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曾經對自己的兒子小約翰提出了這樣一條忠告:“你不能靠運氣活著,尤其不能靠運氣來建立事業。”
有一次,小約翰的姐姐塞迪興高采烈地告訴洛克菲勒:“爸爸,我手裏的股票就像百依百順的奴隸,正在幫我將大把大把的錢往家拿。我真像一頭栽進了幸運裏。”“孩子,千萬別因為那些錢得意忘形、亂了方寸,小心運氣會把你扔到失敗的田野上。”洛克菲勒如是說。 “幸運之神眷顧勇者”是洛克菲勒一生尊奉的信條。在洛克菲勒看來,勝利不一定屬於強者,生氣勃勃、勇敢無畏且膽大心細的人也會獲勝。如果將勇敢無畏和謹慎懦弱相比,勇敢無畏更具吸引力,更能促進成功。
他還對自己孩子們說:“幾乎沒有人不欣賞自信、果斷的人,幾乎每個人都是自信、果斷者的支持者,期望這樣的人擔任領袖。所以,勇敢的人常常較容易擔任領袖、總裁和司令官,常常較容易獲得成功,那些迅速升職的人都屬於這樣的人。當然,單是勇敢,並不能絕對保證成功。真正的勇者並非是不可一世的狂妄之徒,更不是沒有腦子的莽撞漢。真正的勇者足智多謀,能夠運用自己的腦力和判斷力,計劃每一步,做每一個決定。這種做法常常具有明顯的優勢,能夠幫助他們戰勝對手。”是的,“成功細中取,富貴險中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俗話說:“不登險峰,不識天地的遼闊。”生活中,如果顧慮太多,優柔寡斷,往往就會錯失良機。當然了,對於做事粗心,總是考慮不周的人來說,凡事應該三思而後行;但對於本身就缺乏決斷力的人來說,也不能讓“三思”阻礙了自己前進的腳步,眼睜睜地看著機會溜掉。
在茂密的叢林中,一隻老虎正在覓食。它不知道獵人布置的陷阱就在附近。過了一會兒,老虎看到前方似有獵物出現,於是奮力追趕,隻是很不幸,老虎的腳掌被獵人的鐵圈鉤住了。老虎極力想掙脫束縛,但是鐵圈把它牢牢地固定在了原地。這時,手拿獵槍的獵人出現了,他一步步向老虎逼近,老虎似乎感覺到了死亡的先兆。眼看著獵人就要端起獵槍,老虎不再猶豫,它用盡全身的力氣,猛地掙脫了鐵鏈。但是,它的一條腿卻留在了鐵圈上。
老虎斷了一隻腿,這自然是很痛苦的,但卻因此而保住了性命,也不能不說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壁虎也有“斷尾求生”的本領。可見果斷決策在自然界中也是一種明智的做法。當我們麵臨艱難的抉擇時,也應該像求生的老虎和壁虎一樣,果斷地做出取舍,不要猶豫不決,以免遭受更大的損失。
人對於改變,多多少少都會有一種莫名的緊張和不安,即使是身處進步的改變也會因為害怕冒風險而焦慮。然而,人的一生如果隻求平穩,從不放開自己去追逐更高的目標,從不展翅高飛,那麼人生也便失去了意義。雨果說:“‘拿出膽量來’,那一吼聲是一切成功之母。”洛克菲勒也曾告誡自己的孩子們說:“勇敢果決的人,往往能夠完成最好的交易,吸引他人的支持,結成最有力的盟約。而那些優柔寡斷的人卻難以獲得到這些。”
是的,經常猶豫不決的人,往往會失去許多成功的機會。獲得成功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排除一切幹擾因素,迅速做出正確的決定。一個人如果總是優柔寡斷,猶豫不決,或者總在毫無意義地思考自己的選擇,一旦有了新的情況就輕易改變自己的決定,終究是難成大事的!而且,這樣的人往往沒有必勝的信念,也不會有人信任他們。自信積極的人就不一樣,他們是世界的主宰者。這也正如洛克菲勒所說:“勇敢無畏的品格對自己也大有裨益,有自信的人期望成功,他們會配合自己的期望,設計所有的計劃以追求成功。換句話說,如果你覺得自己是贏家,你的行為就會像個贏家;如果你的行為像個贏家,你就很可能去做更多贏家的事,從而改變所謂的運氣。”
需要強調的是,勇敢無畏並不意味著倉促行事,盲目做決定,一個成功者往往是一個智勇雙全者。
一天深夜,卓別林帶了一筆巨款回家。在經過一段幽深的小徑時,麵前突然閃出來一個彪形大漢,拿著手槍逼他交出所有財物。
