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 孔子給年輕人的77個(1 / 1)

處世智慧伍玉成著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08年,北京第29屆奧運會精彩的開幕式淋漓盡致地在全世界麵前展現了輝煌燦爛的五千年中華文明:

2008名演員擊缶而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在悠揚的古琴聲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簡的孔門弟子,齊聲誦讀《論語》中“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禮之用,和為貴”等儒家經典名句;887塊活字印刷字盤變換出3種不同字體的“和”字,表達了“和而不同”“和為貴”的中華人文理念。

以儒學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借此在五大洲進一步傳播,孔子熱、儒學熱更加薪盡火傳。

孔子是儒學的創始人,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也是中華民族儒家文化的創始人。他的言行由他的弟子們記錄在《論語》中。《論語》共2萬餘字,記錄了約500則語錄。這些語錄言簡意賅,內容豐富,許多語句都已成為格言和警句,影響深遠。

孔子雖然離開我們已經2500多年,但他卻始終不為人們所忘記,因為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在封建時代,他的學說被譽為治國之本,他本人被奉為“至聖先師”,因而被推崇備至。“五四”以來,他的學說又被視為民族落後的根源,不時遭到非議,遭受過不止一次的批判。

然而,當人們冷靜地審視之後發現,孔子的思想和他的充滿智慧的語言,依然有著獨特的魅力,曆經滄桑而流傳至今,為無數人所推崇。即使到了現代,人們依然可以感受到它的溫暖,體會到它的人生智慧。

孔子的學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植根於神州大地,但又絕不局限於中華本土。它已走向世界,影響著海內外億萬民眾。孔子是世界最著名最偉大的文化名人之一,他的學說已經成為世界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瑰寶。由於時代和社會的不同,孔子的學說中有些內容自然會有局限性。對於這些,我們要學會辨別,讓孔子的學說為我們每個人所用。

從古到今,孔子的許多言論一直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對我們如何做人,如何行事,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等方麵都有著很強的指導價值。正如198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集會,會後發表聯合宣言,呼籲全世界:“人類如果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00年前,去孔子那裏汲取智慧。”孔子的很多智慧,被視為至理,是人生的教科書,是成功的指南。

本書從為人、處事、交友、修養、成功等多個層麵,解讀了孔子最主要、最符合現代人需要的處世智慧。對正處於人生奮鬥期的年輕人來說,掌握這些中國人一直在用的最核心最有價值的處世之道,更為必要和迫切,能使自己在各方麵獲得啟迪與教益,走上成功的人生之路。

由於本人的學識、能力有限,寫作時難免有疏漏、不當之處和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敬請多多指正。

願我們從孔子那兒領悟到真正的人生智慧,使自己變得更聰明,更完美!

伍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