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樂於過普通人的生活(1 / 1)

富貴和金錢都隻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一個人無論有多少財富和權勢,都隻如過眼雲煙。因此坦然麵對權勢與金錢,雖富且安,樂於過普通人的生活,才是低調做人,享受生命的最高境界。

真正的名聲,是炫耀和富貴之外的口碑。因為財富和權勢而生成的優越感是一種無聊而騙人的東西,隻是滿足個人虛榮的欲望,並不能表現人的品質、業績和成就,隻是根據個人的外部存在就想博得別人的欣賞、尊重和仰慕的淺薄願望。相反,真正有品質、業績和成就的人,絕不會膚淺而淡薄地隻追求生活條件的優越甚至是奢華來體現他有別於常人。

作為華人首富,李嘉誠所過的生活卻並非是人們想象中的那樣充滿豪門氣息,相反,李嘉誠的生活,更像我們普通人的生活那樣簡單而實在。

李嘉誠現在居住的房子仍是1962年結婚前購置的深水灣獨立洋房。這在當時,以李嘉誠的身份,還算是氣派。但到現在,李嘉誠作為香港首席財閥,住這樣的房子就顯得有點寒磣。從20世紀80年代起,住在山頂區的部分英國人陸續撤離,騰出的花園洋房,大都為華人富豪買去。都說香港頂尖級富豪該住進頂尖級的豪宅區,李嘉誠卻對老房子情有獨鍾。深水灣的李宅外觀不氣派,內部亦不算豪華,看不到海景。雖然現在價格不菲,估值在1億港元以上,但相對於他所擁有的財富,卻已經隻算是一棟普通的住宅了。

在衣著方麵,李嘉誠的衣著倒是有目共睹的,他常穿黑色西服,不算名牌,也比較陳舊。1992年5月20日《人民日報》(海外版)一篇《李嘉誠生活儉樸》的文章介紹道:“李嘉誠說,衣服和鞋子是什麼牌子,我都不怎麼講究。一套西裝穿十年八年是很平常的事。我的皮鞋10雙有5雙是舊的。皮鞋壞了,扔掉太可惜,補好了照樣可以穿。我手上戴的手表,也是普通的,已經用了好多年。”手表成為李嘉誠節儉的象征,凡是涉及李嘉誠個人生活的文章,沒有不談手表的。據介紹,李嘉誠早年戴的是極一般的日本精工表,後來電子表流行,他改為西鐵成電子表。

且不說是哪一級富豪,就是白領階層,戴一兩百萬元的瑞士名表,比比皆是。李嘉誠的戴表水平,隻屬於低收入的普通人群。李嘉誠不認為手上的表掉其高資身份,他反而引為自豪,常常把手表展示給外國記者看。

《李嘉誠——香港房地產巨人》一文談到:“一位外國記者曾評論說,李嘉誠看上去不像一位難對付的商人,而像一位和藹可親的中學校長。他經常身穿一套黑色西服,白色襯衣、素色領帶。有一次,他指著手上帶的西鐵成電子表,對來訪的客人說:‘你戴的表要貴重得多,我這個是便宜貨,不到50美元。它是我工作上用的表,並非因為我買不起一隻更值錢的表。’”

“他從不炫耀自己的財富,在私邸中一住就是20多年。他使用的豪華汽車、遊艇都是私人的,甚至工作午餐也不列入公司賬目。長江集團在站穩腳跟之前,為了表示對公司的信心並節約開支,多年來,他自己掏腰包,支付各位董事的薪金。”

李嘉誠在公司,與職員一樣吃工作餐。他去巡察工地,建築工吃的大眾泡沫盒飯,他照樣吃得津津有味。公司來了客人,他不帶去高級酒樓,就在公司食堂吃,比平時多幾樣冷菜炒菜,分量不多,但能吃飽,又不至於浪費。

他不抽煙、不喝酒,也極少跳舞,舞技自然很一般。在香港英人眼裏,他是個“沒有生活情趣的典型東方人”。

李嘉誠惟一為西方人推崇的嗜好是打高爾夫球。深水灣有一個高爾夫球俱樂部,李嘉誠每天都要去玩幾棍。

李嘉誠曾經說過:

“有一天,我到公園走一趟,途中覺得口渴,於是去買雪糕吃,穿短褲、T恤、穿便鞋走。沒有人認識我,很開心。”這就是他的低調生活。

李嘉誠生活上的儉樸、低調,不僅有助於自身的品德修養,更贏得了上下的交口稱譽。但他像普通人一樣的生活方式,更給予後代一種身教般的訓誨,更使李嘉誠從內心得到一種潛心暗行的修心之道,得以在生命繁華的背後享受心靈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