卓別林看著這位虎背熊腰的劫匪和黑洞洞的槍口,裝作渾身發抖,戰戰兢兢地說:“我是有點錢,可全是老板的,幫個小忙吧,在我帽子上打兩槍,我回去好交代。”
強盜沒有說話,但把他的帽子接了過去,“砰砰”打了兩槍。
卓別林又央求再朝他的褲腳打兩槍,“這樣不就更逼真了,主人就不會不相信了。”
強盜不耐煩地拉起褲腳打了幾槍。
卓別林又說:“請再將衣襟打幾個洞吧。”
強盜罵著:“你這個膽小鬼,他媽的……”
強盜扣著扳機,但不見槍響。
卓別林一看,知道子彈沒了,便飛也似的跑了。
勇氣可以催生智慧,智慧中包含著勇氣,以智慧為基礎的勇,以勇為前提的智慧,才是成功者所需要的。
智慧箴言
成功學創始人拿破侖·希爾說:“生活如同一盤棋,你的對手是時間,假如你在行動前猶豫不決,或行動拖遝,你將因時間過長而痛失這盤棋——你的對手是不容許你猶豫不決的!”凡事不想一想就去做叫莽撞,往往後患無窮。但想得太多,瞻前顧後,畏首畏尾,則會“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所以,遇事既要想清楚,有所思考而後行動,又不要優柔寡斷。
創造力是成功的保障
當今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實力的競爭、創造力的競爭。毫無疑問,創造力是最重要的人力資源。沒有創造力,就不會有進步,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會永遠重複著同樣的模式。美國哈佛大學的校長普西曾經深刻地指出:“一個人是否具有創新能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之間的分水嶺。”事實上的確如此,那些令人稱羨的發明家、企業家,和普通人最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他們肯積極付出,善於思考,勇於創新,讓自己的人生和事業獲得跳躍式的成長和發展。
洛克菲勒說:“創造力、自發精神和信念可以化一切不可能為可能。”在主動、信念等決定成功的各個要素間,洛克菲勒將創造力放在了首位。由此可見,創造力的重要性。是的,即使你有豐富的學識,如果不能與時俱進,不能隨著變化的環境調整自己,缺乏創新精神和開拓意識,終究也會慘遭淘汰。
洛克菲勒還曾告誡自己的兒子小約翰說:“為了事業的成功,必須培養下屬和員工的豐富的想象力和獨一無二的創造力。在過去,隻要有受過一定的教育,肯努力,就有希望獲得成功。但是在今天,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在教育與努力之外再加上這樣一個要素——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心靈。”當今企業呼喚創新型人才,創新型人才是創新的載體,培養和造就創新型人才,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有這樣一個故事:
越戰期間,美國好萊塢舉行過一次募捐晚會。由於當時的反戰情緒比較強烈,募捐晚會以1美元的收獲而收場,創下了一個吉尼斯紀錄。在這次晚會上,一個叫卡塞爾的小夥子一舉成名,他是一名拍賣師,這唯一的1美元是他用自己的智慧募捐到的。
當時他讓大家在晚會上選一位最漂亮的姑娘,然後由他來拍賣這位姑娘的一個親吻,最後他募到了難得的1美元。當好萊塢把這1美元寄往越南前線的時候,美國的各大報紙都進行了報道。
人們看到這一消息,無不驚歎於卡塞爾對戰爭的嘲諷,然而德國的某一獵頭公司即發現了這位天才,他們認為卡塞爾是棵搖錢樹,誰能運用他的頭腦,必將財源滾滾,於是建議日漸衰萎的奧格斯堡啤酒廠重金聘他為顧問。1972年,卡塞爾移居德國,受聘於奧格斯堡啤酒廠。他果然不負眾望,在那裏異想天開地開發了美容啤酒和浴用啤酒,從而使奧格斯堡啤酒廠一夜之間成為全世界銷量最大的啤酒廠。1990年,卡塞爾以德國政府顧問的身份主持拆除柏林牆。這一次他使柏林牆的每一塊磚都以收藏品的形式進入了世界上200多萬個家庭和公司,創造了城牆磚售價的世界之最。
