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1 / 3)

1、別把“個人愛好”帶到企業

為人處事,如果過於關注自身利益而忽略他人,朋友肯定非常少。自私是交友中的一大忌,在企業管理中也是如此。領導是政策的製定者、頒布者、實行監督者,也是在工作過程中給出賞罰或其他處理建議的最終決定人。如果領導沒有無私之心,對於喜歡的就大力提拔,討厭的就踩下去,天長地久團隊會成為一盤散沙。每個人為了獲取領導的認可,都選擇溜須拍馬,隻要能讓領導高興,即使沒有業績也可以留下來,那為什麼還要傻著去做那麼多事反而因此得到領導的打壓呢?

古代皇帝中,很多“昏君”都犯了這個錯誤。宋徽宗非常喜歡蹴鞠,在未登上皇位時發現了蹴鞠高手高俅,並日日踢球比賽為樂。登上皇位後,宋徽宗竟然不顧眾臣反對,用盡各種辦法,將高俅委以重任,官拜太尉。因為高俅不過是一屆流氓匹夫,所以上任後不是整頓軍務而是公報私仇,作惡多端,逼上梁山的一百零八好漢中很多都與高俅有直接關係。高俅的亂治直接導致了宋王朝的腐敗加速。(上述情節引自《水滸傳》)

宋徽宗喜好吟詩作畫、蹴鞠,在個人來說,這隻能算一己之私,僅僅是個人愛好罷了,雖然蹴鞠、作畫並不能治理朝政,不能讓天下子民生活安康,但也無可厚非,個人有個人的喜好。但宋徽宗卻將己之私無限放大,並動用與自己愛好相同的高俅插手朝政事物,這就真的“大私若愚”了。宋徽宗把個人愛好與朝政結合一起,造成公私不明、任免不公,於是群臣中本來想做好官的卻怕受到打壓而不得不裝糊塗,本來不是當官料的主動湊上去溜須拍馬,君不君,臣不臣,當然不可能長治久安。

每個人都有愛好,現代企業管理者中也有愛好寫詩作對、打高爾夫、跳舞、唱歌的人,這是管理者的“私好”。對於下屬的親疏也是如此,有些管理者喜歡以貌來取人、有些管理者喜歡不頂撞自己的下屬……這也是一己之私。在管理企業或團隊時,領導者不能因為自己喜歡打高爾夫就把高爾夫的高手任命為公司的高層管理,不能因為自己喜歡外形嬌美的員工就對其委以重任,這也是“大私若愚”的做法。

“無私”的管理可以讓團隊成員信服,能嚴於律己、不貪、不培植親信,能做到真正的公正無私、聰慧、不被外界蒙蔽雙眼。

在賞罰篇曾提到公正公平,賞罰的公正公平是無私的一種表現,但無私卻不僅僅表現在賞罰中,在日常管理、用人、分配任務中更需要管理者無私的行為。

2、讓員工心服口服——服眾

無私的管理者因為做事有理有據,賞罰分明,分配任務合情合理,管理團隊治理有方,所以下屬能認可管理者的行為。下屬心服口服,自然不會產生“暴亂”或“抵抗”。

一些企業中雖然下屬表麵上對管理者服服帖帖,但背地裏卻議論紛紛,這隻能算是下屬的“口服”,而不是真正的服。

S公司主要從事電子產品生產及組裝,公司規模不大不小,團隊成員共30人左右。公司的創始人有兩位:老總老劉及副總老王。老劉是公司的主要注資人,也是企業的法人代表。但因為在創業初期,老王曾多次提出寶貴建議並幾次讓企業“化險為夷”,所以老劉對老王非常尊重,不但任命其為副總,甚至在公開場合都稱呼其為“王哥”。

有一天老王對老劉說,自己表弟大學畢業暫時找不到工作,不知道能否來公司麵試。老劉一口答應了,並直接通知人事部免試直接錄用,老王表弟被安排到質檢部做過程品檢員。因為老王在公司的地位僅次於老總,老王表弟的性格比較浮躁,在工作中不尊重老員工,上班時間也不用心做事,質檢部管理和其他同事迫於上層關係也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終於有一天因為表弟的失誤造成一批不良品,而失誤原因竟然是表弟根本就沒有檢測直接放行到下道工序。老總知道後,組織全體成員開了一個會。老劉在會上說:“大家都知道,老王是我們公司的元老,在公司剛成立時他就加入到我們的團隊,在公司最危難之際,他從未拋棄公司,反而用盡全力解決問題,所以他是我們公司最大的功臣。老王的表弟是我親自批準加入公司的,對於這次不良品的產生,所有的責任全部由我個人承擔。另外公司決定開除老王的表弟,而且以後所有員工的招聘及工作安頓我全部不再插手,由部門負責人全權負責……”

