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1 / 3)

1、水有“五德”

柔和是管理者為人處事的技巧,過於剛硬會讓朋友認為其難以交往,讓客戶感覺其過於生硬,讓員工以為其不近人情。所以懂得管理之道的管理者能真正意識到柔和的重要性。在《道德經》中老子最讚賞的是水,說“天下至柔莫過於水”,而且水從不跟任何事物相爭,但是世間萬物離開了水就不能生存,所以水的“不爭”、“不持”、“不據”、“不現”和“柔和”才更加體現出高尚的品質。

在老子看來,柔弱才能真正的無敵於天下,而剛強則更容易被折服。中國民間曾有孔子問道於老子的傳說:孔子聽說老子的思想非常高深,於是就來到周國向老子請教。孔子問老子:“請問老師您說的道到底是什麼?”老子笑了笑沒有回答而是張開嘴問:“你看看我有多少牙齒?”當時老子年事已高,孔子看了後回答:“老師的牙齒隻剩下幾顆了。”老子又問:“我的舌頭呢?”孔子說:“老師的舌頭紅潤,與嬰兒無異。”老子回答說:“這就是道。”孔子頓悟,拜服而退。孔子的學生一頭霧水,在離開老子後向孔子請教。

孔子說:“老子的意思很明了,牙齒堅硬剛強,而舌頭卻柔弱無比,結果人到老暮之年,牙齒會一顆顆掉,而舌頭卻依舊如初生,所以柔能勝剛,弱能勝強,這就是老子所說的道啊。”

真實的曆史上孔子是否真的向老子請教已經很難考證,但老子“牙齒和舌頭”的比喻卻非常到位,舌頭柔弱,甚至經常被牙齒磕碰,但舌頭卻從無怨言。年老之後,牙齒掉完了,舌頭卻依舊長存,所以舌頭的柔跟“水”有相同之處。

2、柔弱勝剛強

老子說:“柔弱勝剛強”(《道德經》第三十六章),意思是柔弱可以戰勝剛強。

換一種角度來說,舌頭與牙齒應該相互依偎並相互幫助。如果沒有牙齒那舌頭就少了保護,吃飯也不方便;而沒有舌頭人就無法發出聲音,也會失去味覺。所以管理者要使自己和下屬形成有效的合作機製,沒有管理者,下屬就很難找到正確的奮鬥方向和目標;而沒有下屬,隻是光杆司令也不會有所作為。

老子說:“魚不可脫於淵”(《道德經》第三十六章)意思是魚兒不可能離開水。管理者要把自己當做“魚”而把員工當做“水”。魚離開水就會消亡,但是水沒有魚還可以養活蝦蟹和各種水產。對於企業來說,員工和下屬是企業獲得盈利和長期發展的基礎。員工可以選擇任何一家企業,而如果這位員工離開我們的公司,我們就永遠失去了一位人才。企業管理者隻有待人以誠、待人以仁、待人以柔才能獲得下屬的支持和追隨。

柔和的管理和為人處事方式可以“讓競爭對手放鬆警惕”、“讓下屬員工無所不從”、“讓親朋好友更加信服”。

3、讓競爭對手放鬆警惕

企業競爭的激烈是時代發展和進步的體現,客戶有需求,就會形成市場。一旦形成市場就需要各種產品來完善客戶的需求,而客戶的要求一直在提高,需求越來越多,所以產品需要不斷創新,於是競爭就在客戶的需求和市場下應運而生。沒有競爭就沒有發展,這是市場發展的真理。假如沒有百事可樂的競爭,可口可樂可能不會保有如此地警惕,並保證不斷推出新口味的飲料來搶占客戶資源,麥當勞與肯德基、蒙牛與伊利、國美與蘇寧、百度與穀歌……都是如此。