1998年,卡塞爾返回美國。他下飛機的時候,美國大西洋賭城——拉斯維加斯正在上演一場拳擊鬧劇,泰森咬掉了霍利菲爾德的半隻耳朵。出人預料的是,第二天歐洲和美國的許多超市出現了“霍氏耳朵”巧克力,其生產廠家是卡塞爾所屬的特爾尼公司。這一次,卡塞爾雖因霍利菲爾德的起訴輸掉了盈利額的80%,然而他天才般的創新能力卻給他贏來了年薪3000萬的身價。
21世紀到來的那一天,他應休斯敦大學校長曼海姆的邀請,回母校做創業方麵的演講。在這次演講會上,一個學生當眾向他提出了這麼一個問題:卡塞爾先生,您能在我單腿站立的時間裏,把您創業的精髓告訴我嗎?那位學生正準備抬起一隻腳,卡塞爾就答複完畢:生意場上,無論買賣大小,出賣的都是智慧。
這次他贏得的不僅是掌聲,還有一個榮譽博士的頭銜。
有人說:“在人類日益擁擠的生存空間裏,唯一可以使人擺脫擁擠感覺的,不是別的什麼,而是創新之路。”因此,如果想在人生的道路上收獲更多,就應該努力做一個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
需要注意的是,創新在於找出新的改進方法。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因為找出了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方法。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關鍵是要相信“我能做得更好”。有了這種信念,才可以使自己的大腦活躍起來。如果隻想“不可能”、“辦不到”、“沒有用”、“我不行”等,那麼創造的大門就關閉了。
智慧箴言
一位哲人說過:“踩著前人的腳印前進,最佳結果也隻能是‘亞軍’。”是的,如果隻是一味地模仿別人的經驗和做法,而沒有自己的吸收和創新,那就隻能永遠跟在別人的後麵。要想有所創新,我們就必須突破思維定式,有時候隻要讓腦筋轉個彎,哪怕隻是個小弧度,就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讀書將使你受益無窮
古往今來,但凡有所成就、有所作為的人士無不重視讀書的作用,無不視書籍為平生最寶貴的財富。我國唐代著名詩人杜甫曾經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也曾說過:“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英國數學家巴羅曾經說過:“一個愛讀書的人,他必定不至於缺少一個忠實的朋友,一個良好的老師,一個可愛的伴侶,一個溫情的安慰者。”英國著名劇作家莎士比亞則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好的書籍可謂最好的良師益友之一,它記錄了人類曆史的發展過程,記錄了所有的新發現,記載了古今曆代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能開闊人的視野,陶冶人的情操,撫慰人的心靈。而且,若想在事業上取得非凡的成就,讀書也是必不可少的策略之一。
洛克菲勒曾教育自己的兒子說:“知識是外在的,是我們對所見事物的認識;智慧則是內涵的,是我們對無形事物的了解;隻有二者兼備,你才能成為一個全麵發展的人。”洛克菲勒非常重視讀書的作用,也非常熱愛讀書,在他看來,要從別人的錯誤中去學習,自己可沒有時間去經曆那麼多的錯失,而讀書是避免錯失發生的最好方法之一,在處理各種各樣的事情之前,最好先閱讀一下先行者們留下來的寶典奇文,這樣每月讀一本書,就向正確的人生方向邁進了一步。當洛克菲勒剛剛從學校畢業後,就踏上了西行的未知之路,而他的行囊裏則放著惠特曼的詩、托馬斯·霍爾夫的小說《你再不能返家》以及愛默生的書《論自立》。