會後老劉找老王談話,老王對老劉的做法表示認可,並保證以後不會再以個人關係介紹人加入公司。經過這件事後,公司其他員工對老總的做法也很滿意,並為老總的不徇私而折服,“連老總最親近的人介紹的都會辭退,看來以後我們做事要更用心才行。”果然經過此事後,公司產品的質量大幅提高,成本也大幅降低。

對於老王表弟的“囂張”做法,老總完全可以私下找老王談話,在得到老王的同意後再做決定。但是老總的直接決定卻讓老王和下屬員工都認識到“公司事務大過個人感情”,所以老總沒有私下勸退老王表弟,而是選擇開會宣布“罪己詔”,廣而告之。這樣不僅讓各個部門的管理者認識到以後不能再因為個人感情而招聘員工,也讓所有員工知道領導並無私心,一切以公司為重,以後的員工任免及考核自然也會讓大家信服。

3、拒絕誘惑,少些後悔——律己、不貪

“嚴以律己”也是管理者無私的表現。新聞經常報道“某某公司副總裁貪汙數百萬”、“某某企業財務經理挪用公款數百萬”,這就是管理者的“貪欲”在作怪。管理者應該把自己與公司的利益和發展綁在一起,做多少拿多少,而不是為滿足一己之私進行不法行為。貪汙、挪用公款的管理者無一有好下場,這樣的管理者最終都會後悔不已,痛恨當初不應該過於為自我考慮而忽略了企業的利益,但為時已晚。

外界的誘惑比較大,美色、權利、金錢、地位,管理者在行使權力中往往會迷失心智。如果管理者能果斷阻斷外界誘惑幹擾,一心一意思考如何讓企業更加強大,如何通過自身努力獲取更高的成功,那麼,企業才能得到更大的發展,自身也能得到更多的好處。

管理者解決“事後後悔”的最有效做法是在事情還沒有發生前就嚴於律己,讓未發生的事永遠不要發生。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家,當成所有同事共同的家。公司是大家共同的財富,不屬於任何一個人,當管理者在錢財上能做到公私分明時,犯錯幾率就非常之小了。很多管理者在沒有達到一定的地位時往往可以如此,但是權利和地位越高,自私與貪欲就愈加膨脹,直到走出犯錯的第一步,並一錯到底。

4、聖人無積

老子說:“聖人無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道德經》第八十一章)意思是聖人往往沒有自私之心,而是盡量考慮別人,所以自己才會得到;盡量給予別人,自己反而更多。管理者如果過於考慮自身利益,而忽略他人,往往自己得不到;管理者如果盡量滿足自己,讓自己收益越多,自己反而得到的越少。所以管理者要無私心,一心為公。公司發展良好,管理者自然也可以得到更多。自私自利會影響公司的正常發展,甚至會造成公司倒閉的嚴重後果,所以“自私”和“貪欲”不是聖人所為。

5、“親信效應”危害無窮——不培植親信,不嫉妒賢才

團隊是一個集體,由數十上百、甚至上千上萬的人組成。想要保證團隊的良性發展,必須要層層的管理者按照規定履行自己的權利,不謀己私,不培植親信,不帶感情做事。

為了獲得更高的地位和更多人的支持,在古代很多聰明的領導者都會私下或公開培植親信,打擊不服從自己的反對分子,而最終往往沒有好結果。

秦二世的指鹿為馬

秦朝“第一罪人”趙高在協助秦二世胡亥奪得帝位後,野心日漸膨脹。因為作惡多端,趙高害怕有一天被胡亥知道後有殺身之禍,於是就想廢掉胡亥,取而代之。隻是讓趙高疑惑的是不知道有多少大臣支持他,有多少反對,於是趙高想到一個辦法。

