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帝國師的誕生(1)(1 / 3)

一、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

1933年1月納粹掌權後,希特勒同衝鋒隊(SA)領袖羅姆之間的裂痕也愈來愈深。希特勒開始考慮,他認為衝鋒隊不僅在將來會擾亂他的統治,同時有可能傷害到他的權威。因此,希特勒說:“我當時想,我需要一支衛隊,不管它規模多小,它必須無條件服從我,甚至會朝著他們自己的兄弟動手。寧可隻要來自一座城市的20個人——條件是,可以完全信賴他們——也不要一大群不可靠的人。”後來,這支隊伍後來按照他的意願被命名為“Schutzstaffel”,即黨衛隊。

黨衛隊起先的“目的”可以說是必要時充當希特勒的保鏢。1933年初,希特勒的保鏢兼司機澤普·迪特裏希奉命組建一支私人衛隊,保證希特勒的安全。不久之後,迪特裏希親自從“阿道夫·希特勒突擊隊”中挑選出120人,組建了這支私人衛隊。這120人全都是黨衛隊理想的模範:25歲,身高1.8米,無犯罪記錄。普魯士州警察部門負責為柏林總部衛隊提供後勤方麵的支持。這支部隊後來成為了赫赫有名的黨衛軍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師。

但被希特勒任命為黨衛隊全國領袖的海因裏希·希姆萊野心卻不止於此,他不斷地向希特勒遊說:貼身衛隊有立即擴大的需要。希特勒本來就對陸軍的軍官團忠心有所懷疑,一直在考慮如何建立納粹黨的軍事組織,以期能夠代替國防軍。1934年9月,希特勒邁出了巨大的一步,批準成立聽命於希特勒本人的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而這支部隊的成員構成主要來自各地獨立的黨衛隊大隊成員。

這些大隊是1933年被設置於德國主要城市的“政治預備隊”的後裔,如今則被合並,它們分別是駐慕尼黑的“德意誌”旗隊(旗隊大致相當於“團”),以及駐紮於漢堡的“日耳曼尼亞”旗隊和負責拱衛元首安全的“阿道夫·希特勒”旗隊(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前身)。阿道夫·希特勒旗隊雖然編入了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但其指揮官澤普·迪特裏希憑借與希特勒親密的私人關係,仍保持著某種自主性,哪怕是希姆萊也無可奈何。

在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的指揮官人選上,希姆萊比較傾向於舊國防軍軍官保羅·豪塞爾,他可以說是幹此工作的最佳人選,豪塞爾同時也是黨衛隊之內為數甚少的昔日高級軍官之一。豪塞爾生於1880年,一個高高瘦瘦的勃蘭登堡人。出身於正統的普魯士軍人家庭的他儀表堂堂、舉止瀟灑,處處顯示出普魯士軍官風度,談吐挖苦俏皮,這讓他在等級森嚴的國防軍中樹立了一些敵人。他的軍事履曆充分表明他具有紮實的理論知識和實幹才能:受過步兵訓練、上過軍事院校,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擔任過不同職務,包括團長和總參謀部參謀官。戰爭結束後,豪塞爾還擔任過第2軍事防區的總參謀長,第10步兵團團長。1932年1月31日,他最終因政治原因以名譽陸軍中將從軍隊中退役。

退役後,豪塞爾加入過當時德國的右翼組織“鋼盔黨”,甚至短暫加入過衝鋒隊。不久後,通過一名來自第10步兵團的老戰友介紹,豪塞爾結識了希姆萊。後者希望他能夠加入黨衛隊來指導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在軍事訓練中的各項問題,並授予其黨衛隊旗隊長(上校)軍銜。按照希姆萊的話說,黨衛隊戰士缺什麼,豪塞爾就應該灌輸給他們什麼——紀律、服從、敢於拚殺,總之,就是所有的軍事知識。這也是黨衛隊現階段最匱乏的東西。

1935年初,豪塞爾在不倫瑞克的公爵官邸開辦了一個黨衛隊軍官學校(注意,實際上在waffen-ss,也就是黨衛軍這個名稱正式出現在德國官方文件之前,正確的叫法應該是黨衛隊軍官學校),並擔任校長。不久後,他又著手建立不倫瑞克和巴特特爾茨兩所黨衛軍“容克”學校的整套係統化訓練機製,目的是能夠在這裏培養未來武裝黨衛隊(黨衛軍)的軍事骨幹(最後事實也證明了,許多黨衛軍的軍官都來自這個體係)。1936年10月1日,希姆萊正式任命保羅·豪塞爾為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指揮官,同時兼任兩校的督察。在他的新崗位上,豪塞爾計劃把軍官培訓學校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運用到整個黨衛隊機動部隊之中:“黨衛隊必須建立一支首先以國防軍訓練教程為藍本的部隊,因為這種教程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在整個過程中他逐漸將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按德國常規武裝部隊的形象塑造成了一支值得稱頌的部隊。而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一開始也為它的精英主義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