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洛克菲勒同時代的鋼鐵大王卡內基先生曾經說過一句話:“尾聲隻是開始。”不過,在洛克菲勒看來,卡內基隻給人們提供了一個成功公式,卻沒有提供其中的演算過程,“看來這個家夥就是不能改變自私的本性,總怕別人窺見他成功的秘密。”洛克菲勒開玩笑地說。
“尾聲隻是開始”,應該怎樣理解這句話呢?“鐵匠是在試圖表明成功是一個不斷繁衍、不斷累積的過程,這就像一個多產的母牛,當它產下一個牛崽之後,馬上又懷上了另一個牛崽,如此往複,生生不息。尾聲是一段路程的最後一站,又是一個新的夢想的開端。”洛克菲勒如是對自己的兒子小約翰說。事實上的確如此,成功源於一點一滴的積累,每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從平凡走向卓越,都必須擁有對目標堅持不懈的恒心和堅強的意誌力,而一旦取得成功,短暫的歇息之後應繼續前行,去追尋下一個成功。換句話說,在一個小小的成功麵前,不能洋洋自得,不思進取,否則終將慘遭失敗,追悔莫及。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曆史上總是不乏後者。
南北朝時期的大詩人江淹,少年家境貧寒,為了改善家境,刻苦讀書。由於他才智過人,很受當時的人的讚賞。到了晚年,他進了仕途,做了高官,功成名就,生活富貴,再也不用為生計而奔波。生活上沒有了壓力之後,沒有繼續讀書、積累素材,因此文思也隨之枯竭,再也沒有名篇傳世了。這就是“江郎才盡”的來源。
宋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的文集裏也曾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江西省金溪縣有個叫方仲永的鄉民,祖上世世代代以耕田為業。仲永長到5歲時,還未曾見過筆墨紙硯,有一天忽然哭著要這些東西,他的父親對此感到很奇怪,就從鄰居家借來給他。他馬上寫下四句詩,並且自己題了它的篇名。從此以後,人們隨便指定一種事物為題讓他作詩,他立刻就能寫成,那文采和道理都有可供欣賞的地方。同鄉人對此都感到稀奇,有些人還用錢財、禮物來求方仲永寫詩。他的父親認為這樣的做法有利可圖,便天天領著方仲永到處向同鄉人求取錢財,不再讓他讀書學習了,沒有必要的知識積累,等到他20歲的時候,已經毫無特色,與普通人沒有什麼差別了。
由此可見,知識需要點滴的學習、長期的積累,放棄了學習、放棄了積累,人遲早會像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一樣靈感盡失、才華枯竭的。
人的一生充滿機遇和變化,不可能幾十年如一日的恒定不變。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人才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每一個人尤其是年輕人隻有不斷學習知識技能,不斷積累經驗教訓,才不至於落伍,才不會被時代淘汰,才能駕馭自己的人生,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洛克菲勒曾教導自己的孩子們說:“每一個偉大的成功者,都是用一個個小的成功把自己堆砌上去的,他們用尾聲歡慶夢想的實現,又用尾聲歡送新的夢想上路,這是每一個創造了偉大成就的人的品質。”
我國著名藝術大師齊白石年幼的時候沒有機會上學,但是癡迷於藝術,憑著對藝術的不懈追求和不斷學習,從不讓一日虛度,終成一代繪畫大師,名揚海內外。
比爾·蓋茨是當今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人們幾乎找不出別的年輕人,能夠像他一樣年紀輕輕時就憑個人能力取得了傲人的財富。比爾·蓋茨曾說,他的夢想是“讓每個家庭、每張辦公桌上都有一台電腦”。如今,越來越多的電腦走入了人們的生活,這個當初近乎異想天開的夢已經逐漸被實現。電腦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已經必不可少。然而,這位成功者並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停滯不前。他說:“我害怕失敗。實際上,當我每天來到辦公室,都會問自己:我是否在努力?是否有人做得比我們更好,甚至已經超越了我們?我們是否已經很好了?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呢?”
