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文二】
奏謝欽點巡鹽並請陛見摺(附康熙朱批)
曹寅
江寧織造、郎中臣曹寅謹奏:恭請聖安。
臣寅蒙皇上天恩,生全造就,雖捐麋難萬一。去年奉旨著與李煦輪管鹽務,今又蒙欽點臣寅本年巡視兩淮。臣寅聞命自天,惶悚無地,謹北向頂香九叩謝恩訖。念臣寅於稚歲備犬馬之任,曾無尺寸之效,愚昧稚魯,不學無術,蒙皇上念臣父璽係包衣老奴,屢施恩澤,及於妻子,有加無已。鹽政雖係稅差,但上關國計,下濟民生,積年以來委曲情弊,難逃皇上洞鑒。
臣寅擬星馳赴闕謝恩,恐駭物聽。八月上旬料理運務已畢,俟造冊報竣,仰求皇上俯準陛見謝恩,以申犬馬戀主之誠,得以披陳下悃,仰聆聖訓,祗遵敬卻,庶免覆之患。
謹具摺上奏,伏乞睿鑒施行。臣寅無任頂戴悚息激切屏營之至。
附:本摺康熙朱批:
朕體安善,爾不必來。明春朕欲南方走走,未定。倘有疑難之事,可以密摺請旨。凡奏摺不可令人寫,但有風聲,關係匪淺。小心,小心,小心,小心。
【注釋】
本文選自《關於江寧織造曹家檔案史料》。所署日期為康熙四十三年七月二十九日。曹寅(1659—1712),字子清,號荔軒,又號楝亭,滿洲正白旗包衣(滿語“包衣阿哈”的簡稱,“家奴”之意)人,祖籍遼陽(今遼寧省遼陽縣)。曾任蘇州織造,不久改江寧織造,連任二十年之久。後兼巡視兩淮鹽漕監察禦史。曹寅能詩文並喜作劇曲,著有《楝亭集》。其孫曹雪芹頗受其影響。
本奏摺主旨奏謝被康熙任命為巡視兩淮鹽漕監察禦史職,並請求赴京陛見謝恩。曹寅與康熙從小過從甚密,雖為君臣,實亦好友,然本奏摺詞句十分卑下,誠惶誠恐之情溢於言表。
郎中——官名。始於戰國,後曆代沿置,但職掌有所變易。曹寅任此職,主要充任內廷侍衛,與漢代郎中職掌相近。
生全——全生,保全生命,謂自己獲罪甚多,蒙皇上恩赦,而使生命保全。此臣子謙下之語。造就:培養。
捐麋——獻出生命乃至粉身碎骨。
李煦——曹寅妹夫,時任蘇州織造。
欽點——皇上親自點名任用。欽:對皇上所作事情的一種敬稱。兩淮:淮南、淮北一帶地區。
聞命自天——接到皇上的任命,古稱皇上為天子,用“天”字,一方麵表示對皇上的尊崇,一方麵與下句“地”相對。
惶悚(sǒnɡ)無地——感到恐懼不安無地自容,意謂自己無功少能而受此重任,感到惶恐慚愧。
北向——麵向北。皇帝住北京,曹寅時在南方的江寧,故麵向北,遙對皇帝。頂香:頂香過頭。九叩:叩九個頭,一種表示極度尊崇的禮節。訖:畢。
稚歲備犬馬之任——幼小時候,充當犬馬之職。犬馬:表示如狗、馬一樣對主人忠誠,甘願奔走效勞。
委曲情弊——底細和弊端。
恐駭物聽——恐驚動公眾的視聽。駭:驚。物:公眾。
俟(sì)——等待。報竣:宣告完成。
仰求——切望懇求。仰:下對上或同輩好友間稱呼對方行動的一種敬詞。俯準:批準。俯:是下對上或同輩好友間稱呼對方行動的一種敬詞。
披陳下悃(kǔn)——展示陳述我為臣下的內心之情。悃:真心誠意。
仰聆聖訓——仰首恭聽皇上的訓詞。
祗(zhī)遵敬卻——恭恭敬敬地遵從。祗:敬。卻:謹守。
覆(sù)——因力不勝而敗事的意思。典出《周易》。《周易·鼎》:“鼎折足,覆公”。謂鼎足斷了,食物就要從鼎裏翻了出來。故後世作為力不勝任而敗事之喻。:食物。
睿(ruì)鑒——聖明鑒察。
頂戴——感恩戴德。悚息:恐懼喘息。屏(bǐnɡ)營之至:惶恐極了。
思考練習
1《甘肅巡按禦史魏官揭帖》一文僅以三百餘字便簡練地論述了治國安邦的一項重要措施,請談談“簡練”在公文寫作中的重要性。
2說說恢複茶馬交易對清政府有什麼好處?
