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命懸一線(1 / 3)

大梁甘州的深秋,風光一片蒼茫。

夕陽斜暉下,城簷畫角,光線昏黃。

蕭平章微帶血跡和塵土的戰袍拂過城樓台階,拂過青石地麵,緩緩向前,來到城樓堆堞旁。

城樓石梯和女牆邊,兵士們或立或坐,神情疲累,大部分都帶著傷痕,搶在惡戰的間隙嚼些幹糧小憩。

蕭平章垂在戰袍邊的手抬起,按在粗糙的箭垛石麵上,冷峻的視線投向城牆下方。

同周邊兵士一樣,他的身上也帶著連日苦戰後的痕跡,右肩戰甲內隱隱可見包紮好的繃帶和繃帶上的血跡。

城外是一片激烈戰事後的慘狀,除了殘破的投石車和依然冒著餘火黑煙的雲梯外,更多的是橫陳遍野的屍首。

戰事之前,早已有過準備。但即便事先百般推演,又有誰能料到自己身後,居然會在最要緊的時候補給斷絕。

後方傳來又沉又急的腳步聲,蕭平章回過頭,見是自己的副將東青,眸中不由露出一絲希冀之色,問道:“是出城的斥候回來了嗎?”

東青左手臂顯然也有傷,用角巾吊在胸前,視線有些難過地回避了一下,低著頭,“斥候回報,左右後翼,尚未見援軍跡象……”

蕭平章心底雖然有些失望,但冷峻的表情並未大改,隻點了點頭,便又將視線轉回了遠方,沒有說話。

城外遠方的地平線上,一排黑壓壓的,是密陳的敵軍陣勢。

肩下的傷口似乎有些疼痛,他低咳了兩聲,拚力忍住。

近旁一位老將軍猶豫了一下,上前一步,道:“世子,補給中斷二十天,您堅守至今已然不易,敵軍的下一次攻勢怕是很難再擋住了……此刻還有機會,請世子從南城門……”

蕭平章轉頭看了他一眼,語調不高,卻帶有淩厲的怒意,“長林軍旗之下,豈能畏戰而逃?”

數名部將同時跪了下來,最為年長的一人道:“甘州防線固然重要,可您畢竟是長林王府的世子啊。如有意外,老王爺他……”

蕭平章的眸色稍稍轉和,扶著城牆的手慢慢收回,握住了腰間的劍柄,“既然身在沙場,那麼我與他人就並無不同。若是事情真到了那樣的地步,好在父王膝下,還有二弟平旌。”

隨著這句話,他的視線轉向城樓高處。

城樓上的戰旗有些低垂傾斜,旗麵已被利箭刺破了數處。大風吹過,旗麵舒展開來,雖有破損,但“長林軍”三個字依然十分醒目。

蕭平章注目戰旗,眸色凜凜。

身為長林軍副帥,十六歲便上戰場,他比誰都明白死守甘州的意義,明白甘南之後一馬平川的大梁國土,此刻已經懸在了敵軍的鋒刃之上。

父王,二弟,京城的愛妻,胸甲下的那封琅琊錦囊……思緒中縈繞不散的所有牽牽絆絆,現在都不得不被他拋諸腦後。

十月下旬,以全軍主力猛攻甘州孤城的大渝皇屬軍繼續增兵,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大小攻勢近百次,最長的一次鏖戰,三天三夜沒有停息。

長林世子蕭平章率麾下甘州營兩萬人據城堅守,糧絕兵危仍半步不退,苦戰到十月末,終於等來了馳援的寧州主營。

這場守城之役,後世稱之為“甘南之戰”。

蕭平旌晝夜兼程趕到甘州城外時,大戰已歇,戰場尚未開始打掃,半折的雲梯搭在石牆上餘火未熄,黑煙縈繞向天。城樓上,城牆下,交戰雙方的屍體仍散落於各處。

半開的城門下,他勒馬稍停,神色有些茫然地看著眼前的景象,直到看見城樓之上仍然飄揚的長林戰旗,心頭才略微安定了少許。

進到城中,情形未見更好,陸續還有傷者被扶下城樓。一名老將軍在指揮人手收拾被丟落的兵器,搬開木柵,清出通道。

蕭平旌一眼看見這位跟隨父親多年的親將,歡喜地叫道:“元叔!元叔!”

元叔聞聲回頭,十分意外,“二公子?你怎麼來了?”

蕭平旌跳下馬奔了上前,問道:“父王和大哥在哪裏?他們都還好吧?”

元叔的麵頰抽動了一下,“他們都在府衙。唉,老王爺要是能早到一天就好了……”

蕭平旌原本就是極為聰明的人,元叔的言外之意一聽便知,麵色頓時一白,翻身就向府衙方向奔去。

與溫潤的南方不同,剛剛入冬,寒風已然淩厲如刀。街道兩邊種植的楊樹早已枯葉落盡,隻剩了光禿的枝杈,無聲瑟瑟。

值守在府衙各道門禁邊的親衛大都認識這位二公子,立即讓開,給他指出後院的方向。

山間夢魘的寒意還繞在胸間,蕭平旌跑得越急,心頭越慌,衝進內院院落時,剛好有一名親兵端出一盆血水,讓這位從不知驚懼為何物的年輕人不禁有些腿軟,深深吸了兩口氣才穩住自己,邁步走進內間。

與迎門外廳一牆相隔的後堂正中,擺放著一張長榻,蕭平章半身浴血,右胸稍稍偏上的位置插著一枝長箭,平躺在內間的床板上,麵頰灰白,眼睛似睜非睜。他的外甲和戰袍已經卸下,隨意堆在床側。兩名軍醫圍在床邊照料,麵對箭身,不敢輕動。

長榻旁,蕭庭生甲衣半卸而坐,手掌放在長子的額前。

時年六十二歲的這位長林王,原以罪奴身份出生於掖幽庭中,十一歲被赦出宮,十四歲由先帝蕭景琰收為養子,十九歲初上戰場,二十三歲封侯,二十七歲得賜長林封號,領北境軍主帥之職,著五珠冠;四十五歲時新帝登基,加封其為七珠親王。

兩代帝王的恩信,使得長林王府在朝野和宗室間地位超然,完全不受其養子身份的局限。

然而此時,這位戰功彪炳,縱橫沙場數十年的老王爺卻好像完全失了鎮定,雙肩僵直,麵色如同他的鬢角一般灰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