由此可見,我們唯有學習、學習、再學習,進步、進步、再進步,不沉湎於一時的成功,不驕傲於過往的輝煌,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人生價值。
智慧箴言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有句名言:“聰明在於學習,天才在於積累。”一個人的成才與事業的成功並不完全取決於天賦及其他,關鍵在於持續不斷地學習與鍥而不舍的奮鬥。一個取得了一點成績就驕傲不已的人,最終會在驕傲中毀滅自己,成功的人永遠都離不開謙虛的精神及不懈的努力。要知道,尾聲隻是開始!
把苦難和逆境當做財富
漫漫人生路,沒有誰能夠走得一帆風順,命運總是會為我們設下種種障礙,讓我們去經曆種種苦難和逆境。但是有一天驀然回首,我們也許會發現,走過的路是神聖的,苦難和逆境皆是人生中的一筆財富,閃耀著金色的光芒。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把你的苦難當做難得的經驗,忍耐一時之痛去體會它,你將因為這些苦痛而比別人更了解人生。” 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孟子也曾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是的,人要有所成,必先經曆苦難。苦難和逆境豐富了我們的人生閱曆,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了“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含義,同時也練就了我們堅強的意誌和履險如夷的氣概!經曆了一次次刻骨銘心的磨難後,每個人臉上都會掛著淚珠並洋溢著發自內心的微笑。
曆史上每一位傑出人物的成長道路無不曆經曲折,然而,正是由於他們善於在困苦磨難中向生活學習,磨礪意誌,才在最險峭的山崖上紮根成長為最偉岸挺拔的大樹,昂首向天。司馬遷遭受宮刑卻著出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貝多芬處於事業巔峰時不幸遭遇失聰,然而他選擇堅強地麵對生活,“扼住了命運的咽喉”;霍金在風華正茂的年紀患上了肌肉萎縮症,全身上下隻剩幾根手指可以動彈,然而他卻不氣不餒,為人類科學的進步開辟出了一片新的星空……在這些傑出人物的成長過程中,苦難、逆境,定是立下過汗馬功勞的。
貧民出身的洛克菲勒也曾教導自己的孩子們說:“我希望你們能夠去除對知識、學問的依賴心理,成為一個真正有實際能力的人。那麼實際能力從何而來呢?我認為它就潛藏在吃苦之中。”“苦難會使你的事業大廈建立在堅實的地麵上,而不是流沙裏。人要有遠見,隻有長時間的吃苦,才有長時間的收獲。”生活中總有很多人會誤讀苦難和逆境的色彩,有人說它們是黑色的,於是他們屈服了;有人說它們是灰色的,於是他們逃避著。然而事實上苦難和逆境是金色的,能夠使人學到許多有用的東西,得到真正的鍛煉,人往往在越困難的時候意誌越堅強,奮鬥目標越清晰,取得的成績也越光輝。這也正如洛克菲勒所言:“走過布滿艱辛、困難、失敗和不幸的道路,不僅會鑄就我們堅強的品格,我們賴以成就大事的各種實際能力亦將應運而生。隻有在苦難和逆境中不斷向上攀爬的人,才知道怎樣去尋找方法、手段,讓自己得救。”
大約在兩個半世紀以前,在法國裏昂的一次盛大宴會上,來賓們就一幅繪畫到底是表現了古希臘神話中的某些場景,還是描繪了古希臘真實的曆史畫麵,彼此間展開了激烈的爭論。看到來賓們一個個麵紅耳赤,吵得不可開交,氣氛越來越緊張時,主人靈機一動,轉身請旁邊的一個侍者來解釋一下畫麵的意境。
這是一位地位卑微的侍者,他甚至根本就沒有發言的權利,來賓們對主人的建議感到不可思議。結果卻大大出乎了人們的意料,這位侍者的解釋令所有在座的客人都大為震驚,因為他對整個畫麵所表現的主題作了非常細致入微的描述。他的思路顯得非常清晰,理解非常深刻,而且觀點幾乎無可辯駁。因而,這位侍者的解釋立刻就解決了爭端,所有在場的人無不心悅誠服。
大家對侍者一下子產生了興趣。