3《奏謝欽點巡鹽並請陛見摺》用了許多自謙之詞,請一一找出來,並細細品味分析。
第五節劄子
文體知識
文,起源於宋太祖時,當時是形式簡便的文書,稱為“既可用於群臣上殿奏事時使用,也可用於下官與上官言事”,總之,以比較簡便的公文形式,通行於很多衙門。
例文導讀
【例文一】
本朝百年無事劄子
王安石
臣前蒙陛下問及本朝所以享國百年,天下無事之故。臣以淺陋,誤承聖問,迫於日晷,不敢久留,語不及悉,遂辭而退。竊惟念聖問及此,天下之福,而臣遂無一言之獻,非近臣所以事君之義,故敢昧冒而粗有所陳。
伏惟太祖躬上智獨見之明,而周知人物之情偽。指揮付托,必盡其材;變置施設,必當其務。故能駕馭將帥,訓齊士卒;外以捍夷狄,內以平中國。於是除苛賦,止虐刑,廢強橫之藩鎮,誅貪殘之官吏,躬以簡儉為天下先。其於出政發令之間,一以安利元元為事。太宗承之以聰武,真宗守之以謙仁,以至仁宗、英宗,無有逸德。此所以享國百年而天下無事也。
仁宗在位,曆年最久。臣於時實備從官,施為本末,臣所親見。嚐試為陛下陳其一二,而陛下詳擇其可,亦足以申鑒於方今。
伏惟仁宗之為君也,仰畏天,俯畏人;寬仁恭儉,出於自然,而忠恕誠愨,始終如一。未嚐妄興一役,未嚐妄殺一人。斷獄務在生之,而特惡吏之殘擾。寧屈己棄財於夷狄,而終不忍加兵。刑平而公,賞重而信;納用諫官禦史,公聽並觀,而不蔽於偏至之讒;因任眾人耳目,拔舉疏遠,而隨之以相坐之法。
蓋監司之吏,以至州縣,無敢暴虐殘酷,擅有調發,以傷百姓。自夏人順服,蠻夷遂無大變,邊人父子夫婦,得免於兵死;而中國之人,安逸蕃息,以至今日者,未嚐妄興一役,未嚐妄殺一人,斷獄務在生之,而特惡吏之殘擾,寧屈己棄財於夷狄,而不忍加兵之效也。大臣貴戚,左右近習,莫強橫犯法,其自重慎,或甚於閭巷之人,此刑平而公之效也。募天下驍雄橫猾以為兵,幾至百萬,非有良將以禦之,而謀變者輒敗;聚天下財物,雖有文籍,委之府史,非有能吏以鉤考,而斷盜者輒發;凶年饑歲,流者填道,死者相枕,而寇攘者輒得,此賞重而信之效也。大臣貴戚,左右近習,莫能大擅威福,廣私貨賂,一有奸慝,隨輒上聞;貪邪橫猾,雖間或見用,未嚐得久,此納用諫官禦史,公聽並觀,而不蔽於偏至之讒之效也。自縣令京官以至監司台閣,升擢之任,雖不皆得人;然一時之所謂才士,亦罕閉塞而不見收舉者,此因任眾人之耳目,拔舉疏遠,而隨之以相坐之法之效也。升遐之日,天下號慟,如喪考妣,此寬仁恭儉,出於自然,忠恕誠愨,始終如一之效也。
然本朝累世因循末俗之弊,而無親友群臣之議。人君朝夕與處,不過宦官女子,出而視事,又不過有司之細故,未嚐如古大有為之君,與學士大夫討論先王之法,以措之天下也。一切因任自然之理勢,而精神之運,有所不加,名實之間,有所不察。君子非不見貴,然小人亦得廁其間;正論非不見容,然邪說亦有時而用。以詩賦記誦求天下之士,而無學校養成之法;以科名資曆敘朝廷之位,而無官司課試之方。監司無檢察之人,守將非選擇之吏。轉徙之亟,既難於考績;而遊談之眾,因得以亂真。交私養望者多得顯官,獨立營職者或見排沮。故上下偷惰取容而已,雖有能者在職,亦無以異於庸人。農民壞於徭役,而未嚐特見救恤;又不為之設官,以修其水土之利。兵士雜於疲老,而未嚐申飭訓練;又不為之擇將,而久其疆場之權。宿衛則聚卒伍無賴之人,而未有以變五代姑息羈縻之俗。宗室則無教訓選舉之實,而未有以合先王親疏隆殺之宜。其於理材,大抵無法,故雖儉約而民不富,雖憂勤而國不強。賴非夷狄昌熾之時,又無堯湯水旱之變,故天下無事,過於百年。雖曰人事,亦天助也。蓋累聖相繼,仰畏天,俯畏人,寬仁恭儉,忠恕誠愨,此其所以獲天助也。
伏惟陛下躬上聖之質,承無窮之緒,知天助之不可常恃,知人事之不可怠終,則大有為之時,正在今日。臣不敢輒廢將明之義,而苛逃諱忌之誅。伏惟陛下幸赦而留神,則天下之福也。取進止。
【注釋】
本篇選自《臨川先生文集》。宋神宗繼位後,於熙寧元年(1068)四月,詔王安石入京“越次入對”。神宗提出本朝百年太平無事的問題,王安石入對後寫了這個奏章。本文通過分析“本朝百年無事”這一曆史事實,闡明變法主張。通過太祖與仁宗的鮮明對比,雄辯地論證了變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整篇文章組織嚴密,邏輯性強,充分體現了作者政論文的特色。
百年——指從北宋王朝建立(960)到宋神宗即位(1067)。誤承:辜負的意思。聖問:皇帝的詢問。日晷(guǐ)——日影,這裏用來指時間。
