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誠信也是智慧(1 / 1)

老子曰:

聖人恒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矣。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得信矣。聖人之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渾焉。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第四十九章

聖人成功治理天下,會使眾人的心依附於自己,大家各司其職,專注於自己的事情,治理的目的就達到了。在企業治理上,老板人要注意換位思考,站在員工角度看問題,才能贏得人心,充分發揮人才的巨大優勢,在行業競爭中取勝。這也是“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的最終目的。

給老板的啟示:誠信是商業運作的堅實平台。

鬆下幸之助生前曾經反複強調:

“鬆下公司首先是生產人,其次才是生產電器。”

鬆下公司尊重人才,尤其重視員工的內心感受和心理體驗,公司內部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組織老板和管理文化:溝通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是一顆體諒的心。所以,老板人既是公司管理文化的塑造者,又是徹底的執行者,當你替員工著想,實施換位思考時,也是在贏得人心。因為,使他們感覺到被理解,從而忠誠地工作,才能永續百年經營目標。

晉商深知,書本知識,尤其是那些隻注重修身養性、內心感悟的內容是難以產生直接效益的。商海無涯,對知識和智慧的需求是無限的,僅僅從書本中獲取致富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晉商除了普遍注重子弟的書本知識學習。更注重其經商才能的培養。他們一般在子弟學習了一定的書本知識後,便讓其涉足經商,在商海中,讓其增長知識。隻有直接麵對市場,才能把握和造就市場。因此,晉商子弟,學成之後就“棄士而就商”,“挾資運遊”了,他們以先輩為榜樣,在市場這所大學校,經數年數十年的礪煉,才能具有繼承和發展祖業的才幹,並承擔起培養接班人的重任。會有財路,這是必須具備的商業道德。就像做人一樣。忠誠有義氣,對於自己說出的每一句話、做出的每一個承諾,一定要牢牢記在心裏,並且一定要能夠做到。當你建立了良好的信譽後,成功、利潤便會隨之而來。

1900年,八國聯軍攻占北京,北京城中許多王公貴戚、豪門望族都隨著慈禧、光緒逃往西安。由於倉惶,這些人甚至來不及收拾家中的金銀細軟,他們隨身攜帶的隻有山西票號的存折,一到山西,他們紛紛跑到票號兌換銀兩。

山西票號在這次戰亂中損失慘重,它們設在北京的分號不但銀子被劫掠一空,甚至連帳簿也被付之一炬。

沒有帳簿,晉商就無從知道什麼人在票號裏存過銀子,更無從知道儲戶到底存了多少銀子。在這種情況下。山西票號原本可以向京城來的儲戶言明自己的難處,等總號重新清理帳目之後再做安排,這樣的要求可以說合情合理,因為來取銀子的難民剛剛經曆過京城的兵災,很多人甚至是親眼目睹了票號被劫掠的情形。但是,以日升昌為首的所有山西票號都沒有這麼做。他們所做的是隻要儲戶拿出存銀的折子,不管銀兩數目多大,票號一律立刻兌現。

山西票號這樣做,無疑是承擔了巨大的風險,麵臨眾人的擠兌,再加上真假難辨,在這種局麵下,票號經營者稍有不慎,就可能使自己的生意陷入滅頂之災。日升昌清楚地看到,來山西票號擠兌銀兩的多是王公貴族,他們的行為屬迫不得已,是國難所致。不論時間長短,災難終會過去。這些人在京城的政治和經濟實力都不容忽視。從長遠看,票號冒一定的風險,有可能會給自己帶來更多更大的機會。

日升昌和其他山西票號在危難時所表現出的膽識讓人讚歎。他們不惜以不計後果的舉措向世人昭示了誠信在票號業中至高無上的地位。

以後的事實證明,日升昌的判斷是準確的。

戰亂過後。當他們在北京的分號重新開業時,不但普通百姓紛紛將積蓄放心大膽地存人票號,甚至朝廷也將大筆的官銀交給票號彙兌、收存。

誠信是一種人格操守,是人們共同遵守的一種人間契約。當這個契約變成群體性的人格操守時,商業運作的堅實平台就形成了,業務往來更順利了,贏利也就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