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著大雨。一家旅館的服務員給魯迅送來一封信。打開信來看,原來是,一位廈門大學的學生說他現在已經到達上海,人生地不熟的,請魯迅給予幫助。魯迅和三弟周建人急忙冒著大雨前往旅館。這位學生一行三人,隻帶了簡單的行李,從船上接到旅館,旅館竟然開了二十多元的接待費,如果在這樣的旅館住下去,怎麼受得了旅館敲竹杠?一切費用都要魯迅幫助,為了學生也為了自己少負擔,魯迅便把他們接到了自己的寓所裏,將樓下的房間騰出來讓給他們住。
這一行三人,除了那位廈大學生之外,還有一男一女說是兄妹。妹妹是那位廈大學生的對象,為逃避父母包辦婚姻而跑出來。父母重男輕女,如果光是妹妹跑出來,父母可能置之不理,於是,哥哥便陪同妹妹一起跑出來,以便引起家裏重視。這三個青年在樓下住著,每當魯迅沿扶梯走下來時,就聽見樓下傳來朗朗的讀書聲,而當魯迅走遠一點兒時,那讀書聲就戛然而止。聽了幾回,魯迅明白了,那朗朗的讀書聲是給他聽的。果然,過了兩天,他們提出要上學讀書,讓魯迅替他們拿來學費。
這事可讓魯迅為難。魯迅在北京買西三條住宅時借了一筆錢,直到離京南下時還欠著一身債,到了廈門大學將薪水寄回去才還清了債。魯迅到廣州,一些學生跟隨去,又墊付不少旅費。魯迅原打算在廣州做兩年工作,沒想到中途放棄而轉到上海。來到上海以後,魯迅在家裏寫寫文章,沒有什麼工作收入,現在增加了三個青年的生活負擔,還要再掏三個人的學費,魯迅實在是力不從心了。
那位廈大學生寫了一篇文章讓魯迅給發表,然而他的文章實在是幼稚得很不像樣子,根本不能發表。他又要求魯迅給他找工作,萬不得已,魯迅和一家書店老板商定,讓那位廈大學生到書店做練習生,每月由魯迅拿出三十元錢,由書店轉發給他就算作薪水。可是,當魯迅通知那位廈大學生時,他竟然回答說:“我不去!”嫌薪水少還嫌工作低微,他哪裏知道在上海學徙三年出師,也不過每月幾元錢的薪水而已。
不久,那位“哥哥”要回鄉,便要魯迅給拿來旅費。剛剛把這位妹妹的“哥哥”送走,那位廈大學生的“哥哥”又來了,說是木匠出身來找事做的,於是又在附近給這位木匠安排了住處,因為樓下有那位廈大學生和他的對象住著呢。每天,讓他給這位“哥哥”送飯菜,他卻嫌提著籃子不體麵,難道說讓魯迅親自送去不成?無奈隻好另找人給送去。後來,周建人托人好不容易給他“木匠哥哥”找到一份工作,可又不願意做!住得厭倦了要回家了,魯迅又要給拿旅費。
幾個月過去了,那位“妹妹”說,這位廈大學生是來給魯迅做“兒子”的,這樣一來,這位“妹妹”就是魯迅的“兒媳婦”了。天上掉下來“兒子”和“兒媳婦”,真是讓人哭笑不得!他們滿以為給名人來當“兒子”和“兒媳婦”會享福的,沒想到根本不是那麼回事,當看透希望落空了之後,“兒子”和“兒媳婦”就要告別了。一天晚上,“兒子”來向“老子”要回家的路費,“老子為兒孫做牛馬”義不容辭,魯迅考慮了一下,他們回到老家汕頭去,有一百元錢也就夠了。可是,“兒子”說:“我們是賣了田地出來的,回去以後要生活要買田地,至少也得給拿八百元!”魯迅忍住氣和“兒子”商量;“我沒有這許多錢,而且,你想想看,我負了債籌錢給你買田地,這可說得過去?”然而,“兒子”還理直氣壯地說:“你總比我好想辦法,你一定要給我籌措八百元!”結果是,沒有滿足“兒子”的欲望,不歡而散。
幾年以後,“兒子”突然從廣州寄來一封信。說:“原來你還沒有倒掉,那麼,再來幫助我吧。”魯迅恍然大悟,他們那時要回去,原來是怕受到牽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