市場經濟不允許也不支持一家獨大的情況,假如某企業生產的產品完全壟斷市場,會造成客戶無選擇、企業無危機的狀況。隻有一家企業在生產,客戶不得不購買。企業因為沒有競爭會放鬆警惕,產品沒有創新或在服務上不足,於是客戶可能會因此而放棄購買產品,選擇能滿足要求的同類或其他產品。

很多武俠迷都羨慕獨孤求敗的不敗和瀟灑,認為“不敗於天下”才是真正的英雄。獨孤求敗確實足夠灑脫,但是誰又能理解到他的心酸和無助呢?對於武林高手來說,沒有對手比有對手更可怕。因為他知道世界無人可敵,所以不屑與天下人交手,而因為他的名聲過大,所以也沒有人敢與之交朋友,所以獨孤求敗才不得不隱居山林,成為“不在江湖,江湖卻有他的傳說”的神話般人物。獨孤求敗是風光的,但他更加孤獨。在武俠世界中經常有“不打不相識”和“英雄惜英雄”的實例。對於對手或敵人來說,真正的高手會尊重彼此,他們時刻加緊練習,以求稍勝或不落後。

企業的競爭雖然不如武俠世界的單純,但有競爭可以激發企業的創新和改良精神,因為有競爭,所以在有了留聲機、唱片後,又有了磁帶,CD;有了自行車後,又有了汽車、飛機;因為有競爭才讓消費者更加滿意,生活也更方便。

老子希望世間萬物可以“不爭”,以柔處事,這也是老子“無為而治”的美好期望。但是在現代企業中管理者也應當明白一個道理:企業競爭者的市場份額不可能平均分占,隻有一個是冠軍。所以管理者在與同行競爭時,既要惺惺相惜,又要奮力爭第一,隻有這樣才能獲取更高的地位,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

與同行競爭的關鍵是什麼?以可口和百事為例,這兩家飲料企業幾乎壟斷了碳酸飲料的市場,這兩家企業一直在調查彼此的市場動向,而對於其他飲料企業,可口和百事的重視度就小很多了,就像大象不會去擔心螞蟻的攻擊,而隻會留意獅子和老虎。

小企業的“柔弱”可以讓競爭對手放鬆警惕,如果小企業可以關起門來、不聲不響地與同行競爭,就不會受到領先於市場同行的過多打壓,這就是“以柔示弱”的高明所在。第一名和第二名永遠有更多的競爭者和模仿者,但第五名就少很多了。所以在武俠小說裏,如果有人想讓某位江湖人士早點死,就會在所到之處的牆上貼小廣告“***是江湖第一的高手,誠邀各位江湖人士前來切磋”或者所到之處都會宣揚“誰誰誰,功夫如何了得”。在江湖中想要快速成名,打敗一百個普通的人和打敗一個高手哪個更有效?不言而喻,所以很多人都會向這位被宣稱為“江湖第一高手”的人下挑戰書,於是這位高手不是被人放暗槍打死,就是為東躲西藏所累死。

在現代企業競爭中,對同行示弱是為了使同行放鬆對自己的重視,“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想要不被“風摧”,就放低身段吧。

康熙智擒鼇拜康熙八歲登基。先皇順治為了幼子日後治理朝政,於是在臨死(一說出家)前設立四大首輔大臣。剛開始四大首輔大臣還盡心盡力地輔佐幼主,但隨著輔政大臣鼇拜的權勢越來越大,情況也慢慢地發生變化。

鼇拜不僅四處圈地,培養親信,還仰仗自己對大清有功並手握兵權,對年少的康熙明著聽從,暗地卻從不放在眼中。康熙終於於十四歲親政,他本以為忍了一肚子的氣終於可以撒撒了,沒想到鼇拜卻更加明目張膽地反抗康熙,甚至在朝堂上與康熙爭吵。可康熙少有鴻誌,並足智多謀,目光長遠,當然不允許有這樣一個權臣威脅到他的統治。