“請問您是在哪所學校接受教育的,先生?”在座的一位客人帶著極其尊敬的口吻詢問這位侍者。
“我在許多學校接受過教育,閣下,但是,我在其中學習時間最長,並且學到東西最多的那所學校叫做‘逆境’。”年輕的侍者回答說。
這個侍者的名字叫做讓·雅克·盧梭。他的一生確實都是在苦難和逆境中度過的。早年貧寒交迫的生活,使得盧梭有機會成為—個對整個社會的方方麵麵有著深刻認識的人,加上自己的勤奮努力,最終成為那個時代最偉大的天才之一。讓·雅克·盧梭的名字,和他那閃爍著智慧火花的著作,就像暗夜裏的閃電一樣照亮了整個歐洲。
“逆境”實為最嚴厲、最崇高的老師,用別樣的方式教育出了最傑出的人物。由此可見,人要獲得深邃的思想,或者取得巨大的成功,就要善於從苦難和逆境中汲取精神的養料。正如溫室中的盆栽永遠經受不了狂風暴雨的考驗一樣,真正傑出的人物是不會甘於安逸享樂、平庸無味的生活的。而那些一生都得過且過的人隻能一輩子庸庸碌碌,更不會取得任何成就。
苦難和逆境是一筆財富,它可以讓我們學會忍耐,學會拚搏,可以讓我們在生活的熔爐中練就堅忍不拔的毅力,從幼稚走向成熟,由困境走向成功。“處心積慮地去吃苦,是我篤信的成功信條之一。”讓我們同時以洛克菲勒教導孩子們的話共勉!
智慧箴言
洛克菲勒有一句經典名言:“沒有不幸體驗的人,反而不幸。”大意是指,並不是每一次不幸都是災難,早年的逆境通常是一種幸運。與困難作鬥爭不僅磨礪了我們的意誌,也為日後更為激烈的競爭準備了豐富的經驗。讓我們微笑著麵對生活贈予我們的磨難,從而練就鋼鐵般的意誌,將成功攬入懷中吧!
成功要從小事做起
很多人都認為能將大事做好的人才是成功的人,其實,成功的人也是從做小事做起的。“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萬丈高樓,平地起”等說的都是這個道理。
洛克菲勒曾在信中對自己的兒子小約翰說:“親愛的孩子,我相信你已經察覺到了,自你到我身邊工作以來,我並沒有給予你重擔去挑。這並不表明我懷疑你的能力,我隻是希望你能從小事做起而已……”
是的,急於求成,急功近利,是不可能成功的。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不乏鬱鬱而不得誌的人,原因之一,是他們根本不明白凡事都應該從小事做起這個道理,空有一番大誌而無用武之地。所謂“於細微之處見精神”,隻有具備了做小事的精神,才能擁有做大事的氣魄。不要小看做小事,不要討厭做小事,用小事堆砌起來的工作長城是強硬的,用小事建造起來的事業大廈是堅固的。
青年時代的福特應聘時,在門口的地麵上順手拾起了一張漬紙,丟進了廢紙簍裏。董事長看到後說:“福特先生,你被錄用了!”並說:“前麵的應聘者雖然學曆高,儀表堂堂,但是他們的眼睛總能看見大事,看不見小事,你的眼睛能看見小事,我認為看見小事的人,將來自然能看見大事。一個隻能看見大事的人,他會忽略很多小事,是不會成功的。”福特就這樣走進了這家公司,進入了汽車領域,並最終書寫了福特公司的輝煌。
達·芬奇從小學畫畫,老師隻讓他畫雞蛋,他很不耐煩。老師告訴他:“世界上沒有兩隻一樣的雞蛋。”他聽從了老師的教誨,認真觀察學習,反複畫小小的雞蛋。憑著從小事做起的認真習慣,達·芬奇終成一代繪畫大師。
有一次,在北京飯店舉辦涉外宴會,周總理問:“今晚的點心是什麼餡?”一位工作人員答道:“大概是三鮮餡吧。”周恩來馬上追問:“什麼叫大概?究竟是,還是不是?客人中如果有人對海鮮過敏,出了問題誰負責?”周恩來位居總理之職,官不可謂不大,而他卻總是強調 “關照小事,成就大事”。正是以他這種一絲不苟的精神,贏得了中國人民的愛戴,同樣受到了國際友人的尊敬。
……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但是,現在有很多年輕人都不願意做小事,一心想著幹大事,最終卻什麼事都幹不成。事實上,江海是積小河而成,高山是積小石而成,沒有人可以一步登天,不要做不切實際的夢,空中樓閣隻是幻想而已。要想成功,還須從小事做起。
