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古代的利息能有多高?(2 / 2)

不過,在長期的發展中,很多商人就動起了做高利貸的念頭。比如,西漢景帝年間就發生了這麼一件事。

漢景帝時發生了漢朝曆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長安城就開始征兵,那時候士兵打仗,不隻要去拚命,就連武器都給自己準備。好多人沒錢,咋辦?隻能到有錢人的家裏去借錢,然後購置武器。

當時,人們都認為政府平叛的可能性太小了,就沒有人願意借給這些士兵錢,可是毋鹽氏願意借給這些士兵錢,但是也有個條件,那就是利息是本金的十倍。

不料,隻用了七個月,周亞夫就平滅了叛亂。戰士們得勝而歸,帶來了大量的戰利品和賞賜,毋鹽氏以前良好的投資眼光成為了京城的首富。

不過,在漢朝的法律中,也有對孳息不能過高的法律,隻不過沒有記載具體的數字,不過在戰爭時期,毋鹽氏能夠拿出錢來,為國家解決燃眉之急,這恐怕也是政府對他十倍利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原因所在。

不過《漢書》中有很多,王孫貴胄,因為“違律取息”而遭到了製裁,被剝奪爵位的大有人在。後來曆代裏,都有對高利貸活動的懲罰措施,比如《紅樓夢》中賈府被抄家的原因之一是放高利貸。

在古代,高利貸有市場,很難被限製,除了民間有這個需要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放高利貸的人很多就是當朝的官員或者說是皇親國戚。甚至有皇帝放高利貸的事情。

明朝有名的正德皇帝,就是一個很另類的皇帝,他就是個頑童。以上帝王開商店,做買賣。他在全國各地開“皇店”,然後派王公貴族或是太監去打理。明代的皇店已不限於京畿之地,遠及東北山海關、廣寧(今遼寧北鎮)、遼陽,西邊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通州(今北京通縣)、張家灣、盧溝橋,山東臨清等地。

皇店的業務就包括經營高利貸,這些錢就成了皇帝私人的小金庫。

這些皇店橫征暴斂,漁利無厭,為所欲為。正德時,皇店一年繳納白銀達八萬餘兩,其餘的中飽了太監權貴的私囊。

高利貸利息過高,給民間造成了不少的悲劇,現代中國改革開放之後,有一些借貸公司如雨後春筍般起來了,這些公司,很多事非常不正規的,有些經營中的借貸利息,也遠遠高於現代法律的規定。

民間借貸利息糾紛可以參照《合同法》的明確規定:在有息借貸中,利率可適當高於銀行利率,但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即不得搞高利貸。 如果超過4倍,發生糾紛時,法院不保護超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