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對比效應:不怕不識貨,隻怕貨比貨(2)(2 / 3)

為了鼓勵消費者嚐試購買Mac,2006年5月,蘋果公司推出了著名的“Mac對PC”係列廣告,巧妙地運用了Mac和PC的對比。建立在Windows視窗操作係統上的PC給人穩重、牢靠、不苟言笑的感覺。而蘋果公司正是抓住了這一點,用PC的嚴肅、沉悶來反襯Mac的美觀、樂趣,以及聰明、科學的設計。

在2006年5月播出的“Mac對PC”電視廣告中,Mac和PC見麵了:

“你好,我是Mac。”穿著牛仔褲的Mac說。

“你好,我是PC。”穿著筆挺西裝的PC說。

“我會做很多有趣的事情,例如音樂、照片和電影。”Mac態度很輕鬆。

“我也會做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時間表(timesheets)啊,電子表格(spreadsheets)啊,還有餅圖(pie charts)。”PC態度有些緊張,不甘示弱地反駁。

兩相對比,Mac顯得輕鬆、自然、貼近生活,PC則顯得刻板、拘謹、難以溝通。通過對比,蘋果告訴人們,Mac不僅具備PC的各種實用功能,如編寫文檔、收發郵件、分析製表等,更重要的是,Mac還具備PC所不具備的生活、創意的樂趣。

蘋果公司這一“Mac對PC”的廣告攻勢從2006年一直持續到2009年年底,一共製作了66個短片(每段30秒),並邀請了賈斯汀?朗(Justin Long)扮演Mac,約翰?霍奇曼(John Hodgman)扮演PC。在這一係列廣告中,Mac的形象輕快有活力,而PC的形象則有些陳腐愚鈍。整個係列在輕鬆幽默之中又帶有幾分對PC的犀利嘲諷。

大眾消費者對這一係列廣告的反應是“很喜歡”、覺得它“輕鬆有趣”。在持續的對比之中,Mac的優勢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Mac的優點和風格,也有越來越多的PC用戶開始購買並使用Mac電腦。考慮到很多用戶一開始都隻熟悉視窗係統的操作,而轉到Mac操作係統是要花時間去學習和了解的,他們能決定改用Mac電腦,恰恰說明了他們對Mac電腦的喜愛程度,這也證明了蘋果公司采用的清晰、有效的對比策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根據全球著名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發布的數據,近年來,全球個人電腦市場的銷量增長幾近停滯甚至倒退,而蘋果公司Mac電腦的銷量卻已連續多年以年均近20%的速度增長,市場份額也一直在逆勢上升,在美國市場已經成為個人電腦市場份額第三的廠商。

麵對蘋果電腦銷量的持續上升,微軟公司的高管在接受采訪時承認,自己的品牌形象已經變得“陳腐”了。如果蘋果公司沒有運用這樣成功的對比策略,電腦市場也許不會呈現出今天這樣戲劇性的變化。

微軟的反擊:“PC對Mac”廣告

在蘋果公司2006—2009年連續推出66個“Mac對PC”係列廣告片之後,微軟公司終於忍無可忍,宣布將斥資3億美元進行廣告宣傳,用以反擊蘋果的“Mac對PC”係列廣告。有趣的是,微軟居然推出了針鋒相對的“PC對Mac”係列廣告。這些廣告仍然使用PC和Mac來做對比,所不同的是,微軟在廣告中試圖突出PC的成熟、穩重,將Mac貶低為幼稚、業餘、不負責任。然而,這些廣告並沒有收到期待的效果。大多數觀眾認為微軟的廣告缺乏說服力,這些“PC對Mac”廣告隻在電視上播出了幾期就停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