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員工說:“我做的是再普通不過的工作,工作再優秀也看不到出路。再說,做到優秀又談何容易?”是的,大多數的工作崗位普通而平凡,但做到優秀也同樣可以為自己創造更多的機會。其實,大多數的優秀並非轟轟烈烈,你能盡足本分,優秀的光環就會不期而至。
清人金纓有句說叫“盡吾本分在素位中”,就是說我們麵對平凡的工作,心中存有一股認真做人的念頭,在本分的工作中盡心盡力。像古人所說,你想做“聖賢”嗎?這是第一等的學問和功夫。換言之,人要是有了這種態度,那就是平凡崗位上的“聖賢”。
今天,我們已進入市場經濟時代。如果說,“古人”強調“盡吾本分在素位中”,還是出於道德修養的話,那麼在今天,盡力盡心地做好本分的工作,就是市場經濟社會的必然要求,沒有這種態度,不但個人連工作崗位都很難保證,從而失去謀生手段,整個社會也會陷入混亂,從而使個人的生活質量下降。
這是因為,在市場經濟中,社會在一定意義上是一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組織。一個人的生活質量要取決於他周圍許多為他服務的人的工作質量。你要吃肉吃糧,但為你提供這些商品的人缺乏“盡本分在素位中”的意識,你買來的火腿裏有刀片,麵包裏有老鼠屎;你坐出租車趕火車,但司機嫌路途較近賺不了錢而拒載;你期望孩子學習好,但教他的老師業務不精,批改作文時還寫錯別字……這時,你真要對那些為你提供服務的人說一句了:“請把你的工作做得好一點,行不行?”反過來,你又是否盡足本分了呢?你給別人提供的服務是不是能讓別人滿意呢?在自給自足的農業社會,我們可以“萬事不求人”,但在現代社會,我們離不開別人的工作和服務。市場經濟的社會就是一個互相服務的社會。我們隻有都做好自己的那份工作,才可以大大增加社會的財富,提高包括我們自己在內的每一個人的生活質量。
盡本分,首先是對我們自己有利。你要保住飯碗,要獲得薪水,還想升職加薪,就須兢兢業業做好你眼前的這份工作。沒有一個老板會喜歡雇用一個工作吊兒郎當、業務一塌糊塗的職員。盡本分,也對他人、對社會有利,從而使你受到他人和社會的尊敬。我們沒有理由不盡本分。
盡本分應該是一種自覺的工作態度。這種自覺,來自於我們對自己工作的意義的理解,來自於對自己職業的熱愛和自豪感。如果我們隻是把工作看做是糊口的手段,我們就很難對它產生熱愛,也就不會那麼盡力了。
人當然最好是能擁有自己理想的職業,從事自己感興趣的工作,但世事經常難遂人願。也許你以後會有跳槽的機會,那你當然可以重新選擇,但也許你會一直在目前這個工作上幹下去。無論你能不能跳槽,你應該努力把眼下這份工作做好。你同樣要對這份你不大喜歡的工作尊重,同樣要盡本分,因為這個工作對你、對社會都是有利的。也許你不喜歡它,是因為你還不了解它的意義。當你真正投入了,了解了,熟悉了,也許你就會熱愛上它的。如果你最終發現它不適合你,你就把它當做你新的職業或工作的預備課好了,預備課你也要認真讀,哪能敷衍了事呢?
經濟學家茅於軾在《中國人的道德前景》一書中說:“一個商品社會的成熟程度可以用其成員對自己職業的忠誠程度來衡量。社會成員具有強烈的職業道德意識是商品經濟長期錘煉的結果。一個人如果不盡本分、不忠於自己的職守,必然被淘汰,不像在德行的其他方麵,如有什麼缺點還不致立刻威脅到自己賴以謀生的手段及飯碗。”
讓我們對自己說:“盡自己的本分吧!”認真、負責、高質量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論老板有沒有在看著。即便某些人鄙視我們的職業,隻要工作對我們是有益的,我們就不必自慚形穢。在普通的工作中盡足本分,我們問心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