於是康熙想到一個計策。

在朝堂上發生爭執後,康熙盡可能地不反對鼇拜的意見,並對鼇拜禮上加禮。鼇拜發現康熙對他越來越尊敬,還以為是康熙怕了他,當康熙說到鼇拜的功勞時,鼇拜甚至為自己的犯上而後悔不已。第一步棋,康熙讓鼇拜放鬆了警惕。

接著康熙找來一群無業遊民(一說小太監)開始整日摔跤比武,鼇拜見了不怒反喜:你這小皇帝果然年少,既然你喜歡遊玩,那我正樂得沒人管呢。於是鼇拜非常讚成:“大清就是騎馬射箭取得的天下,所以武藝不能丟”。第二步棋,又讓鼇拜放鬆警惕。

有一天康熙宣鼇拜商議國事,鼇拜在進宮門之前被守門太監沒收了兵器。鼇拜雖然心有疑惑,但自認為“滿洲第一勇士”並在朝中布滿耳目,所以也沒放在心上。等鼇拜見到康熙時,康熙一臉童真地說:“聽說您是滿洲第一勇士,能一拳打死瘋牛,今天就跟我的幾個摔跤夥伴比試比試吧。”鼇拜欣然答應,第三步棋,又讓鼇拜放鬆警惕。結果康熙早已安排好計謀,經過一番努力終於生擒鼇拜。

康熙的“說功”、“奉承”、“找小嘍囉練摔跤”和“處處示弱”都是讓鼇拜放鬆警惕的行為,假如康熙不先順從鼇拜,而是公開指出鼇拜的不臣之心,那鼇拜就會早有準備,想要生擒鼇拜就難上加難了。

4、不敢為主,而為客

老子說:“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道德經》第七十三章)意思是過於表現勇敢就會招來殺身之禍,而懂得示弱則可以保全。

四大輔政大臣中索尼最為聰明,他坐在旁邊,看著康熙和鼇拜鬥,實在不行就說幾句模棱兩可的話,於是孝莊和康熙為了得到索尼的幫助而不得不讓索尼的孫女成為皇後,索尼之子索額圖也被委以重任。在當時權力最大的輔政大臣是鼇拜,而鼇拜的勇卻讓自己一無所有,索尼的智讓自己坐收漁翁之利,而康熙的弱卻讓自己成為最成功者。假如鼇拜不過於自我,以君臣之禮對待康熙,不向康熙示勇示威,那結果就大不相同了。康熙用“示弱”打敗了當時的“滿洲第一勇士”這個最大的“競爭對手”,因此也獲得了朝中大臣的尊重,一舉多得。

老子說:“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道德經》第六十九章)意思說懂得用兵之道的人曾說過:在行軍作戰中我不敢主動進犯,而采取守勢;哪怕退後一尺也不敢前進一寸。

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老子對於敵人和競爭對手的態勢,老子希望能變攻為守,退尺進寸,以柔對強。這種方式在多數情況下也適合現代的企業。

5、讓員工下屬“無所不從”

柔和的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會時刻表現出“員工的利益高於自己”、“員工的利益高於一切”,他們這樣想,並且也付諸行動。於是團隊成員的歸屬感、責任心和忠誠度馬上就被調動起來。員工會認為遇到這樣的管理者是“三生有幸”,在這樣的企業打工是“修來之福”。在企業遇到危機或經營出現問題時,員工的忠誠度會凸顯無遺:領導始終待我如兄弟姐妹,現在公司有難,我怎麼能坐之不理,棄之而去?於是即使公司可能倒閉,但團隊的精英卻依舊是一股繩。隻要有人才,又何愁做不成事業呢?

在央視熱播劇《張小五的春天》中,張小五的員工在公司倒閉後寧可住在天橋下,寧可拿著微薄的工資甚至沒有工資,還依舊對張小五不離不棄,這就是因為張小五的“柔和”和她對員工的真心。管理者如果能真正獲得員工的認可,這將會成為企業永久的固定財富,這筆財富甚至大過一切。隻要有團隊,公司就永遠不滅,精神也永遠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