一次上朝時,趙高對秦二世說:“大王,今天我得到一匹寶馬,想要獻給您。”秦二世非常高興。可趙高令人牽上朝堂的,卻是一隻鹿。秦二世笑著說:“丞相,你搞錯了,這不是馬,而是鹿,你看它不是還長著角嗎?”趙高回答:“大王,是您看錯了,這真的是一匹千裏馬。”秦二世開始糊塗,於是就詢問眾臣。大臣們知道這是鹿,搞不懂趙高葫蘆裏賣的什麼藥,而當看到趙高陰險的笑容時,終於明白了。

於是擁護趙高的奸臣賊子都應聲附和說“這真的是千裏馬”,而一些膽小怕事又不想說假話的人就低頭不語,那些為人正直的眾臣則堅持說這是鹿非馬。最後趙高利用各種手段,大量提攜支持他的人,而對於那些堅持說是鹿的大臣治罪甚至滅族。

《道德經》中最想表達的是“道”和“德”兩個字,曆史中但凡失敗的統治者都不符合“道”、“德”二字。如果管理者以個人喜好為主要參考標準,自私地培植親信、打壓不服之人,不僅不符合“道”的原則,也是無“德”的行為,無道無德的管理就必定失敗。最後趙高也因為自己的行為而直接導致了秦朝的滅亡,並落得慘死的下場。

現代管理中,管理者應該拋開私心,雖然不能正確地處理每件事,但一定要一切以大局為重。如果隻是為了自己的地位而忽略了整個企業或團隊的利益,最終一定會付出更高代價。

老子說:“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道德經》第四十九章)意思是聖人常常無私心,以百姓的心為自己的心,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管理者應該把“心”放在整個團隊上,而不是放在自己身上,也不是放在某幾個團隊成員上。時刻以團隊為重,急團隊之所急,憂團隊之所憂,才能獲得所有成員的認可和支持。

6、別用“小私”換“大私”

因為自私心會讓管理者過於關注自身利益,嫉妒可能會超過自己的下屬或同事。一個企業想要發展,必須要創新、要去舊迎新,輸入新的血液,引進新的人才。如果隻是一成不變,隻能落後於同行,遭到淘汰。中層管理者由於不關心公司發展,隻關注自己的地位,結果公司經營不善,關門大吉,最終損失的還是自己。

某服裝公司成立於上世紀90年代中期,因為企業領導管理有方,經營有道,所以利潤一直提升,到2002年公司的年利潤已經達到2000多萬。

因為經濟危機及海外訂單的大幅下跌,公司的經營從2005年開始日漸滑坡,2006年年底公司已經開始出現虧損情況。董事長考察發現,公司老的管理層多數居功自傲,而且他們的管理方法仍然停滯在公司剛成立時的狀態,於是公司決定外聘副總裁以應對危機。

經過層層選拔,終於從數百人中選出一位年輕有為的應聘者。該應聘者有著豐富的服裝企業管理經驗,並對企業創收有獨到的方式。剛到公司,新的副總裁就感受到層層壓力:老的高層管理上下一氣,都認為他們在企業奮鬥了幾年,立下汗馬功勞,而這個乳臭未幹的毛頭小子竟然剛上陣就成為公司的“三把手”,這是什麼道理?

新副總也了解到各位老管理的心事,在工作中用更加低調的尊敬的方式向老管理層成員請教。但是這種“低調”反而更激化了老管理層成員的自以為是,於是很多公司以往的情況,老管理層都不告訴副總裁,而對於副總裁製定的政策,這些老管理竟然帶頭抵製,讓下屬員工不要執行。慢慢地,公司上至管理,下至員工,都知道這位新副總沒人服,於是人人都是“當麵叫副總,背後說壞話”。

新副總認為這種情形自己無能力再改變,於是找到董事長希望能獲得支持。董事長聽到副總的講解後,沉默了一會說:“小張(副總裁姓張),這個事我已經知道了,不過你也知道,這些老管理啊,是當初和我一起摸爬滾打,並肩作戰混出來的好朋友、好夥伴。沒有他們的幫助,我們的公司也不可能做到現在這麼大。現在你的年齡比他們小,而且資質也沒他們老,但職位卻在他們之上,所以你也要考慮他們的感受。你的這些建議我會找他們談的,以後也會讓他們在工作中盡量配合你,也希望你能理解我的一片苦心啊。”副總聽到董事長的話,隻能應允。後來董事長果然找這些老管理者談話,並要求他們配合新副總裁的創新政策,老管理者也都欣然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