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周以前的曆史,是沒有一字可以信的。以後呢?大部分也是不可靠的。如“禹貢”這一章書,一般學者都承認是可靠的。據我用曆史的眼光看來,也是不可靠的,我敢斷定它是偽的。在夏禹時,中國難道竟有這般大的土地嗎?四部書裏邊的經、史、子三種,大多是不可靠的。我們總要有疑古的態度才好!
三、係統的研究古時的書籍,沒有一部書是“著”的。中國的書籍雖多,但有係統的著作,竟找不到十部。我們研究無論什麼書籍,都宜要尋出它的脈絡,研究它的係統,所以我們無論研究什麼東西,就須從曆史方麵著手。要研究文學和哲學,就得先研究文學史和哲學史,政治亦然。研究社會製度,亦宜先研究其製度沿革史,尋出因果的關係,前後的關鍵,要從沒有係統的文學、哲學、政治等等裏邊,去尋出係統來。
有人說,中國幾千年來沒有進步,這話荒謬得很,足妨害我們研究的興趣。更有一外國人,著了一部世界史,說中國自從唐代以後,就沒有進步了,這也不對,我們定要去打破這種思想的。總之,我們是要從從前沒有係統的文學、哲學、政治裏邊,以客觀的態度,去尋出係統來?的。
四、整理整理國故,能使後人研究起來,不感受痛苦。整理國故的目的,就是要使從前少數人懂得的,現在變為人人能解的。整理的條件,可分形式內容二方麵講:(一)形式方麵,加上標點和符號,替它分開段落來。(二)內容方麵,加上新的注解,折中舊有的注解,並且加上新的序跋和考證,還要講明書的曆史和價值。
我們研究國故,非但為學識起見,並為諸君起見,更為諸君的兄弟姊妹起見。國故的研究,於教育上實有很大的需要。我們雖不能做創造者,我們亦當做運輸人——這是我們的責任,這種人是不可少的。
(本文為1921年7月胡適在東南大學的演講,
枕薪記錄,原載1921年8月4日上海
《民國日報·覺悟》副刊,又載1921年8月25日
《東方雜誌》第18卷第16期“最錄”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