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2 / 3)

想要得信於員工,管理者在製定政策或規定前應該三思而後行,能做到的就及時兌現,做不到的就在政策中說清楚。不然,有員工完成任務,結果卻沒有按照政策獎勵;有員工犯了錯誤,也沒有按照政策處罰。那這樣的政策就成為“一紙空文”,毫無意義。並且在以後管理者下發的任何政策都會讓員工產生“未必執行”的想法。

4、輕諾必寡信——少承諾多做事

誠信建立在“不失信”的基礎上,而如果承諾太多就成為滋生“失信”的溫床。所以管理者要懂得少承諾,首先了解到事情的原委,然後再根據現實情況分析處理的方式,如果結果可以皆大歡喜再做出定奪。“朝令夕改”或“承諾過多”的行為,往往會引起員工的不滿。

失信是因為沒有履行之前的承諾,那如果沒有承諾呢?從來沒有向任何人保證必須如何如何,還會有失信的說法嗎?當然在企業管理中,管理者“無承諾”的做法太過消極。某些合適的“承諾”可以激發員工的激情和鬥誌,隻是在下定承諾前一定要三思而後行。這個承諾可以達到嗎?有沒有什麼漏洞?會不會因為突發事件而不得不更改?對公司或員工有沒有不良影響?經過層層考核後,如果沒有任何問題,就可以開誠布公地發布於眾了。老子說:“輕諾必寡信。《道德經》第六十三章)意思是經常或輕易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能被相信。管理者的“承諾”直接影響到員工工作的激情,如果管理者慣於做出“如果銷售部的業績能在本月達到100萬,每人發多少獎金……”、“如果質檢部每月可以檢測出10件不良品可以獲得多少獎勵……”、“如果能遵守公司規定按時上下班可以如何如何……”等承諾,卻從不實現,那麼不如沒有承諾。

管理者在發布政策或信息前一定要慎重考慮,是否真的可行,是否真的可以做到。如果可能有問題,一定要完全解決後再公布施行。一旦企業公布新的政策,再做更改就不是那麼簡單了。會讓員工認為公司的管理不嚴謹,也會讓員工對領導的能力產生疑問。

對上級誠信中層管理者的身份比較敏感,是上級下發政策的主要傳遞人,又是下級員工的直接領導人,所以如果任務沒有完成,很難把責任推給領導,說領導戰略失誤;也很難把責任推給下屬,說下屬執行不力,因為中層管理是接受指令並實施完成的中間人。

中層管理者都會有這樣的煩惱:公司領導下發的任務往往不切合實際,有些偏高;而下屬又不能理解公司的苦心,難以盡力。但是任務沒完成領導會批評;任務沒完成員工的獎金少,員工又會埋怨,結果“左右不是人”。事實上任務製定是問題的關鍵點。合理的任務應以員工在能力範圍內稍微偏高為最佳,如果任務製定過於簡單,員工會因此而掉以輕心,本來一天可以完成可能要推到兩天。如果任務過高,員工會壓力過大,認為怎麼著都不可能完成,還不如“破罐子破摔”,聽天由命。所以中層管理者應該在領導下達任務指標前據實分析,寧可在任務前讓領導“有意見”,也不要發展到未按時交差時讓領導“憤怒”。

企玖公司主要從事塑膠產品生產,生產部經理好大喜功,總是在領導麵前唯唯諾諾,唯命是從,所以領導對他也有偏愛。有一天老總接到新加坡的訂單,但訂單要求不僅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而且要保證質量,不良品必須保證在0.5%內。領導對新加坡的客戶非常重視,馬上叫來生產部經理,詢問是否能達到客戶要求。

生產部經理在分析了客戶交貨時間和質量要求時覺得以公司的規模和產能還暫時達不到客戶要求,但看到領導迫切的目光,於是拍著胸脯說:“沒問題。”領導非常高興,並承諾完成訂單後一定好好獎賞生產部。生產經理回到車間後跟員工下放了任務,並承諾老總說過完成訂單會獎勵生產部所有成員。員工對老總的獎勵也非常滿意,但目前總共有3條生產線,50多位生產員工。按照以往生產部的產能來算,如果想要按時交貨就很難保證0.5%的不良品;如果保證0.5%的不良品就不能按時完成訂單數量。但生產經理還是想搏一下,畢竟已經騎虎難下。

老總定期會詢問訂單的進展,生產經理每次回複都是“在計劃當中”或“保證按期完成任務”,結果到了訂單交貨期,不僅沒有完成客戶要求的數量,不良品也超過0.5%,因為違反了協議所以公司支付給客戶很大一筆賠償金。老總非常生氣,辭退了生產經理。生產經理覺得很委屈:這些日子來,我每日每夜不停地監工做工,親自下廠跟生產員工一起並肩作戰,累了病了也不下生產線,結果領導卻卸磨殺驢!

