蘊含其中。作者對比了兩者的使用場合,列舉了作揖的幾大好處,令讀者耳目一新。

作揖之禮,衛生、省時、優美、自主,不失為社交一大技巧,但如果演變為低頭哈腰之舉動,則是一副奴才相的表現,應該遭受鄙視。

人應當珍惜和重視自己的尊嚴,作揖也要表現出自己的風度,不卑不亢,這樣才能使作揖成為一種優雅的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