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超過,違背。殛(jí):殺死。
對——同墜,落下,喪失的意思。克:能夠。胙(zuò):原是祭祀時用的肉,祭祀求福,引申為福佑的意思。
【例文二】
與段匹磾盟文
劉琨
天不靜晉,難集上邦。四方豪傑,是焉扇動。乃憑陵於諸夏俾天子播越震蕩,罔有攸底。二虜交侵,區夏將泯,神人乏主,蒼生無歸,百罹備臻,死喪相枕。肌膚潤於鋒鏑,骸骨曝於草莽,千裏無煙火之廬,列城有丘曠之邑,茲所以痛心疾首,仰訴皇穹者也。臣琨蒙國寵靈,叨切台嶽,臣磾世效忠節,忝荷公輔。大懼醜類猾夏,王旅殞首喪元。盡其臣禮,古先哲王,貽厥後訓。所以翼戴天子,郭序同好者,莫不臨之以神明,結之以盟誓。故齊桓會於邵陵,而群後加恭。晉文盟於踐土,而諸侯茲順。加臣等介在遐鄙,而與主相去迥遼,是以敢幹先典,刑牲歃血,自今日既盟之後,皆盡忠竭節,以翳夷二寇。有加難於琨,磾必救;有加難於磾,琨亦如之。繾綣齊契,披布胸懷,書功金石,藏於王府。有渝此盟,亡其宗族,俾墜軍旅,無其遺育。
【注釋】
本文選自《藝文類聚》卷三之三。
劉琨(271—318),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無極縣)人。晉將領,愛國詩人。元嘉元年(307),劉琨出任並州刺史。湣帝建興三年(315),受命都督並、冀、幽三州軍事。他招撫流亡,與匈奴人劉聰、羯人石勒對抗,後敗於石勒。建武元年(317),兵敗後投鮮卑貴族段匹磾。與其歃血為盟,相約共扶晉室,旋被匹磾所害。劉琨詩歌,慷慨激昂,蒼涼悲壯,抒發了壯誌未酬的悲憤心情。段匹磾為鮮卑貴族,因其父助晉有功,晉懷帝封段匹磾為左賢王,並授幽州刺史之職。本文即為劉、段結盟時(317)盟文。文章表現了劉琨誓滅寇仇、扶晉保國的淩雲壯誌。
上邦——即上國,這裏指晉王朝。邦:古代諸侯封國稱邦。後泛指國家。
憑陵——同“馮淩”,侵擾。諸夏:周代王室所分封的諸國,後泛指中國。
俾——使。播越震蕩:流離失所,動蕩不寧。
罔有攸底——沒有一個安定的地方。罔:無。攸:所。底:定。
二虜——指匈奴劉聰和羯人石勒。區夏:猶言諸夏,指中國。泯(mǐn):滅,盡。
蒼生——本指草木,借指百姓。
罹(lí)——苦難。臻:至。
鋒鏑(dí)——猶如刀箭,泛指兵器,又引申指戰爭。鋒:刀口;鏑:箭頭。
廬——村房,小屋。
丘曠之邑——變成廢墟而荒無人煙的城市。丘:廢墟。曠:荒無人煙。邑:城鎮。
皇穹——蒼穹,指天。
叨切——切為“竊”字之誤。叨(tāo)竊:自謙才不能勝任其所據位之。台嶽:指高位,如宰相、三公等。
忝(tiǎn)——辱。謙詞,猶言不配。公輔:三公和輔相。
醜類——惡類。猾(huá):擾亂。夏:中國。
王旅——指晉王軍隊。殞(yǔn):通“隕”,墜落。元:人頭。
貽厥——遺留下他們的。
翼戴——輔佐擁戴。
郭序同好者——親厚地論敘共同好尚(誌向)的人。
齊桓公於邵陵——魯僖公四年(前656),齊桓公伐楚,使管仲責之曰:“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楚使屈完赴齊軍求盟,兩國在邵陵訂立盟約。邵陵:今河南省郾城縣東四十五裏。
群後加恭——春秋諸侯對周王朝更加恭敬。群後:這裏指諸侯。
晉文盟於踐土——魯僖公二十八年(前632),晉敗於城濮,周襄王親往慰勞晉軍,晉文公為襄王在踐土造行宮。旋由周王卿士王子虎盟諸侯於王庭,約言:共赴王室。諸侯由此稱頌晉。踐土:今河南省滎澤縣西北有王宮城,城內東北角有踐土台。
介:處於。遐(xiá)——遠。鄙:僻遠之處。
幹——冒犯,違反。先典:原來的製度。
歃血——口含血。一說以指蘸血,塗於口旁。
繾(qiǎn)綣(quǎn)——團結不解之意。後用來形容纏綿或深厚的情意。
遺育——後代。育,讀作胄(zhò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