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一個普通青年的覺醒(2)(1 / 2)

荀卿先生不愧是偉大的教育家,被李斯當庭頂撞之後,氣很快就消了。在李斯身上,他看到了其他學生所不具備的獨立思考的可貴品質。他深知,隻會人雲亦雲的人,注定一輩子沒有出息。他追上李斯,兩人在和平而友好的氣氛下進行了一番長談。荀卿大悅,當即拍板將李斯升入博士班。所謂一逢風雨便化龍,李斯在荀卿的悉心教導下,學業大進,才華盡顯。很快,其文章、經術、謀略、辯論,在荀卿門下已是無人能及。荀卿歎道:“日後能繼承我衣缽的,當為李斯也。”

話休絮煩,且不表李斯在饕餮精神食糧的同時,物質食糧卻時常斷檔;不表李斯在孤獨的異鄉對妻子、幼兒的思念;也不表看見別的同學飲酒嫖妓時李斯心中的憤怒和失落;隻表光陰似箭,一晃四年,李斯自度學業已經大成,足堪遊說諸侯、定國安邦,便向荀卿辭行。荀卿挽留他留校任教,李斯婉言謝絕。做學問豈是他的誌向所在?

李斯到宿舍收拾好包袱,哼著小曲,心情雀躍而狂野。他正準備出門,卻從門外進來了一個陌生人。李斯好奇地打量了陌生人一眼,而就是這一眼,讓他下定決心在荀卿門下又多待了三年。那麼,這個陌生人是誰呢?他身上又有著怎樣的魔力?

3.一生之敵

必須承認,有些人一望即知為非凡人物。李斯僅僅打量了陌生人一眼,便斷定他是自己今生遇見的第二個注定不朽的重要人物。第一個自然是他的老師荀卿。陌生人衣冠華麗,俊美優雅,提著貴重的皮箱,看樣子像是剛來報到的新生。李斯作為一個老生,對這位新生卻絲毫也不敢輕視。他知道,若小覷了此人,隻會是他自己的損失。

李斯的第六感告訴他,眼前之人必將是自己一生的勁敵。

陌生人注意到李斯,也是眼前一亮。“韓非,韓非的韓,韓非的非。”陌生人自我介紹道。他說話有些口吃,因此,這麼短短的幾個字,已費了他不少力氣。

李斯哪裏有心情在乎這些肉體上的細微缺陷,他已完全為這個年輕人的名字所震驚。他把自己的腦袋伸進自己的肚子裏,在裏頭一陣狂喊:“我沒看錯人。天哪,韓非!他就是韓非!”

李斯近乎癲狂的興奮,不是沒有來由的。韓非,韓國公子,弱冠之年便已才高四海、名動天下。崇拜英雄是人類的本能需要,韓非,便是為當時無數讀書人所崇拜的英雄。李斯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居然能有幸和傳說中的韓非同窗。因此,一時的失態也在情理之中。兩人坐下擺了會兒龍門陣,均有相見恨晚之意。韓非想不到的是,在蘭陵這麼個小地方,除了荀卿先生之外,居然還有李斯這麼一位智慧之人。李斯想到的卻是,韓非我不如也,我將從而遊之,從而學之,從而過之。李斯撂下包袱,不走了。

韓非的到來,在荀卿的弟子中間引發了不小的轟動。韓非所到之處,總會被狂熱的同學包圍,向他提些五花八門的問題。韓非此人口吃,每由李斯代答。李斯雖為代答,卻總能暗合韓非的心意。很快,李斯和韓非便成為一對死黨。兩人居則同室,出則同車,親密之態,不遜於新婚的夫妻。縱觀中國五千年的曆史,像李斯和韓非這樣令後人心潮澎湃的兩個男人的相遇實不多見。究其原因,一是要相遇的兩個人都是超重量級人物,而且噸位相當;二是要足夠年輕,至少不能太老,人一老,便會固執或傲慢得令人生厭;三是要在一起的時間夠長,一夜情什麼的都不能算;四是要互相影響,彼此促益;五是要兩人分開後均能在境界上較前有一提升。想來想去,大概也隻有唐朝那兩個半人半神的詩人——李白和杜甫符合條件了。這種可遇不可求的相逢,緣分哪。與此相比,一男一女的相遇則等而下之了許多。即便是才子佳人遇見,那又如何?大家見麵了,爽一下,就算拍成A片流傳後世,後人想起你們來,最多也就是性欲高漲,斷然不會心魄搖蕩,隻悔生之晚也,不得從遊請益。所以說,境界有差距。扯遠了,打住。堅決打住。

看見李斯和韓非如此相得,最高興的莫過於荀卿老先生了。他蒼老的心靈如同秋日的田野,沉浸在豐收的金黃之中。他不無自豪地在孔子畫像前祝曰:吾道之光,吾道之倡,又豈在門人之寡眾?視韓非李斯二人,較聖門七十二賢人孰如?

回到李斯,他在韓非身上學到的知識不會比他從荀卿身上學到的少。韓非以他獨特的貴族視角和超凡的天才才能,將李斯領入了一片全新的天地。韓非帶來的珍貴典籍、對國際形勢的分析判斷、對曆朝得失的深入見解,都使李斯受益匪淺。李斯像一塊貪婪而高效的海綿,能迅速把他所接觸到的知識吸幹消化。日後,李斯回憶起這段美好的求學歲月時,這樣評價他和韓非的關係:不遇李斯,韓非不失為韓非;不遇韓非,李斯不得為李斯。這話多少有些謙虛。我願意作這樣一個比喻,即把李斯和韓非比擬成兩個生產知識的國家,韓非國通過“口吃牌火車”向李斯國傾銷了大量的知識產品,李斯國卻也通過“抬杠號貨輪”向韓非國反傾銷了大量的知識產品。除了荀卿國之外,韓非國和李斯國互為最大的“知識貿易夥伴”。隻不過最終結算下來,韓非國是貿易順差國,李斯國是貿易逆差國。當時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