太祖——指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躬:自身,親自。這裏當本身具有講。
當(dāng)其務——適合當時的需要。當:適合,適應。
訓齊——通過訓練,使(士兵)齊心合力。
捍——抵禦。
內以平中國——指宋太祖平定國內割據勢力。
廢強橫之藩鎮——指建隆二年(961年)宋太祖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廢除了藩鎮大將石守信等的實際兵權。藩鎮:唐時設置節度使鎮守各地,掌管各地的軍事、政治、財賦等大權,後來形成地方割據勢力,通稱為藩鎮。
安利元元——使老百姓安定和得到好處。元元:老百姓。
太宗——趙光義,太祖之弟,在位二十二年。
真宗——趙恒,太宗之子,繼承太宗做皇帝,在位二十五年。
仁宗——趙禎,真宗之子,在位四十一年。英宗:趙曙,太宗之曾孫,濮王允讓之子,在位四年。
逸德——失德。
備從官——聊備從官之教,謙詞。施為本末:一切措施自始至終的情況。
申鑒——借鑒。
仰畏天,俯畏人——戒懼、謹慎的意思。出自《論語·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誠愨(què)——誠懇。
寧屈……不忍加兵——寧肯自己受委屈拿出錢財給遼、夏統治者,而始終不忍對他們用兵。
公聽並觀——全麵地聽取意見,了解情況。偏至:片麵。
因任——依靠,信任。
拔舉疏遠——提拔和自己關係不密切的人才。
相坐——一人犯法,株連他人同時治罪。這裏指推薦他人做官,如果被推薦的人犯了罪,推薦人也得連帶受處分。
監司——宋朝各路分設安撫、轉運、提點刑獄、提舉常平四司,總稱監司。
夏人順服——慶曆四年(1044),宋與西夏議和,宋夏之間的戰爭告一段落。夏人:指建立西夏政權的黨項族,活動在今甘肅省西北和寧夏回族自治州一帶。
左右近習——指君主親幸的人。
閭巷之人——平民百姓。閭:泛指鄉裏,古代以二十五家為閭。
募天下驍雄橫猾以為兵——招募天下勇猛、強橫、奸詐的人當兵。宋朝實行募兵製,應募者很多是亡命之徒。
文籍——賬冊。
府史——管倉庫的小官。
鉤考——查核。
斷盜者——欺蒙盜竊的人,這裏指貪汙者。
流者——流亡逃荒的人。
寇攘者——強盜。攘:盜竊,侵奪。
奸慝(tè)——奸邪不正。
台閣——尚書的別稱,這裏泛指朝廷中的執政大臣。
升遐(xi)——封建時代稱帝王的死。遐:遠。
考妣(bǐ)——父死稱考,母死稱妣。
累世——曆代。末俗:亂世的壞習風。
宦官女子——太監宮女。
精神之運——主觀努力。
廁(cè)——參與。
以詩賦記誦求天下之士——指宋朝以考試詩賦和記誦經書來選拔人才的辦法。詩、賦:唐宋科舉考試的科目。
科名——科第、名次。敘:依次排列。
轉徙——調動。亟(qì):屢次,頻繁。
考績——考核官吏的政績。
遊談之眾——誇誇其談的人。
交私養望者——私下勾結,獵取有聲望的人。
排沮(jǚ)——排擠。沮:阻止。
申飭(chì)——告誡整頓的意思。
久其疆場(yí)之權——讓他們(武將)長期握有統率邊軍之權。
宿衛——保衛宮廷的禁衛軍。卒伍:周代軍隊的編製名稱,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四兩為卒。後來泛指軍隊。
五代——指北宋以前的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公元907~960年)。姑息羈縻(mí):縱容籠絡。
未有以合先王親疏隆殺(shi)之宜——對待宗室不符合古代聖王所定的親近或疏遠、恩寵或冷落的區別原則。殺:降等,減少。
堯湯水旱之變——相傳堯時有過九年的水災,商湯時有過七年的旱災。
累聖——指前麵提到的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各帝。
承無窮之緒——繼承永久無窮的帝業。緒:前人留下的事業。
怠終——以輕忽懈怠結束。
將明之義——奉行職責,闡明事理的責任。將:奉行。明:辨明。
諱忌之誅——因觸犯(皇帝)忌諱而受到懲罰。誅:懲罰。
取進止——這是寫給皇帝奏章的套語,意思是:聽候裁決。
【例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