進入商界以後,洛克菲勒更是切實感受到了讀書的重要性,就此,他對自己的兒子小約翰提出了這樣一條忠告:“有關經營企業的各種智慧,大多數都已經記述在了各類書籍之中。如果你肯花一定的時間與耐力進行閱讀,那麼跟不愛讀書的同齡人比起來,你就會站在相當有利的位置。”
蘇聯著名文學家高爾基曾經說過:“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正如洛克菲勒所言,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任何事情都親力親為,通過讀書,則可豐富知識,拓展視野。書讀得多了,自然就懂得多了,所謂“博學廣識”也就是這個道理。偉大的革命導師恩格斯就是一位熱愛讀書、廣泛學習的典範,他雖然隻上過中學,但由於他發奮讀書,19歲時就能用12種語言說話和寫文章,在參加工作後,他也沒有間斷過學習和研究,有了大量著作的問世,從而被馬克思稱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書。廣博淵深的知識,對恩格斯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準確地傳播科學共產主義理論起到過很大的作用。從他的經曆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知識的力量,更能體會到書籍作為人類掌握知識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但是,社會發展到了今天,各種休閑和娛樂方式驟然增多,很多年輕人對讀書這件事情可以說是不屑一顧。“讀書無用論”已經充斥了太多人的思想。
有這樣一個故事,我們不妨來看一下:
一天,一個不學無術的兒子問嗜書如命的爸爸:“爸爸,你說讀書到底有什麼用呢?有時候讀過的書過一陣子就忘掉了,就算沒有忘,在實際生活中的用途好像也很少!”爸爸沒有直接回答他,而是讓他去做一件事:“你現在就去取一個竹籃子去池塘邊裝一籃水回來。”兒子照做了。第一次,還沒走幾步,水就從籃子裏漏光了,兒子以為是自己跑得不夠快,於是又重新回到池塘邊裝了一籃水,這次他跑得更快了,可還是沒到家水就全漏光了,於是他又試了一次,可都沒有成功。最後,他拿著空籃子回到了爸爸身邊。爸爸問他:“你打到了什麼?”兒子說:“我什麼也沒打到。”爸爸說:“不是這樣的,你看起來什麼也沒有打到,籃子是空的,但實際上呢,你再仔細看,籃子變幹淨了。”兒子看了確實如此,髒髒的籃子竟然光潔如新。爸爸接著說:“讀書也是如此,也許你讀過的書,過上一段時間就忘了,也許你從書上看到的東西在現實生活中並沒有給你帶來什麼收益,但是他會潛移默化地改變一個人的言行,淨化一個人的心靈。”
“世間唯有讀書好”,如果有人問讀書學習有何作用,我們可以簡單地概括為,讀書使人明誌,讀書使人進步,讀書使人富有。總之,讀書能使人受益無窮!
智慧箴言
洛克菲勒曾告誡自己的兒女說:“讀書是一種心態,一種帶著無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觀察這個世界的心態,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人,你必須擁有這種態度。”讀書不僅可以開闊人的視野,陶冶人的情操,而且可以提升一個人的知識水平,以及處理各種事物的能力。博覽群書,必將受益無窮!
學以致用才是王道
學以致用,是傳統的儒家思想的一小部分,我們從小就接受著這樣的教導,然而也須自問:是否真正做到了?高爾基曾經說過:“一個人知道得越多,他就越有力量。”事實上,他概括得並不全麵,一個人隻有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並將其正確地用於實際生活中,他才能越有力量。概括來說,學以致用才是王道!
