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天龍八部(1 / 3)

佛陀說法時,除了有菩薩、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離參加之外,天龍八部時常參與聽法。天龍八部都是“非人”,是八種神道怪物,即天眾、龍眾、夜叉、乾達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呼羅迦。因為“天眾”及“龍眾”排在最首,所以稱為“天龍八部”。

一、天眾

依據佛教宇宙觀,宇宙有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六道(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天眾是三界中的天道,包括天人和天王。

欲界有六重天,包括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色界有十八天,分別為初禪三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二禪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三禪三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四禪四天(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以及五不還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

無色界有四天,分別為空處天、識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

佛教認為萬事萬物都是無常的,天神壽命到期以後,仍然是要死亡的。天神臨死之前有五種征狀,分別為衣裳垢膩、頭上發萎、身體臭穢、腋下汗出、不樂本座(“玉子離散”)。這五種征狀就是“天人五衰”。

帝釋是眾天神的領袖。有一次,帝釋天五衰相現,知其不久於世。帝釋天擁有神通,知道自己將轉世投胎為驢,非常恐懼。正好遇到佛陀在講法,便跑去求佛相助。帝釋天看見佛後倒頭就拜,剛拜畢壽命即刻終結,投身驢肚。當天母驢的主人在家宴請賓客,看到那頭驢亂闖亂跳,廚房被驢子弄得一塌糊塗,主人非常惱怒,用鞭子猛打,導致母驢流產,帝釋於是再回到天上,年壽大增。

二、龍眾

天龍八部中“龍眾”中的龍,與我國傳說中的“龍王”或“龍”大致相當。不過古印度的龍沒有腳,主要生活在水中。古印度人對龍非常尊敬,認為下雨是龍從天海中取水灑下人間的,這一點和我國古代文化中的龍很相近。佛經中有五龍王、七龍王、八龍王等名稱。

在法華會上,文殊菩薩告訴智積菩薩,娑竭龍王有一個八歲女兒,以修行《法華經》的因緣,即刻成佛。智積菩薩聽後,感到非常不可思議,並產生了懷疑之心。就在這時,龍女忽然出現,並頭麵禮敬,以偈讚佛。

舍利弗問龍女:女人之身本屬垢穢,不是法器,如何能得無上菩提呢?龍女拿出自己身體上的寶珠獻佛後,問舍利弗及智積菩薩:我剛才用身上的寶珠獻佛,佛收納我獻的寶珠,這個速度快嗎?智積菩薩、舍利弗同時說:非常快。龍女說:我成佛的速度比這還要快。

這時在法會的全部大眾,都看見龍女忽然之間變成男人,具菩薩行,往南方世界,坐蓮華台,成等正覺。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普為十方一切眾生演說妙法。

龍女成佛後,為了方便教化眾生,便在觀世音菩薩身旁作了脅侍。

由於對龍的尊敬,世間對德行崇高的人尊稱為“龍象”。“西來龍”指從西方來的高僧。

三、夜叉

夜叉也稱為閱叉、藥叉、夜乞叉等,是佛經中的一種鬼神。“夜叉”的本義是能吃鬼的神,有敏捷、勇健、輕靈、秘密的意思,所以又名“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輕捷”。夜叉麵目猙獰,能騰飛,能土遁,能食鬼,還能傷人、鬼、神。

夜叉有三種:一種出現在地上,一種生活在空中,另一種在天上。現在人們說到的夜叉,主要是指惡鬼。在佛經中,有很多夜叉是好的,夜叉八大將的任務就是“維護眾生界”。除了夜叉八大將,還有“十六大夜叉將”。

從前,有一個夜叉,樣子長得非常矮小,身上的顏色也特別難看,臉長得又黑又醜。一天,這個夜叉心血來潮,跑到了帝釋的寶座上。三十三天的諸多天神見了,很討厭他。大家先是冷言惡語地勸他下來,最後越說嗔恨心越大,開始毀罵這個夜叉。

說來也怪,大家發現這個夜叉越是挨罵,惡相越是減少,而善相卻越來越增加,個子越來越高,顏色越來越鮮麗。這可真是一件令人費解的事。於是天神來到帝釋麵前,把這個情況彙報了一下。帝釋聽了,便來到寶座前,很謙虛地對這個夜叉說:“大仙啊,我是帝釋!”這樣說了三遍,那個夜叉便漸漸變回了原來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