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說得好:“使人疲憊不堪的不是遠處的高山,而是鞋子裏的一粒沙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很有必要隨時倒出鞋子裏的那粒沙子。因為,生活中將你擊垮的有時並不是那些巨大的挑戰,而是一些非常瑣碎的小事。也就是說,很多時候正是因為疏忽了一些微小的細節,才造成了很多巨大的失敗。
成功最重要的秘訣,就是從做別人不願意做的小事做起。許多白手起家而事業有成的人,在小學徒或小職員的時代就能以最高的熱忱和耐心去麵對上司給予他們的小任務或小工作,而其他人對這些小任務和小工作則是非常不屑一顧。這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洛克菲勒也不例外。我們知道了,洛克菲勒曆經千辛萬苦找來的第一份工作是簿記員,那時候天剛蒙蒙亮他就要去上班。盡管辦公室裏點的鯨魚燈很昏暗,簿記員的工作在別人看來又是那麼的枯燥乏味,但這始終讓洛克菲勒著迷而欣喜。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雇主不斷地為他加薪。以簿記員為起點,洛克菲勒不停地向上走,最終創造出一個屬於自己的石油王國。
人,隻要一心一意去做事,就沒有做不好的事。而幾乎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在小事中尋找出了人生的大課題。由此可見,即便是小事,也應盡職盡責去做好,這樣終有一天會迎來“大成功”。
老子說:“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任何大事都是從注意小事入手的。一個連小事都不願做、做不好的人,能成就多大的事業呢?更何況,許多“大事”不都是由那些瑣碎的小事組成的嗎?當有一天我們能探索出平凡小事中所蘊含的巨大價值時,那麼,成功就離我們不遠了。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每做一件事情都會促使你向成功靠近一步,千萬不要因為小或者低微就鄙視它,放棄將使你失去一次鍛煉的機會,也減少一次提高的可能。
智慧箴言
洛克菲勒曾經告誡自己的兒子說:“做好小事是做成大事的基石。”海爾總裁張瑞敏也曾說過:“什麼是不簡單?把每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什麼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都是很平實的語言,卻包含了很深刻的道理。如果你想成功,就趕快想方設法克服掉誌大才疏、眼高手低、好高騖遠這些壞毛病,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吧!
勤奮沒有替代品
一位哲人曾經說過:“春天不播種,夏天就不會生長,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嚐。”勤奮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習慣,擁有了勤奮,一切困難都可逐步迎刃而解。在人生的道路上,你若想有所作為,首先要培養勤勞的美德和習慣。因為,隻有付出了辛勞的汗水,才會體驗到收獲的快樂,勤奮沒有替代品。
洛克菲勒曾對自己的孩子們說:“決定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如知識是否完備,態度是否積極,人品是否有魅力,對自己是否有信心,是勇敢者還是膽小鬼,等等,這些你們都明白了。但是,在我看來,你們或多或少都忽略了‘勤奮’這一要素。雖然你們都承認它是促成成功的一種要素,但我總懷疑你們是否認真考慮過它……”是的,勤奮是通往幸福和成功的階梯,養成勤奮的習慣,定會使自己終生受益。
洛克菲勒自小就是一個十分勤奮的人,正如他自己所說的:“上學時,我不是一個一教就會的學生,所以為了取得好成績,我隻能勤勤懇懇地學習,並持之以恒。通過勤奮努力換來的成果給了我莫大的信心,我之所以日後能夠取得輝煌的成功,並且在身陷逆境時能夠泰然處之,很大程度上都得益於我自小建立的勤奮思想。是的,我自小就明白,勤奮沒有替代品!”
