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不忌模仿前人(1 / 1)

能推動和搖撼世界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擅長模仿的人。

當當網聯合總裁俞渝曾定義過創新的含義:“拿來主義加中國刀法”,創新的具體步驟為:第一步是“抄襲”、然後“模仿”,最後升華為“創新”。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抄襲就是不做改變的照搬,模仿就是要加進些其他的東西,但是主體還是人家的。

厚黑學覺得,成功最重要的秘訣之一,也許是要學會去運用已經證明為有效的成功方法。你必須向成功者學習,做成功者所做的事情,了解成功者的思考模式,加以運用到自己身上,然後再以自己的風格,創出一套自己的成功哲學和理論。其他人能夠做到的,你就同樣也有可能做到。這往往跟你的意願無關,而涉及到你使用的方法,也就是參照那人是如何做的,這就是模仿。我們沒必要跟有些人一樣,成功乃是窮多年之功,才找出一套特別之道。現代社會競爭如此激烈,哪裏容得下你苦心鑽研多年?你要做的就是模仿成功者,不需要花費像他們那樣多的時間,也許不多久就可以達到像他們那樣的成就。

曆史上大凡古代有成就的作家,多是以模仿起步。《朱子語類》上說:“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學之即久,自然純熟”。林逋的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毫無疑義地模仿了南唐江為的“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詩句。陸遊《遊山西村》中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膾炙人口的著名詩句,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強彥文詩,“遠山初見疑無路,曲徑徐行漸有村”卻寫在陸遊之前。這是《詩式》中被稱為“偷語”的模仿方式,已然令人稱奇,而同時另一種被稱為“偷意”的模仿方式則更技高一籌。的確,仿照前人名句,翻出新意,也是一種創造,有的還能出彩。王勃為人樂道的《滕王閣序》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一名句,受到當時都督閻伯嶼的連聲稱讚:“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其實這乃仿寫北朝庾信《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中“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庾信描寫射獵的盛況,王勃仿寫並放入《滕王閣序》那個大的語言環境中,與數十名句互為襯托,更加相映生輝。後人盛讚王勃神來之筆,卻冷落了庾信這個首創者。

人類建築、音樂、美術及服飾等的演進,皆是在舊有的知識基礎上,不斷添加改進,才發展出多風貌現代的建築、音樂、美術……這就是所謂的創新,除了第一個蓋房子者,第一位遮蔽物放在身上,第一位發聲者……,皆不是無中生有。好比迷你裙、比基尼出現後,風靡全世界,其基本款式已然成形,設計師們隻是在花樣、材質、款式……等加上自己的巧思,這就是創新,我們不會說設計師抄襲,而服飾界也有其一套抄襲的定義。

國內流行樂界陶喆、王力宏及周傑倫等人相繼在網絡上被指出創作雷同國內外他人的作品,音樂界大家敬重的陳小霞老師為範逸臣創作的“你愛我嗎”,雷同王力宏更早前的作品,光良的童話,雷同王力宏多年前的作品,難道陶喆、王力宏、周傑倫、陳小霞、光良這些人我們所熟知甚至敬重的創作人都是抄襲者嗎?音樂界自有一套抄襲的標準定義,他們僅僅是在模仿,而他們成就也恰恰來自於模仿。

模仿是一種正當的行為,它能夠幫助你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輕鬆自在一些。換個角度看,其實世界上的人恐怕沒有不模仿的。第一聲喊“媽”不就是模仿母親教的聲音開口的嗎?正是因為有了這第一次的模仿,才有了後來的口若懸河。中國人第一次寫“一”,不也是照著父母或老師的範本字樣寫出的嗎?外國人第一次寫“A”難道又能例外?中外的人正是從這時開始,不斷的模仿,才有了後來的龍飛鳳舞,妙筆生花。可以這樣說,人生處處離不開模仿,沒有模仿怎能有進步和超越。

我們看到,能推動和搖撼世界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擅長模仿的人。你要向卓越模仿,要像個偵探,像個測量員,不斷地質疑並找出得以成功的痕跡來。大部分學習的基本觀點之一,就是從他人的成功裏汲取經驗。因此模仿絕不是壞事,而且通常我們在模仿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會有自己的創造,同時通過模仿,積累經驗,就能逐漸創造出具有鮮明特點的好東西。當然,我們也應該承認模仿是學習創作的初期準備階段,等你跨過這個階段,創新自然會應運而生。但我們也不能夠忽視模仿,忽視這個前進的寶貴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