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荒馬亂的歲月,溫飽成了重中之重,內涵也就變的無關緊要了。村民們迫於生計,根本無力再供孩子讀書了,即使那也花不了多少錢。但是現在,一分錢都得擰出水來花。家境窘迫,讓他們毫無辦法,隻能選擇離開私塾了。所以,當這個私塾連一個學生都沒有的時候,黎朝相的教學生涯也就算走到盡頭了。但是,怎麼辦,生活讓他絞盡了腦汁!
正當黎朝相苦尋出路未果時,族人讓他看了一篇曾國藩寫的《討粵匪檄》的文章,讀後讓他深受啟發。的確,是男兒就不能妄自嗟傷,縱使愁眉緊鎖也於事無補,莫不如拿起刀槍,扞衛自己的財產。於是,他投筆從戎,在簡單安頓了家以後,他星夜啟程,夜以繼日的從黎家河趕赴武昌,投奔了清軍,加入了對抗太平軍的行列。
在戰鬥中,黎朝相勇猛剛毅,表現突出,沒用多長時間,就得到了清軍的賞識,升為“遊擊”。後來,又立了軍功,得到了一筆清政府發的“休致”費,這讓黎家貧困的狀況一時間得到了緩解。黎朝相用這筆錢在漢陽的洲嘴頭蓋了一所房子,全家遷到了漢陽定居。
在清朝同治年間,政治上風雲多變,詭異莫測,戰亂頻繁,但黎家的這個小村莊裏,仍然算是一片難得的樂土。村子裏依然是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極目遠眺,幽綠的稻禾,茫茫無邊,一片綠色的汪洋。微風拂過,恰似湖水蕩起了漣漪,一浪推一浪,接踵而至,湧向天際。此起彼伏的蛙聲清脆響亮,高唱著豐年裏祥和的樂章。村旁的小河潺潺地流動。順著蜿蜒的河流往下走,還能看到木蘭將軍墓呢。村頭的蒲柳樹下,對弈的老人怡然自得,悠閑地吸著煙袋。
這一天,農曆的9月19日,傳說是觀音菩薩的生日。村民們都早早的結束了農活,準備回家敬佛。而在這時候,天空中一道靈光在黎家屋頂劃過,刹那間就消失了。盡管時間很短暫,但還是被很多眼尖的村民看到了。在這個封建的小村子裏,人們都以為是菩薩顯靈,垂尋九界,是一個好兆頭。恰恰是這一天,黎家陳氏生了一個男孩,他就是黎元洪,字宋卿。那天,祝賀的人擠滿了小屋,爭著要看看這個小靈童。七嘴八舌的議論聲也從不間斷:有說這個小孩長大後法力無邊的;有說他以後一定會普度眾生的;也有說他肯定會有大出息的……眾說紛紜,說笑聲在整個小屋回蕩。伴著人們的祝福,黎元洪漸漸成長,但他並不像人們所說的那樣溫順。他調皮,有時候也搗蛋,讓人很費腦筋。還很稚嫩的時候,他就很不安分,蹬著小腿到處爬,有什麼新鮮的東西也非得哭著央求把玩一下,卻總是玩壞了才舍棄。
有一次,小家夥又看中了祖父黎國榮的大煙袋,興高采烈地把一管子煙絲天女散花似的扔了一地,這可把祖父心疼壞了。所幸煙袋並沒有壞,黎國榮趕忙把這些煙絲掃成一堆兒,把還能繼續用的都仔細地挑了出來。然後,祖父趁孩子睡覺的時候,又把煙袋從他的小手上硬拿下來,偷偷地找了個隱蔽的地方藏了起來。結果,小黎元洪醒來之後發現煙袋沒了,一個勁兒地哭。一會探探這兒,一會翻翻那兒,小樣子著實可憐。沒多久,祖父就棄械投降了,乖乖地交上了心愛的煙袋。最後,本來質量不算好的煙袋已經快成蜂窩狀了。黎國榮可憐巴巴地看著曾經心愛的東西被丟在無人的角落,拾起來,已成破銅爛鐵。也許,後來黎元洪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小時候的頑皮也有很大的關係吧。
南國裏,冬季的氣溫並不冷,風也不似北方那麼凜冽,處處可見其溫柔,這裏是孩子的天堂,是一個天然的遊樂園。村子裏,孩子們總是三五成群,你追我趕、嘻嘻哈哈地鬧成一團。你在裏邊很容易就會找到黎元洪,他在那幾個孩子裏極為突出,濃眉大眼,炯炯有神,很明顯是這幾個孩子的頭。
有時候這個小統帥會率領大家玩捉迷藏;有時候也會拿根長竿,捅捅鳥窩,直到碎了一地的鳥蛋;有時候也會在丘陵上來個“大興土木”,挖個碉堡、塑個長城,也會“挖洞攻城”、“架設浮橋”。這些想法對黎元洪有很大的影響,很多年以後,當黎元洪當上了軍政府的都督,很多軍事想法都來源於此。
孩子們天真爛漫,什麼稀奇古怪的想法都有。但是,有時候他們也會因為太頑皮而受到一些懲罰。那一次,黎元洪錯把蜂窩當鳥窩,結果蜜蜂拿出采蜜的勁兒執著地追著他們屁股後邊飛,這可嚇壞了這幫孩子。盡管小腿不長,可還是撒腿就跑,一個個比兔子跑的還快。但是地上跑的還是比不過天上飛的,孩子們還是被叮的滿頭包,哭的驚天地、泣鬼神的。黎元洪離蜂窩最近,受的傷也最嚴重。大眼睛都睜不開,腫成一條縫了;臉蛋也有幾個紅點做點綴;而胳膊上就更加慘不忍睹了,不見斑斑點點,卻是腫起老高。那情形,誰見了都於心不忍。黎元洪的姐姐黎元平看到他那個樣子,雖然生氣,忍不住批評了幾句,但還是想方設法地給他消腫止痛。等全家人忙完農活回來,看到他都是大吃一驚,心疼不已。黎元洪的傷足足折騰了半個多月才好,但是好了傷疤忘了疼,頑皮的他又去掏鳥窩了。這一年,黎元洪已經六歲了,垂髫之年,頑皮是孩子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