我們常說“勤能補拙”,事實上的確如此。勤奮在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屬於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除了智能以外的心理因素。一位哲人曾經說過:“勤奮是智慧的雙胞胎,懶惰是愚蠢的親兄弟。”我國橋梁專家茅以升也說過:“天資再好,沒有勤奮,也會一事無成,反而,有了勤奮,沒有天資的人也可以取得成就。”即使天資不好,也是可以用勤奮彌補的。我國著名京劇大師梅蘭芳年輕時,去拜師學藝,師傅說他“一雙死魚眼,灰暗、呆滯”,於是,他就養鴿子,鴿子飛時,他就一動不動地盯著,窮追不舍,直到鴿子飛下來為止,他還養金魚,眼睛跟著金魚轉,後來,他的眼睛變得炯炯有神,成為一代京劇大師。俄國著名學者、詩人羅蒙諾索夫剛進學校學習拉丁文時,同班同學指手畫腳地議論說:“看啊,一個20歲的大傻瓜來學拉丁文了。”老師的冷淡,同學的譏笑,沒有讓他氣餒,他更加用心地聽講,刻苦地努力,最終成長為一位具有廣泛才學的著名科學家,被譽為“俄國科學的始祖”。
俗語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真正的成功絕不會光顧那些精神萎靡、四體不勤的人,成功隻存在於辛勤的勞動和晶瑩的汗水中。懶惰則隻會使人們精神沮喪、萬念俱灰。
個人奮發向上的實幹精神是取得一切成功的前提條件,任何傑出成就的獲得都必須摒除好逸惡勞的壞習性。也隻有通過辛勞的付出,才能創造財富,創造美好生活。
洛克菲勒曾經告誡自己的兒子說:“約翰,在這個無限變幻的世界中,沒有永遠的貴族,也沒有永遠的窮人。出身低微和家境貧寒的人,通過自己的勤奮工作、執著的追求和智慧,同樣能夠功成名就、出人頭地,成為一代新貴族。”是的,在洛克菲勒小的時候,身上穿的都是破衣爛衫,家境貧寒到要靠好心人來接濟。但是通過孜孜不倦地勤奮付出,洛克菲勒創造了一個龐大的財富帝國,並將巨額財富源源不斷地注入慈善事業中去。
不僅如此,洛克菲勒還認為,勤奮能夠修培養人的能力。當他受雇於休伊特—塔特爾公司時,終日披星戴月地勤奮工作,那時他就獲得了能力出眾的年輕簿記員的名聲。他的老板甚至對他說:“以你這樣非凡的毅力,你一定會取得巨大的成功。”那時的洛克菲勒盡管對未來還沒有明確的方向,但是他始終相信,隻要勤奮付出,肯努力,用心去做一件事,一定會有不凡的明天。
對比一下現在的年輕人,他們在剛走出校園時就對自己抱著很高的期望,認為自己應該得到重用,應該得到豐厚的報酬。一旦得不到重用,工資達不到預期的目標,就會失去信心,失去對工作的熱情,並消極地對待工作。其實,收獲成果的多少取決於個人努力的程度,努力工作,遲早會得到回報的。如果想既不付出又希望得到優厚的待遇,那麼,肯定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會雇用你的。一家知名公司的標語牌寫有這樣一段發人深省的話:如果你有智慧,請你貢獻智慧;如果你沒有智慧,請你貢獻汗水;如果兩樣你都不貢獻,請你離開。
“如果你有強烈的成功欲望,那你必須記住,在今後的時間裏,比起玩來,對工作更要感興趣,不能在必要時拚死拚活地幹的人,是不會獲得成功的。” 洛克菲勒如是勸告自己的孩子們說。任何一家公司永遠都需要勤奮進取的員工,勤奮確實是保證高效工作的前提,隻有勤勤懇懇、紮紮實實,才能把自己的才能和潛力全部發揮出來,在短時間內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智慧箴言
愛迪生說:“天才是99%的勤奮加1%的天賦。”郭沫若曾經說過:“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是勤奮。”以此可見勤奮的重要性,是的,天道酬勤,有多少付出才會有多少收獲。勤奮能激活人的內在潛力,增長人的才幹,勤奮沒有替代品。
幸運之神眷顧勇者
現代社會,不少人經常牢騷滿腹,抱怨生活壓力太大,老天對自己不公平,幸運的好事總也不降臨到自己的頭上來……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弗遜說過:“我是絕對相信運氣這回事的。並且我發現,我工作越努力,我的運氣就越好。”事實上的確如此,機會總是垂青於有準備的人,幸運之神也總是眷顧那些勤奮努力、智勇雙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