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航教授
備注:高航教授,東方企業家商學院總裁,東方企業家聯合會秘書長,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院校友會會長,華南地區EMBA班創始人。
初讀《道德經》,尚處幼學之年。且不說能否看懂,單是其中的很多文字都識不全。但兒時受《西遊記》、《封神榜》、《張天師》等神話劇影響,在幼小心靈深處始終以為能得道成仙的唯一方法,就是通過遺落在“凡間”的神書《道德經》。因為這本書有了道教,有了傳說中的神仙“太上老君”、“張天師”等,甚至連凡人張三豐都因此書成為長壽的代表。童年無邪,總以為成仙是此生不二的追求。現在想來,啼笑皆非。但不可否認,兒時的神話劇和初讀《道德經》的經曆,為之後的複而拜讀打下鋪墊。
再次拜讀道德經,就是單純的源於對文言文的喜好。受中學老師影響,頗喜研讀古文。當時實在不能理解老子的“無為而治”,總認為“無為”不就是什麼都不做嗎,既然都沒有去做,又何來“治”呢?而且書中的“絕學無憂”、“不敢為天下先”等理論,也曾讓我不屑一顧,以為這種理念跟現代社會“完全脫節”。當時無知地認為《道德經》漏洞百出。於是妄下斷言:《道德經》“不過如此”,“不讀也罷”。
與《道德經》的再次結緣,源於在書店的一次“無意之失”,返回住處才發現錯買了《道德經》。但想起童年記憶,時隔十餘年,懷著思舊心情,便再次研讀《道德經》。沒想到這次拜讀竟“愛不釋手”,並成為寫這本書的“動力和起源”。
在我所編寫過的管理類培訓資料中,很多內容竟與老子的思想不謀而合,加上個人的社會經曆和感悟,也開始逐漸理解到什麼才是真正的“無為而治”,也開始明白“無為而無不為”才是最高的管理境界。其實拋開管理不談,《道德經》更多是在教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夫唯不爭,故無尤”、“上善若水”等等,很多簡單的道理,卻包含了“不簡單”的哲學真理。當然,真正能讀懂《道德經》的人少之甚少,關月也絕不敢說讀懂《道德經》。《道德經》是國學中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很多年過古稀的知名學者仍然不敢說讀懂。我很同意這種說法:“最好不要翻譯《道德經》,因為每一種翻譯,都不能完全或正確的表達老子的真實意向”,由此可見《道德經》中“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的高深。正如道德經的開篇所說“道可道,非常道”,可以用語言來解釋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吧。
這本書的初稿作於2010年。初稿完成之後,一直忙於他事,無暇顧及。近來修改稿件,發現才不過兩年,對之前曾闡述《道德經》內容中,已有很多都另換看法了。這就是《道德經》:不同的時間、不同的視角、不同的經曆、不同的心態,就會有不同的解答和看法。說《道德經》是千經之首,絕對不無道理。
如今市麵上解讀《道德經》的專著數不勝數:軍事、營銷、管理、人生等,每個人都有對《道德經》不一樣的看法,或許這也正是《道德經》的“神秘”和“通俗”之處。先聖老子畢生隻留下一本著作,千百年來,經無數皇家權貴、文人騷客解讀,千年流傳、萬人解說。又屢經修繕刪衍,導致《道德經》的版本眾多,至今已知的就有郭店竹簡版、長沙馬王堆版(甲乙兩本)等。注釋版則每朝每代都多有無數,較為著名的有河上公章句本、三國王弼注本、西漢嚴遵注本等。
在流傳過程中,由於抄寫衍錯,或避諱皇家,以及在百家爭鳴中,受到其他各派對其的誤解誤改,導致《道德經》一些版本的內容各不相同,甚至相悖。更有學者懷疑《道德經》的作者不是老子,而是另有他人。至今眾多酷愛國學的文化學者,仍然在辯論爭議。
一本簡單到不過五千字的箴言天書,流傳數千年不衰,被數萬萬人競相傳閱,並走出國門,使眾多國外知名學士都為其中的哲學思想而深深折服,這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是一大奇跡。因此在著寫這本書時,從開始提筆到完稿終結,始終如履薄冰、若冬涉川,不敢有半點馬虎。盡管前如此,相信書中仍會有不少誤解,也希望眾位讀者朋友能多多指點交流,前前指出不足之處。關月在此,先謝謝眾位了。
《道德經》是一本書,書中有軍事之法,有管理之道,有為人處世之學,“窮一生之時,亦不可得全意”。為我們中國有這樣的先聖而自豪!
這本書的出版,要特別感謝廣東省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廣東省委會主委姚誌彬先生傾情作序,先生在國學文化、書法、詩詞方麵的造詣頗深,值得欽佩。感謝東方企業家商學院院長溫舟教授,東方企業家商學院總裁高航教授對這本書的鼎力支持。感謝為這本書的出版付出心血的出版社同事。感謝在寫作過程中,提出修改建議的國學圈的朋友們。
感謝所有支持這本書的讀者朋友。沒有你們,就不會有這本書的問世。
謝謝大家。
趙亮亮
二零一二年五月於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