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楊肇基任甘州總兵,王國任參將。
李自成不久便被王國提升為軍中的把總。
同年在榆中(今甘肅蘭州榆中縣)因欠餉問題殺死參將王國和當地縣令,發動軍事兵變。
一個人活得悲催,是因為曆史需要他改個人品,換個臉譜重新做人......
李自成起事後轉戰漢中,參加了王左掛當時的農民軍。
1629年,係後金第一次入塞,女真族還真打進關內了,於是北京震動,大將袁崇煥當時被皇帝淩遲處死。
李自成估計此刻也在感慨,要是曆史把袁崇煥換做自己,此刻淩遲處死的就是他了。
跟著昏庸的皇帝佬,不做奴才累死,也終究是個死......
1630年王佐掛被朝廷招降,李轉投奔張存孟(不沾泥),為隊長。
1631年(崇禎五年)四月,張存孟在陝北戰敗,也降明。
十月,洪承疇正式接任三邊總督,逐漸開始剿滅陝西境內農民軍。
1633年(崇禎六年),李自成不得不率餘部東渡黃河,在山西投奔了他的舅父“闖王”高迎祥,稱“闖將”。
同年,曹文詔率千餘關寧軍擊敗山西境內的農民軍,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均逃到河南,被曹文詔、左良玉等多路明軍包圍。
事實上此刻的農民義軍的抵抗形式事實進入了低潮時期,但是火焰並沒有熄滅......
依靠剿匪,事實可以坐大自己的各路明朝軍閥,是不會輕易的就讓這一股反抗勢力立刻滅絕的。
不然就不叫“狡兔死走狗烹”。
然而次年1634年(崇禎七年),後金軍第二次入塞,曹文詔被調到大同抗金,被圍農民軍從王樸處借機突圍。
同年六月,新任五省總督陳奇瑜乃引軍西向,約會陝西、鄖陽、湖廣、河南四巡撫,圍剿漢南農民軍。
高迎祥、張獻忠、羅汝才、李自成等部見明軍雲集,誤走興安(今陝西省石泉以東的漢江流域)車箱峽。
峽穀之中為古棧道,四麵山勢險峻,易入難出,唯一出口又為明軍所截,“馬乏芻多死,弓矢皆脫”,當時整個義軍情勢危殆,李自成用顧君恩之計,賄賂陳奇瑜左右人士,向官兵詐降。
此時陳奇瑜釋放李自成等人,派五十多名安撫官將農民軍遣送回籍,甫出棧道,李自成立刻殺安撫官複叛。
1635年(崇禎八年),洪承疇任五省總督後圍剿民軍,民軍退到河南洛陽一帶。
高迎祥、張獻忠、老回回、羅汝才、革裏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橫天王、混十萬、過天星、九條龍、順天王等十三家七十二營起義軍,在河南滎陽召開滎陽大會。
在這一次規模盛大的義軍會議上,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方略。
會後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率部攻下南直隸鳳陽,掘明皇室的祖墳,焚毀朱元璋曾經出家的“皇覺寺“,殺宦官六十多人,斬中都守將朱國相。因爭奪鳳陽皇宮的俘虜小太監和鼓吹樂器,李自成與張獻忠結怨,李自成分軍西走甘肅。
1636年(崇禎九年),高迎祥在安徽被新任五省總督盧象升擊敗包圍在鄖陽山區。同年四月後金建國改清,六月清軍第三次入塞。
盧象升調任宣大總督抗清。兵部侍郎王家楨繼任五省總督,高迎祥等突圍。
高迎祥從子午穀進攻西安時兵敗被新任陝西巡撫孫傳庭所殺。高迎祥殘部投奔李自成,李便被推為“闖王“,繼續征戰四川、甘肅、陝西一帶。《明史》稱其為“闖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