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榮氏兄弟事略:麵粉壘起財富山(1 / 2)

榮宗敬、榮德生

在煙波浩渺的太湖東北角,有一座幽靜寧謐的江南城市——無錫。現代中國著名的民族資本家,有“麵粉大王”與“紡織大王”之稱的榮宗敬、榮德生兄弟倆的家鄉就在無錫西郊離城2.5公裏處的一座江南小鎮——榮巷。

榮宗敬(1873—1938年),又叫宗錦,號錦園;榮德生(1875—1952年),名宗鈴,又稱德生,號樂農。他們祖上的遺產傳到他們的父親手裏時,僅有兩間舊屋和10多畝田地。他們的父親自1883年起到廣樂官府衙門裏做了10多年的幕友,稍有積蓄。兩兄弟在十四五歲時,先後去上海錢莊當學徒。1894年冬,榮宗敬失業回家。一年之後隨父在廣東幫忙的榮德生也和父親一起回到無錫。1896年2月,他們的父親在上海南市鴻升碼頭開設廣生錢莊。額定資本3000元,自出積蓄1500元,另招股1500元,由榮宗敬任經理,榮德生為管賬。不久,又在無錫設立分莊,榮德生任分莊經理。這是榮氏兄弟合作經營事業的開始。就在這一年的7月,他們的父親病故,留下了遺訓:經營事業,信用第一,開支要省儉,做事要穩重。在錢莊開業的最初兩年裏,盈利不多,合夥的股東因信心不足而退出。自1898年起,廣生錢莊完全由榮氏兄弟獨資經營了。這時正值資本主義工商業在無錫、常州一帶有較快的發展,錢莊的彙兌業務也日益興旺。因而,到1901年,廣生錢莊盈利額已達5000餘兩銀子。

這是榮氏工業企業集團最初積累的原始資本。他們將這些資本用來辦企業是以麵粉工業為發端的。在風景秀麗的無錫梅園山頂上,陳列著8個巨大的舊石盤。如果把它們拚合起來,就是四部大石磨。榮氏兄弟的麵粉工業就是在這四部石磨的碾動中誕生的。

榮德生在1899~1900年間曾應廣東省河補抽稅局總辦朱仲甫之邀,任該局總賬房,管轄著204種貨物的過境稅收。他發現,外國麵粉作為洋人食品,可免收關稅,因而輸入量居所有進口貨物之首。這時,他腦子裏閃過一個想法:要是經營麵粉業,肯定會大有賺頭的。到了上海,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榮宗敬。兄弟倆竟不謀而合。原來榮宗敬在錢莊經營彙兌業務中,注意到買賣小麥的款項數額巨大,尤其是上海的華商阜豐麵粉廠和英商增裕麵粉廠用於購小麥的款項占了其中的一大半。可見,麵粉業很有發展的前景。因此,榮宗敬對弟弟的想法深以為然。於是兄弟倆決計創辦麵粉廠。

主意一定,首先需要解決辦廠的資金。應該說,光靠廣生錢莊的盈利是無法解決這一問題的。這時恰逢朱仲甫卸任返滬。榮德生與他商量辦麵粉廠的事宜。他欣然表示願意合股經營。資金有了著落,接下來就是籌建廠了。當時全國開辦的機器麵粉廠已有4家,即天津的貽來牟、蕪湖的益新、上海的阜豐和增裕。貽來牟是我國第一家機器磨粉廠,建於1878年,規模不大,每年獲利僅六七千兩。阜豐和增裕廠的設備較為完善,利潤也較為豐厚。榮氏兄弟想參觀這兩個廠,卻遭到阜豐廠的謝絕。經托人說情,增裕廠才接受參觀,但隻允許在樓下粗粗瀏覽一下,而不能參觀軋粉間。但是,榮氏兄弟經過這一番的觀察揣摩,對麵粉廠的生產環節有了大致的掌握,並了解到中國市場上流行的磨粉機器主要來自美、英、法三個國家。美國貨最好,但價格昂貴,全套設備約需10萬多元。如果以英國的機器,配用法國的石磨,隻需2萬元左右。1900年10月,榮氏兄弟邁出了籌建麵粉廠的第一步:集資3萬元,朱仲甫出資一半,榮氏兄弟各出3000元,其餘招股9000元。朱仲甫負責向政府立案,榮宗敬負責訂購機器設備,榮德生負責在無錫選定廠址,征購土地、建築廠房和安裝機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