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教師的悲哀(1 / 2)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社會上的許多人都會感到羨慕,覺得這份職業蠻好的。有不錯而穩定的收入,每年有兩個長假期,受社會的尊敬和愛戴。總之,在外人眼裏,教師這份職業是高尚的、光榮的,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是令人豔羨的。然而事實上,真的站在講台上,不但黃婉萍本人,包括她的諸多同事,一些當教師的朋友,很少有人能夠從內心裏覺得自己的職業多麼光榮。幾乎沒有多少教師能夠從自己的職業中,獲得優越感和自豪感。

被牢牢地壓在房貸的大山之下,又不得不忍受豬肉、蔬菜、糧油、汽油、水電、煤氣、醫療、交通等種種費用的節節攀升,在這種種重負的瘋狂擠壓之下,你想挺起胸膛做人,想正直地做事,該有多麼難啊!人家月收入過萬的白領,都哭著喊著說自己是窮人。這生活在社會的底層,沒有話語權,沒有地位,沒有金錢,沒有資源,隻有被領導、被家長不斷要求提高,要求天天向上的小學老師,如果循規蹈矩,如果不動腦筋想辦法,拿著正常的月薪去應付眼下這個社會,日子還怎麼過?會不會有一天餓死窮死?

做了七年教師,黃婉萍最初踏入教育行業的熱情和理想,早就被磨得千瘡百孔。她越來越不喜歡自己的職業。雖然她是一個獲得市級以上榮譽、在別人眼裏年輕有為的教師,雖然她也曾有過短暫的榮譽感和被家長學生愛戴的滿足感,但這些美好的感覺,轉瞬就被高強度、高密度、高壓力、低收入、低回報、低地位的受傷感所取代。

周圍的老師,身邊的同行,都在課餘辦各種名目的培優班。說心裏話,黃婉萍曾經極度抵觸這種占用學生休息時間的創收行為。尤其收受家長紅包、禮品的行為,在她看來,真是不要臉皮,斯文掃地,有辱師德。黃婉萍曾斥責這些行為是墮落的惡行,是嚴重的道德汙染。正因為這一格格不入、與眾不同的觀念,她很快被大多數老師孤立起來。多數同事都這樣表示,教師也是人,是人就擺脫不了作為人這種高級動物的弱點。你守得住清貧,耐得住清苦,你守著耐著去吧。你清高,你高尚,你不食人間煙火,你還跑這凡人堆裏混什麼?

漸漸地,黃婉萍對這一切見怪不怪,習以為常,甚至開始一點點理解同行們的辛苦和不易。盡管學校三令五申,規範老師行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要求老師不準以任何理由開辦學習班,不能以任何借口辦補習班,但有些老師依舊我行我素。

在這樣的大環境影響下,在現實生活的逼迫下,黃婉萍管不了那麼多了。生活的重壓,早已讓她無法再獨自清高,鶴立雞群,她也辦起了培優班。她之所以辦班,與丈夫的事業受到挫折有直接關係。原本許運東工作順利,投資事業良性發展的時候,黃婉萍是不需要操太多心的,現有的房貸以及大宗的家庭開銷,都是許運東一手包攬。按照許運東的規劃,力爭在三至五年內,搬出現在所住的平民小區。因為,許運東和黃婉萍徹底厭倦了這貧民窟般的老舊住宅區,不光居住質量低下,交通不便,周圍鄰居的素質也讓人時不時心生厭煩。一盆花長了蟲子,你把它搬到樓道裏殺蟲,一夜過去,居然就不知被什麼人搬走了。你信箱裏的報紙,如果沒有及時拿走,晚一天半天就會不見。小區一樓的住宅一律變成小商店,賣食品的,賣報的,賣煙酒的,應有盡有。每天傍晚回家,小區內的空氣都是鉛灰色的,烏煙瘴氣,渾濁不堪。這對於喜歡幹淨、喜歡安靜的黃婉萍來說,每一天都無異於煎熬。

可有什麼辦法?眼下的房價,但凡環境好一些的,適合居住的,動輒兩三萬、四五萬,一萬多一平米都是低價的。夫妻倆埋頭苦幹,掙啊,攢啊,就在好不容易見到一絲曙光的時候,就在許運東決定等手頭這一筆款子到了期限,連本帶利拿回來的時候,沒想到借款方老板朱老大突然出事了。

朱老大做房地產的小樓盤投資,專門蓋房賣房。在樓市最熱最火的時候,老百姓排隊搶房的時候,他把同一樓盤裏本應留給回遷戶的拆遷房一並當商品房給賣了出去。回遷戶開始上訪,到市政府靜坐。市領導震怒,批示有關部門嚴查嚴辦。於是,朱老大在大撈了一筆、眼看就要成為億萬富豪的前夕,鋃鐺入獄,財產悉數被查封。而許運東通過數位朋友籌到的一大筆資金,包括許運東和黃婉萍夫妻倆多年的個人積蓄,以高額利息借給朱老大的錢,就像被扔進了水溝裏,能不能拿回來,還是個未知數。因為這筆錢許運東是牽頭人,所以幾位朋友根本不管是不是朱老大弄出的事,隻管三番五次追到許運東門上討債。朋友們一次比一次追得緊,話也一次比一次撂得狠。許運東被逼無奈,為應付朋友,不僅割淨了賬戶上最後的股票和基金,還把現有的住宅抵押給銀行,才熄了三位朋友的怒火。另外三位朋友,不斷地打電話逼債,弄得許運東像過街老鼠,苦不堪言,晚上不敢走夜路,手機響都不敢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