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葬是一種古老的習俗,早在原始社會便已開始出現。到了奴隸社會。用奴隸殉葬已成為製度。西漢時有一被掘墳墓,但“見百餘屍,縱橫相枕藉”,“或坐或臥,亦猶有立者,衣服形色,不異生人”,“墓中唯一男子,餘皆女子”。這一男子便是西周末代的周幽王。春秋以後生產力發展,人的使用價值增大,於是便慢慢地廢除了人殉,改用木製或陶製偶像代替。以後各王朝中,除秦始皇曾用過人殉外,其餘各朝雖也時有發生,但基本上還是將這種野蠻的製度廢除了。但到了明朝,人殉在喪葬製度中又死灰複燃。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時用妃和宮人46人殉葬,成祖朱棣用16宮妃殉葬,仁宗朱高熾用5宮妃殉葬,宣宗朱瞻基用10宮妃殉葬。明英宗朱祁鎮是一位昏聵無能的皇帝,但他在臨死之前還是做了一件好事。在他病危時留下遺詔:“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後世勿複為。”宮妃殉葬最終廢止。此前明朝隨皇帝殉葬宮女的父兄會因此給予官職,從厚優恤,並給以“朝天女戶”的身份,帶俸世襲。而隨殉的宮女,也會追封為妃,諡以美稱。

鄭和七下西洋

朱棣即位後,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國家之一,在經濟和軍事上都是首屈一指。為了恢複和發展同海外各國的友好貿易往來,樹立和擴大明朝在海外的威望和影響,明成祖決定派人遠赴西洋。因為鄭和是明成祖的心腹,再加上鄭和深受父親的影響,對航海頗為了解,於是,鄭和成了第一人選。

永樂三(1405)年六月,鄭和率領62艘寶船(因其形體巨大,駕駛先進而得名),帶著大量的絲綢、瓷器、糧食等物資以及2700餘人,開始了第一次遠航。這次遠航的起點是蘇州劉家河,終點是印度半島西南的大商港的古裏(今卡利卡特)。兩地國王都對鄭和表示熱烈歡迎,並與鄭和互贈了禮物。1407年返回。然而,在返回途中,行至舊港(蘇門達臘島)時,海盜頭子陳祖義偽降,其實是陰謀搶劫。鄭和假意不知,在陳祖義晚上妄圖搶劫時,62艘寶船突然殺聲震天,把陳祖義等當場擒獲。押回國後,明成祖重賞鄭和,將陳祖義斬首示眾。

永樂五(1407)年年末到永樂七(1409)年七、八月間,鄭和率寶船48艘從劉家港啟航,進行第二次遠航。船隊經過占城、泰國、蘇門達臘、古裏、錫蘭等國家到達爪哇國。當時,爪畦國東、西兩王正在戰爭,鄭和船隊的人員上岸進行貿易時,被西王誤殺了170多人。事後,西王自知理虧,派使臣隨鄭和到明朝向明王謝罪。此後,爪哇一直和中國保持著友好往來。

永樂七(1409)年秋天,剛剛回國的鄭和又被明成祖派去三下西洋。鄭和船隊首先到達占城。在占城,占城王特意在王宮裏為鄭和船隊舉行盛大的宴會。占城人民也對中國的瓷器和絲綾等物很感興趣,鄭和也從他們那裏購買象牙、犀牛角等特產。之後,鄭和再次到達錫蘭。然而,錫蘭國王對鄭和傲慢無禮,還欲搶劫船上的寶物,鄭和無奈,破城攻之。生擒錫蘭國王亞烈苦奈兒,於永樂九(1411)年,帶回大明。永樂大帝從寬發落,賜衣物,釋放回國。鄭和此次遠洋歸來,有19個國家的使節隨鄭和船隊一起到中國訪問,明朝的對外關係達到了一個高潮。

永樂十一(1413)年,鄭和第四次遠航。他先到達占城,又訪問了東南亞諸國,並到了蘇門答臘及忽魯謨斯等國。回國,途經蘇門答臘時,蘇門達臘前王子欲對鄭和船隊截擊,被鄭和擒獲。永樂十三(1415)年,鄭和率船隊回國。

永樂十四(1416)年,鄭和第五次下西洋,鄭和率船隊竟爪哇、古裏、忽魯謨斯、阿丹、木骨都束(今索馬裏)、卜剌哇(今非洲東岸)等地,將19個國家的使臣送回各自國家。永樂十七(1419)年。鄭和回國時,又有17個國家的使臣隨鄭和船隊來到大明訪問。

永樂十九(1421)年。明成祖又派鄭和帶著國書和大量的禮物,率領船隊護送這些使臣回去。這是鄭和的船隊第六次遠航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