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切磋篇(2)(3 / 3)

讀了特刊的全部文章以後,我們可以看出這是精心策劃、有備而發的,不僅突出處理了新華社發出的通稿,更有自己記者采寫的有代表性企業對入世早有準備能夠從容應對的典型;既有《今夜,掌聲在多哈響起》、《談判是這樣完成的》、《十五年風雨融冰路》等對中國wto談判的艱苦曆程的詳盡介紹,也有選自全國有影響報刊上發表的權威人士有關對入世的精辟論述,以及編輯部撰寫的點睛之筆,對入世的意義作了深刻闡述;文章長短不一,圖片大小不等,並且配有圖表,版麵設計、標題製作頗有新意,一版套紅,莊重熱烈,“喜形於色”。

讀了特刊,收獲是多方麵的,但是印象最深、收獲最大的,還是對入世的重大意義的認識更深刻、更全麵了。這也說明,所發的文章針對性很強,解除了人們思想上的一些疑慮。就我個人而言,過去對入世的認識存有一定程度的片麵性,看有利的一麵少,看不利的一麵多。如果不是利大於弊,黨中央和國務院是不會作如此巨大的努力,曆時15載,不僅有專門談判班子,到關鍵時刻黨和國家主要領導入親自出麵表明態度,作出決斷。這次入世的意義,現在我們還看不太清楚,隨著曆史的推進,我們會越來看得越清楚。這期特刊,對入世的宣傳堅持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既講中國需要世界,也講世界需要中國;既講聯合協作,也講民族氣節;既講我們的優勢,也講我們的困難;既講麵對的挑戰,更講這是發展的機遇。我們不是無能為力的。讀了這期報紙,讓人感到有壓力,更感到有動力,受鼓舞,長精神,更加堅定了改革開放的勇氣和信心。

最後,用“入世特刊”編輯部引言的一段話來結束我這篇讀後感吧:“我們本期組織了一組我省與‘入世’相關的稿件。我們希望這些文章裨益於政府、企業、學界和一般對商貿抱有興趣的人。我們希望我們的些許努力,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wto的基本規則體係,從而使‘與國際接軌’內化為每個人自身的意識和行為。”

第五節理論指導實際的好文章

——讀《河北日報》“我省農業如何,應對加入世貿組織”的專家訪談。

加入世貿組織給農業帶來空前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和挑戰。作為農業大省,我省如何抓住機遇,做好應對工作,是一個需要認真研究的理論和現實問題,《河北日報》“理論”版從3月25日起,連續發表了三篇吳宏愛采寫的專家訪談。精心采寫的這組文章,比較全麵、係統地回答了“農業如何應對”的問題,讀後令人豁然開朗。思想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強,是一組理論指導實際的好文章。我個人認為,這組文章有以下特點:

一是給信息。它告訴我們,做好農業應對工作,首先要考慮發揮比較優勢。我省勞動力資源豐富,耕地資源緊缺,所以,加入世貿組織後,應更多地進口土地資源密集型農產品、更多地出口勞動密集型農產品。這是應對工作的基本選擇。由於資源稟賦和技術水平的影響,我省大宗農作物如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生產不具有比較優勢,與美國等出口國相比有較大差距。但我省在畜產品,蔬菜、果品等產品生產上具有比較優勢,這些產品生產需要活勞動投入較多,我省農村勞動力富裕,勞動成本低,可以憑借這一優勢條件參與國際競爭。

二是開思路。加入世貿組織將對我省農業產生重要的影響。盡管可以通過靈活運用wto的有關條款和貿易規則,對農業進行保護,但這種保護畢竟是有限的,所以防守應對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加入世貿組織的真正意義在於更多地利用國際市場,互通有無,增加往來,多進多出。所以,我們不能老想著抵禦“外來”,而應更多地思考如何“出去”,如何把自己的產品更多地拿到國際市場上去,變被動防守為主動進攻。更多地利用國際市場,更多地占領國際市場,是應對加入世貿組織的根本出路。像這樣開闊人們思路的內容還有很多。

三是教方法。例如,在談到加入世貿組織後,如何壯大我省農業型經濟時,文章說,要從延長產業鏈條,完善產業體係,提高國際競爭力上下功夫。為此,還要做好幾方麵的基礎性工作:①強化農民的合作意識,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②大力培育龍頭企業,壯大企業實力;③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並建立一係列發展龍型經濟所需要的支撐體係、如科技支撐體係、市場信息體係、質量控製體係等,為龍型經濟發展騰飛創造優越的軟環境。農產品質量安全是一項係統工程,要徹底解決問題,必須從根本上著手,建立健全一整套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係。