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青溪龍硯(2 / 3)

洋人微微點點頭,又在店內轉了幾圈,細細看過架上的硯台後,輕輕搖頭。環顧左右,他突然壓低聲音問:“還有比這些更好的硯台嗎?”

德子一愣,心想,莫非碰到了行家?他最擅長察言觀色,此時見洋人說話躲躲閃閃,德子轉身將房門關上,拖過一把太師椅放在洋人麵前,才低聲問道:“大爺請坐下說話,不知道您想要什麼樣子的?可否給我描述描述?”

說話的工夫,洋人已經穩穩當當地坐到椅子上,掏出一支雪茄點燃,然後蹺起二郎腿,錚亮的皮靴尖來回抖動著。德子沒有坐下,他在旁邊彎腰候著。洋人得意地揚起嘴角,悄聲問道:“我要上麵有六條龍、刻著‘君’字的龍硯。”

“什麼?您也要找龍硯?”德子大吃一驚,不禁驚道。

“還有誰找?”洋人“噌”的一下站起來,雙眼逼視著德子。

德子自知失口,但臉上馬上又湧上一副奴才相,壓低聲音說:“那還用說嘛,龍硯在皇宮裏待了四百多年,連各朝皇帝都視為珍寶,這麼好的硯台,誰不喜歡呢?不過它是宮裏的東西,聽說隨著大清朝的滅亡就消失了,我們雖是專賣硯台的,但也沒資格賣那種物件啊!”

洋人聽到這話,好像有些不耐煩了,他向後室瞅了瞅,提高嗓門問:“你們老板在嗎?我要找他談!”

“爺,還真不巧,老板前兩日出去進貨了,估計得十天半月才回,要不您老先回去,等老板來了再說?”德子試探著說出此話。

洋人的臉色有些難看,但他對眼前這個不男不女的德子,有一種拳頭打在棉花上——無從發力的感覺。

洋人又在店裏轉了一圈,一無所獲,這才轉身悻悻而去。

洋人剛出門,德子就像換了個人似的,臉上的笑容立刻僵硬下來。他探頭看看漸漸遠去的洋人背影,眼睛裏閃過一絲莫名其妙的驚恐。幾秒鍾後,他慌忙關上店門,插上門閂,急匆匆向後院跑去。

此店的格局和一般的鋪子沒什麼區別,前麵是門麵,後邊是寬敞的院子外加幾間廂房。院中種著一些花花草草,晾曬著幾件衣服,角落中還堆著一些雜物,不過總體還算是幹淨整潔。

正房門緊閉。德子輕輕叩擊三下後,裏邊傳出一個沉悶的聲音。德子會意,輕輕推門而入。正屋中間是一張圓桌,兩邊各放兩把凳子,左側是一個書架,右側還有一張床,床上側臥著一個老態龍鍾、精神萎靡的男人。

“不是說今天上午不要打擾我嗎?”床上的男人有些不悅,話裏夾雜著幾許責備。

德子先是愣了片刻,然後才輕輕回道:“剛剛店裏來了一個洋人,點名要龍硯……”他的話音未落,床上的人一躍而起,喝道:“龍硯?”

德子點頭。

那人“撲騰”一下又坐回到原處,渾身上下湧出一股冷氣,他似乎身陷冰窟,在瞬間蒼老了十歲……

每當夕陽西下,暮色蒼茫的時分,在靜悄悄的乾清宮周圍,便會接連聽到神秘而淒厲的吆喝聲:“搭閂,下錢糧,小心火燭——”這就是德子在宮中負責的工作。大清朝滅亡了,宮內的太監全被驅逐出皇宮,德子也不例外。他來到中關屯之後,暫時找到這個棲身之所。眼前的男人和德子一樣,也是從宮中出來的。他叫劉忠,原是皇帝的“替僧”。

在清朝舊製中,每一代皇帝,都需要一名太監替他當喇嘛。這種“太監而喇嘛”的人,叫做“替僧”。凡是當了“替僧”的人,雖然不能套用太監加喇嘛等於皇帝的替代公式,但是他卻有太監加喇嘛加皇帝等於“替僧”的資格。所以,凡是選中做“替僧”的人,便可以享受相當優厚的待遇,過上一輩子不勞而食的寄生生活。

紫禁城裏的皇帝都沒了,自然也用不著“替僧”了,依靠這些年攢下的一些積蓄,劉忠便在中關屯開了一家雲軒古董店。聽說他在沒入宮前家裏還是書香門第,雲軒或許是老板的原名,他入宮後才改名劉忠吧。

德子來這裏差不多一個月了,從來沒見過劉忠這般魂不守舍的樣子,這似乎有些不太正常,但是德子不好追問,他正想退出時,卻又看到劉忠“噌”的一下坐起來,兩眼發紅,喘著粗氣說道:“走,快走,我們立即離開這裏!”德子愣住了,半晌沒言語,隻聽得外邊的風聲呼呼直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