很多中層管理為了獲得領導的賞識都會向領導過高地承諾工作能力,為了獲得賞識而虛誇團隊的戰鬥力或生產力,從某種程度來說就是在欺騙領導。案例中的生產經理雖然很用心用力地做事,但如果能在接受任務前就主動提出任務量過高或者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早日告訴領導實情,就可以在與客戶簽訂協議前由老總與客戶溝通是否可以延長交貨時間,但是因為生產經理“超級自信”的保證,結果不僅沒有賺到錢,反而賠償客戶違約金,對於生產企業來說這是最大的損失。即使生產經理真正的付出了很多,身先士卒,親自下生產線,但卻因為欺騙領導而給公司帶來損失,所以最大的責任就在生產經理。

向上級領導講誠信反而更能獲得領導的認可,上級領導對企業的生產能力也會有了解或認知,因為任務過高不能完成領導也可以理解。但是中層管理者如果虛誇生產力,或虛報業績,東窗事發後反而會讓領導更加反感。

5、對客戶誠信——獲取客戶的信任

客戶是企業賴以生存的保證。

企業獲得客戶支持一般建立在產品對客戶有幫助,比如節省時間、精力,降低成本、提供便利等,隻有對客戶有幫助的產品才能讓客戶心甘情願地接受並進一步為其傳播。很多企業為獲得客戶,在產品功能宣傳中添加虛假成分,等客戶購買後才發現並非廣告宣傳中所講的那樣。以騙取客戶信任為目的而虛構的非真實功效等宣傳推廣,也會形成客戶的“口碑傳播”,往往這類企業都抱著與客戶合作一次就算,“賺一筆就跑”的心態,企業經營肯定不能長久。一種情況是客戶有需求,但是這種需求是在聽過企業虛假宣傳後才下單購買。另外一種是客戶並無需求或並不能給客戶帶來便利的產品,在企業推銷過程中強迫或誘導客戶下單,等客戶購買後發現對自身並無幫助時,錢已經裝進了企業主的口袋。這兩種情況都是不誠信、不真誠的表現,企業的不誠信將會給產品品牌造成非常惡劣的影響,甚至會因為虛假宣傳或虛報效果而觸犯法律。所以對客戶不誠信是有“道”的企業管理者不會做的。

小周特別喜歡iPhone手機,但因為價格比較貴,所以想等攢足足夠購買手機的錢後就下手。有一天小周在觀看某衛視的電視節目時,突然發現正在播放的節目就是iPhone手機的宣傳廣告,主持人說現在iPhone的促銷價隻需要998元,而且時間有限,購買台數有限。小周以為如節目主持人所說真的是iPhone廠家為回饋客戶,搞促銷活動才舉辦的超低價優惠,沒有猶豫就打通了節目的電話,訂購了一台。

小周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等來了廠家發貨,當小周想要盡快拆開看看iPhone的廬山真麵目時,快遞員卻說“廠家要先付款才能驗貨”。小周猶豫了下,又想起電視中曾說過自收貨之日起,如客戶有任何不滿意,可無條件全額退款,於是小周付了款。

等小周激動地拆開包裝時卻發現這款“iPhone”的包裝特別普通,甚至有些簡單。小周想或許是促銷的原因吧,拆開包裝看到手機時果然真的是iPhone!正當小周在為自己隻用不到1000元就買到iPhone手機而高興時,驚訝地發現竟然開不了機。小周拿起包裝盒裏的說明書發現印刷得相當粗糙,最關鍵的是廠家竟然是“深圳***電子有限公司”,怎麼iPhone的廠家變成深圳的公司了?經過再三確認,小周知道自己是受騙了。

小周打過蘋果公司電話得知並沒有授權任何公司以998元的優惠價促銷後,又上網查詢了關於電視購物的資料。原來小周購買的這款iPhone是深圳某廠家生產的山寨機,在地攤上隻需要399元就可以買到了。小周非常氣憤,把自己的購物經曆及上當經過都發在了網絡上,並且還告訴身邊的朋友不要購買。

短期來說,廠家的虛假宣傳雖然給公司增加了訂單,增高了單件產品利潤,但從長久來看這種以欺騙客戶為手段的方式肯定不會長久。現在相關部門已經出台了政策,對於電視購物的產品嚴格把關,也阻斷了騙子的欺騙之路。

事實上,一些電視購物都在虛假宣傳,這類企業往往隻關注眼前利益。對於長久經營的企業來說,欺騙客戶、虛假宣傳會影響到整個企業的發展,甚至帶來滅頂之災。而對於中小企業,在與客戶合作時應確保提供真誠的建議,並且以誠信對待客戶,介紹給客戶最適合的,而不是最貴的;告訴客戶產品的真實情況,而不能為讓客戶下單故意虛構產品功效;產品滿足不了客戶要求的,應主動放棄合作……雖然企業放棄了一個客戶,卻會獲得該客戶的理解和讚揚,如果下次客戶需要同類產品時,第一個想到的自然是該品牌。

6、誠信是最好的“擔保人”

李嘉誠在長江逐漸步入正軌後,開始擴大生產規模,以便接受更多訂單。有一天,一位歐洲的批發商看到長江塑膠的塑膠花後,認為製作的手藝非常好,而且價格還便宜,便決定與李嘉誠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