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1 / 1)

要學得諸葛亮一生的謹慎,除了深謀遠慮之外,還要懂得“知止而有得”。

“諸葛一生惟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史上深謀遠慮者,諸葛亮當屬其中之佼佼者。未出茅廬而定三分天下,之後魏蜀吳三家之間的一切爭奪全在諸葛的預測之中。人說羅貫中之《三國演義》把諸葛亮描寫得“智而近妖”,而這“妖”正來源於諸葛軍師對形勢的把握和對未來的精準預測。

東吳都督周瑜屢次與諸葛亮交鋒,都因其計被孔明識破而功敗垂成。為取占荊州,周瑜玩弄索質易地之計。從劉備登臨東吳,到最後關羽迎接,全在孔明預料之中,不幸的卻是周瑜從劉備登臨東吳開始,他就以為孔明和劉備已經中了他的計謀,並按自己的計劃全盤實施。劉備突然出走,孔明江上接應,關羽陸地接應等,均出他的意料之外。不僅如此,從孔明在接回劉備續佳偶的過程中,不難看出,周瑜不是孔明的對手,但是他又不服輸,總是想盡辦法來算計。最後,他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當時在魏蜀吳之間,力量最強的是魏國,為了保持三中對峙局麵,孔明一貫的策略是吳蜀聯盟,共同抗曹。盡管吳蜀之間因荊州和周瑜之事產生了一些不和,但對付曹魏時,雙方都能夠拋棄前嫌,以各自的生存利益為重,聯合抗曹,這也是蜀吳能夠存在下去的根本原因。利用馬超的力量,一方麵是機緣巧合,不該曹操南下,另一方麵孔明利用曹操四周力量對曹軍的牽製,使曹軍不敢輕舉妄動,在解除自己危急的時候,便於取西川。這種借力解圍的策略,在三國各軍的交鋒中經常被用。一直以來,人們視孔明為聰明與智慧的化身,甚至神而化之。他正是以自己的遠見卓識,深謀遠慮,為劉備成就了霸業,開創了三足鼎立的局麵。

而劉備之敗也敗在無謀之上。劉備為報關羽被殺之仇,率領大軍伐吳。被仇恨衝昏了頭腦的劉備,沒有做好戰前的規劃,而且還將反對出征的諸葛亮留在了蜀地。東吳大將陸遜深諳敵情,采取堅壁清野,與蜀軍對峙七八個月,然後,陸遜進行一次佯攻:派遣一名小將率兵五千去攻打蜀軍大營,結果大敗而回。諸將領對這一仗頗有微詞,陸遜卻說這是試探蜀軍的虛實,借此擬定破敵戰術。當晚他發動突襲,蜀營大亂,劉備遂兵敗逃亡,最後身死白帝城。

我們要學得諸葛亮的一生謹慎,除了深謀遠慮之外,還要懂得“知止而有得”。人生的機會可能無處不在,但要明白在你沒有準備好,或你的資源不夠的時候,那是別人的“機會”,不要為別人的機會讓自己去冒險。如果你為所有的“機會”去冒險,那不是決策,是賭博。盡管在很多人眼裏,人生可能就是一場“豪賭”,但真靠運氣賭贏的次數屈指可數,萬萬不可因一兩次賭博得手,便拿自己的一輩子去賭,久賭必輸,好運氣不會永遠跟著你,一生都在賭博的人如果不出老千,一定會輸得傾家蕩產。如果你用人生去賭博,那麼輸掉的將會是人生。因此,在贏的時候,一定要懂得“知止而有得”。

提倡知止而後得,厚黑學絕不是在宣揚知足常樂,能忍自安。那種憋屈的人生態度是宗吾先生極端反對的。我們所說的“知止而後得”,目的在於“得”,“止”隻是得到的一種方式。當然,這種止與得也需要深謀遠慮,對形勢的精準把握。

前幾年的一部熱播劇《奮鬥》,似乎是表現了一群年輕人為了理想而努力奮鬥的動人故事,但是,很多人都覺得,簡直實在講“窮爸爸與富爸爸”的故事。這些就不提了,話說片子裏的富爸爸倒是老謀深算,似乎深諳厚黑學之精妙。這個富爸爸為了提攜培養自己的親生兒子陸濤,讓他主持一項浩大的房地產工程——法蘭克福風情。建築設計師出身的小夥子陸濤當然滿懷著信心和希望,準備大幹一場。可是,就在陸濤意氣風發之時,富爸爸卻瞅準了時機,在商人是以追求利潤為天職理論的指導之下,在最短的時間裏完美地把“法蘭克福風情”賣給了香港的葉英雄,讓自己淨賺了兩個億,也把一個本來要用三年來完成的目標,在短短的幾個月裏就完成了。這就是一個知止而後得的完美傑作。

但是,富爸爸的兒子陸濤卻不能知止,不能體會到這種成功,他要一味的追求成就。他始終隻能以一個設計師而不是商人的角度上來考慮問題,在和徐誌森的一番爭辯後,他出走了。接著他接受了米萊父親的邀請去他們那邊負責“田園牧歌”這樣一個項目,接著追求他的完美。但由於他一再追求工程的完美,這個項目開始麵臨著資金短缺的問題,在房地產泡沫的大環境下,陸濤的投資商終於放棄了這個項目並將其又賣給了富爸爸,富爸爸又一次得到了漁人之利。

厚黑學提倡的知止而後得就是像富爸爸一樣以追求獲利為目的的止,是有謀略,有遠見的停止和放棄。像片中的陸濤一樣為了自己所謂的個人理想傻嗬嗬地去追求,就算遇到更好的選擇也不知道停止,你最終可能是丟了西瓜,又丟了芝麻。懷抱理想,兩手空空。因此,無論是動還是止,都需要謀略,需要遠見。萬事深謀遠慮,事必不欺於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