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萬物之靈的人類,千百年來未能消滅乃至控製鼠類的繁衍,這使我想起了世界上的生態平衡和某種稀有動植物的保護問題。從《詩經》裏的“碩鼠碩鼠,毋食我黍”算起,中國人吃這小動物的苦頭,最少也有幾千年了。人口十億,聽了誰也害怕,鼠口百億,倒反而無可奈何了。這說明要保持生態平衡,必先從食物和生育這兩方麵著手。去年四川箭竹開花,熊貓遭災,我們當然要全力搶救保護。但從熊貓本身來說,它們逐漸減少乃至瀕於絕滅,一要怪它自己的偏食,二要怪它自己生殖力太差。我有一種癡想,萬物之靈在科學昌明的時代,能不能針對它們這兩個弱點下點功夫,讓這種雅俗共賞、老少鹹歡的動物不僅不絕滅,反而更繁衍呢?我看是可以的。熊貓並不笨,福州和上海動物園裏的熊貓都學會了雜技,我也看見過它們吃竹葉以外的食物。熊貓生殖力弱,這的確是個難題,生物學家是不是可以把它作為課題,認真地攻一攻這個關呢?
根據客觀環境的變化,一些生物要絕滅,這也是一條不以人類意誌為轉移的規律,恐龍這種大家夥,不是早在幾千萬年之前就絕滅了麼?但是對於哪些東西可以讓它絕滅,哪些東西必須予以搶救,我想我們人類似乎應該有個主動的抉擇,應該有個方案。蚊子、蒼蠅、老鼠是完全應該絕滅的,打麻雀則是一樁冤案,盡管平反了,但繁殖不快,還當加以保護。麻雀也是雜食鳥,主要吃的是害蟲,因此它是益鳥。為了消滅害蟲,為了生態平衡,我希望農村收購站不要再收禾花雀,飲食店的菜單上也應該刪除這一珍肴了。
寫到這裏,在美國報上看到一條消息,說加州大禿鷹真的快要絕滅了,報上說,這種兩翅伸開時長達三米的大鳥,現在除了飼養在動物園的之外,自然界隻有十幾隻了。美國是自稱大力保護生態平衡的國家,加州大禿鷹為什麼會遭到如此不幸呢?其原因完全和熊貓相似,一是這種禿鷹是肉食鳥,但沒有捕殺地麵獸類的本領,而主要以地上的獸屍為食。工業發達,城市麵積擴大,狐兔之類的腐屍少了,它的食物也相應減少。同樣,它的生殖力更弱,據說它兩年才生一個蛋,而這一個蛋的成活率隻有百分之五十。
甲子談鼠,卻說了些對鼠不利的事,這真是沒有辦法。
作者簡介
夏衍(1900—1955),作家、戲劇家。原名沈乃熙,字端軒、端先。生於浙江杭州。因家貧當過染坊店學徒。大革命失敗後,在上海從事工人運動,曾翻譯大量文藝作品。三十年代集中力量從事電影事業,同時主編左翼戲劇刊物。創作和改編不少話劇、報告文學及電影劇本。著有報告文學《包身工》,話劇《賽金花》、《秋瑾》、《夏衍劇作集》、《懶尋舊夢錄》等多種譯作。
心香一瓣
曆史的主角不僅有人類,還有動植物。適者生存是大自然的普遍規律,而保持生態平衡也是人類必須遵循的一大法則。
益蟲也好,害蟲也罷,它們的數量必須保持相對平衡,否則維持它們生存的食物鏈就會受到影響,人類的發展也會因此而受到牽連。保護珍稀物種,保持生態平衡,愛惜自然環境,是人類作為大自然一員所必須承擔的責任與義務,任何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來追求經濟發展的行為都是鼠目寸光的舉動,都應該被堅決杜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