我們常說“知識改變命運”, 知識是先人誌士經過實踐總結而出的經驗和看法,它濃縮了人類曆史的發展,“知識是石,敲出生命之火;知識是火,點燃命運之燈;知識是燈,照亮命運之路;知識是路,引領我們走向燦爛的明天!”我們從來就沒有否認過知識的重要作用和影響,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學習中去,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用知識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未來!然而,我們應該反對“死讀書”和“讀死書”的學習方式,培養自己活學活用知識的能力。
洛克菲勒曾對自己的兒子小約翰說:“兒子,我知道你是布朗大學的優秀畢業生,你在經濟學與社會學方麵的知識可謂優秀。但是,你也應該清楚地知道,知識原本是空的,除非把知識應用於實踐,否則一切都是徒勞。”洛克菲勒並不是輕視知識的作用,他自己本身也是一個人十分熱愛學習的人,隻是在他看來,學問本身並不代表什麼,學問必須加以活用,才能發揮其實際作用。
俗話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可見讀書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然而讀書也並不總是萬能的,像魯迅先生的小說《範進中舉》的主人公範進就是一個典型的書蠹,盡管讀書破萬卷,下筆似有神,但在為人處世等方麵卻那麼懵懂無知。現實生活中,一些人就像一部讀書機器,他們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牢牢記住了書本,熟練演算習題,考試過關斬將,學位直到博士,然而讓他們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小問題時卻變得異常困難。這種人無異於一個活的“硬盤”,對社會、對家庭都不能貢獻知識的實際力量。知識學到這種地步確實是個悲劇!
很多人都迷信所謂的“知識就是力量”,其實這句話隻說對了一半。“知識隻是一種潛在的力量,隻有將知識付諸應用,而且是建設性地應用,才會顯現和發揮出它的威力。”洛克菲勒如是教導自己的孩子們說。他還說:“在標準石油公司永遠沒有活字典式的人物的位置,因為我不需要隻會記憶、不會思考的‘專家’。我要的人是真正能夠解決問題,能想出各種點子的人,是有夢想而且勇於實現夢想的人。”
是的,在現在這個競爭尤其激烈的社會裏,企業真正需要的是“人才”。什麼是人才?“企業要求的人才不是應試人才,而是做事人才。”“麵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係於一端,那就是人才的能力。”“我們比較看重的是人才的協調能力和溝通能力。”幾乎所有的企業高管都這麼說。事實上確實如此,利用舊有知識實現新目標,是社會發展的動力,能夠熟練應用知識解決現實問題是所有人都應該追求的目標。這也正如洛克菲勒所說:“有創意的人能為我賺錢,隻能記憶資料的人則不能。”
洛克菲勒還曾教導自己的孩子們說:“引導我們發揮聰明才智的思考方式,遠比我們的聰明才智要重要。即使是學曆再高也無法改變這項基本的成功法則。”洛克菲勒不僅看重運用知識的能力,而且提倡“不懂就問”。我們常說“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其意是天資聰明而又好學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但是,受自尊心、榮譽感的支配,很多表麵上看來學識淵博的人對“不懂”總是難以啟齒,好像向別人請教,表示自己不懂,是見不得人的事,甚至把無知當罪惡。實際上,這隻是自作聰明罷了。有一句名言說得好:“好問的人,隻做了五分鍾的愚人;恥於發問的人,終身為愚人。”
有一次,洛克菲勒要離開公司一段時間,此期間的一些事務就交給了兒子小約翰打理。臨行前,洛克菲勒勸誡小約翰說:“如果你遇到某些棘手或自己拿不定主意的事情,你要多向蓋茨先生請教和谘詢。蓋茨先生是我最得力的助手,他忠實真誠、直言不諱、盡職盡責,而且精明幹練,總能幫我做出明智的抉擇,我非常信任他,我相信他一定會對你大有幫助,前提是你要尊重他。記住,每一次說不懂的機會,都會成為你人生的轉折點。”在洛克菲勒看來,沒有知識的人終無大用,但有知識的人很可能成為知識的奴隸。而且,有知識的人太容易變得自負、不可理喻,總是認為“我懂了”、“我了解了”。事實上,有了“懂”的感覺,就會缺乏想要知道的興趣,沒有興趣就將喪失前進的動力,等待他的也隻剩下百無聊賴了。這就是因為不懂才成功的道理。
總而言之,我們要放開自己的手腳,伸長自己的觸須,隨時隨地接受知識,活用知識。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了棘手的問題,應做到“不恥下問”,這樣必然就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智慧箴言
學無止境,處處留心皆學問。我們不僅要熱愛讀書,而且要善於讀書,在讀書時做到慎讀精思、融會貫通、去糟粕取精華、舉一反三;不僅要善於讀書,還要善於活用書本上的知識,珍惜每一個學習的機會,“不恥下問”,培養自己多方麵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