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有生於無
泰初①有無,無有無名;一②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謂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無間,謂之命③;留動而生物,物成生理④,謂之形;形體保神,各有儀則,謂之性;性修反德,德至同於初。同乃虛,虛乃大。合喙鳴⑤;喙鳴合,與天地為合。其合緡緡⑥,若愚若暗,是謂玄德,同乎大順⑦。——《天地》
【注釋】
1泰初:即太初,最為初始之時。2一:指渾沌未分而混合為一的狀態和階段。3未形者有分:還沒有形體而有所分離,有以為指分為陰陽二氣。且然無間,將要流行運化不息;命:萬物生成之前所具有的而規定其生成之後的性狀、條件,即先天本質。4留動而生物:運動的氣稍有靜止,就產生了物;留:靜止;或以為留同流,義為在流動不息當中產生了萬物;物成生理:萬物生成而各自具有了生命、條理。5合喙鳴:合於鳥的鳴叫聲,指自然純樸之言。6緡緡(mín):即泯泯,沒有形跡。7大順:本於《老子》“然後乃至大順”,指暢順無阻的大道。
【今譯】
世界在最開始的時候是無(什麼都沒有的道),沒有“有”(物)也沒有“名”(名稱)。然後有渾沌未分的“一”,混合而沒有形體。萬物得到道而得以生成叫作德;還沒有形體而有陰陽二氣之分,陰陽二氣流行運化不息叫作命;運動的氣稍有停止,則產生了萬物,萬物生成而有生命、條理叫作形;形體保有精神,各自具備理則叫作性;修養其性而返於德,德與太初相同。相同就虛闊,虛闊就廣大。合於鳥的自然鳴叫之聲,鳥的鳴叫渾淪自然,與天地相合。這種相合沒有形跡,好像愚昧,叫作玄德,與暢順之道相同。
【釋義】
對本始、本源的重視是古代思想的共通之處。這段文字講述了典型的先秦道家關於宇宙生成的學說:最開始隻有道,然後有一,一又分別,然後化生萬物。這似乎是對《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一個解釋。而其中對一些概念的界定,如德、命、形、性,則具有相當的思想高度,勾勒出萬物與道之間的關聯,對後世思想尤其是形而上學的展開也有重要意義。
29機事機心
子貢南遊於楚,反於晉,過漢陰①,見一丈人方將為圃畦②,鑿隧而入井,抱甕而出灌,滑滑然③用力甚多而見功寡。子貢曰:“有械於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見功多,夫子不欲乎?”為圃者仰而視之曰:“奈何?”曰:“鑿木為機,後重前輕,挈水④若抽,數如泆湯⑤,其名為槔⑥。”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聞之吾師,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⑦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天地》
【注釋】
1漢陰:漢水之陰,漢水的南麵。2為圃畦(qí):在圃畦中勞動;圃:種菜之園;畦:種稻之田。3滑滑(ɡǔ)然:灌水的聲音。或以為勤奮之義。4挈(qiè)水:提水。5數:同速;泆(yì)湯:滿溢的水;:同溢。6槔(ɡāo):即桔(jié)槔,井上汲水的工具。7神生:即神性,神妙不測之心。
【今譯】
子貢遊曆到楚國,在回到晉國的路上,經過漢陰,看到一個老人在圃畦中勞動。這老人挖地道到井裏,抱著瓦罐取水出來灌溉,用力很多但功效很少。子貢說道:“這裏有一樣機械,一天可以灌溉百畦,用力甚少而功效甚多,您不想使用嗎?”灌溉的老人仰頭看著他,問道:“是怎麼樣的?”子貢道:“砍斫木材以為機械,後重而前輕,提水就像抽水一般,快得如同滿溢的水,名叫桔槔。”灌溉的老人麵起怒色,然後笑著說道:“我聽我的老師說過,有機械則必有機巧之事,有機巧之事則必有機巧之心。機巧之心存於胸中,則不能全是純淨虛闊的;不能全是純淨虛闊,則神妙之心不能安定;心不能安定,則大道不在其中。我不是不知道,而是恥於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